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施工现场土工试验方法(中)探讨与研究
积分都是垃圾撒旦发生发大水范德萨发撒旦施工现场土工试验方法(中)含水量测定的平行差值附表4.2含水量(%)允许平行差值(%)10以下40以下40以上0.5128)本试验记录格式见附表4.3含水量试验附表4.3工程名称试验者试验方法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土样编号土样说明盒号盒质量(g)盒+湿土质量(g)盒+干土质量(g)湿土质量(g)干土质量(g)含水量(g)平均值(%)12~6粉质粘土(CI)41951822.6122.1019.9319.5713.412.913.212~粘土(CH)09143920.7720.3516.2415.8427.928.528.212~8粘土(CH)41913318.5720.4415.2516.8221.821.521.7三、路基土方质量密度试验方法土的质量密度是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本试验对一般粘质土,都应采用环刀法。如果土样易碎裂,难以切削,可用蜡封法。在现场条件下,对粗粒土,可用灌砂法和灌水法。(一)环刀法(1)仪器设备本试验需用下列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8cm、高2~3cm、壁厚1.5~2mm;2)天平:称量500g,感量0.01g;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2)操作步骤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整平其两端,将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2)用切土刀(或钢丝锯)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为止。将两端余土削去修平,取剩余的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量。3)擦净环刀外壁称质量。若在天平放砝码一端放一等质量环刀,可直接称出湿土质量。准确至0.1g。4)按下式计算质量密度及干质量密度:式中po——质量密度(g/cm);pd——干质量密度(g/cm);mω——湿土质量(g);V——环刀容积(cm);w1——含水量(%)。计算至0.01(g/cm)。5)本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取其算术平均值。本试验记录格式见附表4.4。质量密度试验(环刀法)附表4.4工程名称编号试验者土样说明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试样编号土样类别环刀号湿土质量(g)体积(c)湿质量密度(g/c)干质量(g)干质量密度(g/c)平均干质量密度(g/c)12~6粉质土1063392.793.264.3464.341.441.4981.782.21.271.281.2812~7粘质土186151126.8126.264.3464.3498.998.91.541.531.5412~8粘质土15885125.6126.764.3464.34103.2104.01.611.621.62二)灌砂法(1)仪器设备本试验需用下列仪器设备1)灌砂法质量密度试验仪,见附图4.2。包括有:1.漏斗;2.漏斗架;3.防风筒;4.套环;附有三个固定器。2)台称:称量10kg,感量5g,或称量50kg,感量10g;3)量砂:粒径0.25~0.5mm干燥,清洁均匀砂10~40kg;4)其他:量砂容器(有盖),直尺、铲土工具等。(2)操作步骤(用套环)1)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400c㎡×40c㎡的一块地面铲平。如检查填土压实密度时应将表面未压实土层清除掉,并将压实土层铲去一部分(其深度视需要而定),使试坑底能达到规定的取土深度。附图4.2灌砂法质量密度试验仪2)称盛量砂的容器加量砂的质量,按附图4.2:将仪器放在整平的地面上,用固定器将套环位置固定。开漏斗阀,将量砂经漏斗灌入套环内,待套环灌满后,拿掉漏斗,漏斗架及防风筒(无风可不用防风筒),用直尺刮平套环上砂面,使与套环边缘齐平。将刮下的量砂细心倒回量砂容器,不得丢失,称量砂容器加第一次剩余量砂质量。3)将套环内的量砂取出,称其质量,倒回量砂容器内,环内量砂允许有少部分仍留在环内。4)在套环内挖试坑。其尺寸大致如附表4.5。试坑尺寸与相应的最大粒径附表4.5试样最大粒径试坑尺寸直径(mm)深度(mm)5~2525~6080150200250200250300挖坑时要特别小心,将已松动的试样全部取出。