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答案成语(一)1.B(A感情色彩不对。C应为“人心所向”。D“筑起”与“海市蜃楼”不搭配)2.A(B只适用于对自己不满意的事。C“并驾齐驱”意为不分先后,不相上下。D“宵衣旰食”专用于说帝王勤政)3.A(B“求全责备”指各方面都要求完美,前后意思联系不上。C“开宗明义”意为文章一开始就要把主要意思说出来,与长短无关。D“七手八脚”是指许多人一起动手)4.B(A“十多座”还不能说是“星罗棋布”。C“躬逢其盛”是指太平盛世,用在此处不合适。D“世事沧桑”是指世事变化很大,此处应为“世态炎凉”)5.D(A是指技艺高超,与句意不合。BC都是多用作贬义词)6.C(AB都是错用贬义词。D意为费尽心思钻营或经营,不合句意。)7.C(A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B与后文“苦衷”重复。D意为“认为不正确”,不合句意)8.A(B“视同儿戏”忽视了污染的严重后果,应为“等闲视之”。C是指天意难违,不合句意。D是指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不合句意)9.A(B有强迫之意,不合句意。C只用于修饰事物,不能用来形容人。D在同一时间不能淡妆浓抹)10.B(A只庄稼未成熟,或思想未成熟。C是指依靠别人的力量,不合句意。D是贬义词)11.D(A“处境”与“环境”混为一谈,应为“设身处地”。B意指祸患从内部发生,不合句意。C比喻受教育和感化)12.D(A是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B“妙手回春”专用于指医生,此处应为“绝处逢生”。C应为“无伤大体”)13.C(A应为“数不胜数”。B与“新纪录”重复。D指态度小心谨慎,与“闲得发慌”不合)14.C(A应为“志同道合”。B应为“束手无策”。D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15.A(B形容愚昧或蛮不讲理,应改为“不可思议”。C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D比喻两个人常在一起,非常亲密)16.A(B意思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C意思是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D“风”一般指传闻或小道消息,不合句意)17.B(A专指写文章或工程,应改为“一蹴而就”。C一般用于随地可见的小东西。D多用于指手段、方法)18.B(A应为“一笔抹煞”。C应为“抱残守缺”。D应为“三五成群”)19.D(A应为“包罗万象”。B应为“心满意足”。C应为“异想天开”)20.A(B比喻权势大,气焰盛。C不合句意。D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成语(二)1.A(B语意重复。C是贬义词。D是褒义词,形容比较令人满意)2.B(A“从容不迫”是沉着冷静的意思,此处应为“故作镇静”。C“空穴来风”是说事出有因,并非无据,此处与有凭有据对举,不妥。D“防患未然”是指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加以防备,此处应为“防不胜防”)3.A(B意思指坏名声谁都知道,与“嘴脸”搭配不当,可改为“暴露无遗”。C意为受到别人伤害而不计较。D只能用于夫妻关系)4.C(A意为当面指教,形容严肃而恳切地教导,与“对我提出忠告”重复,可改为“苦口婆心”。B只能用于指写字、做文章、绘画等,与陈述对象不合。D常有褒义,可改为“骇人听闻”)5.C(A王献之书法不如其父,故不能用“空前”。B意为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与“腰缠万贯”相悖。D意为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与句意不符)6.D(A适用对象一般只能是人。B“川流不息”与“河”重复。C“文不加点”是形容文章写得快)7.B(A比喻没有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或以次充好。C是贬义词。D是指语言紊乱或空洞)8.B(A意为把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可改为“一视同仁”。C应为“惶恐不安”或“惊慌失措”。D应为“刮目相看”)9.C(A应为“无懈可击”。B应为“鞭长莫及”。D是指不听劝告,固执地做某事,贬义)10.A(B是贬义词。应为“流连忘返”。C是贬义词,应为“名噪一时”。D应为“迫在眉睫”)11.D(A应为“气冲霄汉”。B是贬义词。C是指毫无根据的、荒唐的说法)12.A(B是指宾客稀少。C偏重指内心犹豫不决,应该为“畏首畏脚”或“畏缩不前”D