放入盛试样的容器内,将盖盖好,称容器加试样质量,并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其含水量。5)在套环上重新装上防风筒、漏斗架及漏斗。将量砂经漏斗灌入试坑内。量砂下落速度应大致相等,直至灌满套环。6)取掉漏斗、漏斗架及防风筒,用直尺刮平套环上的砂面,使与套环边缘齐平。刮下的量砂全部倒回量砂容器内,不得丢失。称量砂容器加第二次剩余量砂质量。7)本试验称质量精度:称量小于10kg为5g;大于10kg时为10g。8)按下式计算湿质量密度及干质量密度:式中po——质量密度(g/cm);pd——干质量密度(g/cm);m1——量砂容器加原有量砂总质量(g);m2——量砂容器加第一次剩余量砂质量(g);m3——从套环中取出的量砂质量(g);m4——试样容器加试样质量(包括少量遗留量砂质量(g);m5——量砂容器加第二次剩余量砂质量(g);m6——试样容器质量(g);w1——含水量(%);pn——往试坑内灌砂时量砂的平均质量密度(g/cm);ps——挖试坑前,往套环内灌砂时量砂的平均质量密度(g/cm),计算至0.01(g/cm)。①若量砂被浸湿或混有杂质时,应充分风干过筛后再行使用。②土中有很大孔隙,量砂可能进入其孔隙时,可按天然地面或试坑外形,松弛地放一层柔软纱布,再向套环或试坑中灌入量砂。③因量砂质量密度随灌砂时量砂的落距及试坑尺寸而不同,故式中的量砂质量密度ps及pn必须采用与灌砂条件相适应的质量密度。④若经量砂质量密度校验证明ps与pn相差很小时,式中ps可用pn代替。3)操作步骤(不用套环)1)按用套环操作步骤——准备试验地点,在刮平的地面上按其操作步骤4)的规定挖坑。2)称盛量砂容器加量砂总质量,在试坑上放置防风筒和漏斗,将量砂经漏斗灌入试坑内,量砂下落速度应大致相等,直至灌满套环。3)试坑灌漏量砂后,去掉漏斗及防风筒,用直尺刮平量砂表面,使与原地面齐平,将多余的量砂倒回量砂容器,不足时可以补充。称量砂容器加剩余量砂质量。4)按下式计算湿质量密度及干质量密度:式中m7——量砂容器加剩余量砂质量(g),计算至0.01(g/cm)。5)本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记录。本试验记录格式见附表4.6及4.7。质量密度试验(灌砂法,用套环)附表4.6工程名称试验者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质量密度试验(灌砂法,不用套环)附表4.7工程名称试验者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四、石灰土及石灰类混合料最大干质量密度和最优成型试验方法石灰稳定类材料压得愈密实其强度愈高,但要碾压到要求的压实度,除应具一定的碾压机械效能外,石灰类混合料中需要有适当的含水量。过湿、过干均不能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本试验的目的是用规定的击实方法,测定石灰土及石灰类混合料的含水量与质量密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其最大干质量密度与相应的成型含水量。本试验适用于石灰土及掺入一定比例的碎(砾)石,天然砂砾或工业废渣等石灰类混合料。并按其不同粒径选择击实仪具。击实仪的规格及主要技术性能附表4.8击实仪名称锤底直径cm锤质量kg落高cm试筒尺寸击实分层每层击实次数击实方法试样用料kg最大粒径mm击实功kJ/m内径cm高cm容积cm小型击实仪7.02.5305.05.0100(98.1)1砂性土30次定点击实122205粉性土35次2512.5粘性土40次2940重击锤实型仪5.04.5451012.7997527转圈3252685.25.14.545.715.211.62104556转圈5382682.2表中小型击实仪适用于试料最大粒径为2mm的石灰土。重锤型击实仪适用于石灰土及石灰类混合料。当试料中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30%;且最大允许粒径为25mm时采用小击实筒(容积997cm)。当试料中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含量超过30%,且最大允许粒径为38mm时采用大击实筒(容积为2104cm)。(一)小型击实仪击实法1.仪器设备(见附图4.3)附图4.3100cm击实仪1—仪器底座;2—楔紧螺丝;3—半圆试筒;4—套筒;5—活塞;6—25kg夯锤;7—导杆柄;9—垫板(1)容积100cm击实仪一套;(规格与技术性能见附表4.8)(2)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称量500g,感量0.1g。(3)筛:筛孔2mm(4)其他:铝盒,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及保湿设备。2.试样准备将土捣碎,通过2mm筛孔,选取1.5~2.0kg的土样,测其含水量,换算成干质量,按照设计的石灰剂量准确掺入熟石灰,并仔细拌匀。加入稍低于按经验估计的最优含水量(略比素土大1~3%),再充分拌匀备用。3.试验步骤将两半圆筒3(见附图4.3)用少许煤油涂抹后,合拢起来放入底座1内,继将垫板9放入,拧紧螺丝2,然后套上套筒4,将折合干质量约200g的混合料装入套筒内,盖上活塞5,插入:导杆7和夯锤6,将锤提高到手柄下,自30cm高度处落下,将试件夯实。夯实次数:(见附表4.8),夯实试验应在坚实的地面(水泥混凝土或块石)上进行,松软地面会影响测定结果。附图4.4重型击实仪(尺寸单位:mm)(a)小击实筒、击锤和导杆;(b)大击实筒、击锤和导杆1—套筒;2—击实筒,3—底板;4—垫块;5—提手;6—导筒;7—硬橡皮垫;8—击锤试件按规定次数击实后,小心地将导杆、活塞及套筒取下,用修土刀仔细地沿圆筒边缘将试件多余部分削去,表面与圆筒齐平。拆开两半圆筒或用锤自下向上将试件轻轻顶出,称其湿质量准确至0.1g。同时取样少许,测定其含水量。求该试件的干质量密度。如此重复数次,每次增加含水量2~3%(一般为五次)一直做到水分增加而试件质量密度开始降低为止,此时得到的峰值换算为干质量密度。即为求得该灰土的最大干质量密度与其相应的最优成型含水量。4.计算及制图同路基土方最大干质量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测定方法中(一)轻型击实法4。(二)重锤型击实仪击实法:1.仪器设备(见附图4.4)(1)重锤型击实仪一套:分小击实筒容积为997c及大击实筒2104c,其规格及主要技术性能见附表4.8。(2)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称量2000g,感量1g。(3)台称:称量10kg,感量5g。(4)筛:孔径5mm,25mm,40mm(5mm,25mm,38mm。(5)其他:铝盒、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及保湿设备。2.试样准备将原材料分别通过要求的筛孔(土、灰应通过5mm筛孔,掺入的骨料应通过允许最大粒径的筛孔),按照设计配合比分别称质量,掺合后仔细拌匀。加入低于按经验估计的最优含水量,再充分拌匀备用。一般应准备按估计最优含水量,依次相差2%的试样5组,即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估计的最优含水量,备料:小击实筒为15~20kg左右,大击实筒为30~35kg左右。3.操作步骤均与路基土方最大干质量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测定方法中。(一)轻型击实法中的3相同,应注意大击实筒的分层与击实次数见附表4.8。4.计算与制图:同路基土方最大干质量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测定方法中(一)轻型击实法4。五、沥青混凝土标准密度测定方法(300kg/c㎡压力成型法与马歇尔稳定度仪击实成型法)(一)沥青混合料拌制和试件制备1.试验仪具(1)试验室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或用小铁锅炒拌);(2)沥青混凝土试模:试模如附图4.5。它由一中空圆柱体,上下两压头所组成。试模尺寸,根据组成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中骨料最大粒径尺寸规定见附表4.9。附图4.5沥青混凝土试模附表4.9混合料名称试模尺寸(mm)试样面积(cm)dHh1h2δ砂质沥青混合料细粒(或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中粒和粗粒式沥青混合料50.571.4101.0130170180405050808090101212204080(3)烘箱(4)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2.试件制备方法(1)按沥青混合料组成的设计方法所计算的配合比数据,称取各种矿质集料倾于拌和机(或金属拌和锅)内,加热至150~160℃(根据所用沥青稠度决定)。同时,将已脱水的沥青加热至140~150℃(根据沥
本文标题:施工现场土工试验方法(中)探讨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8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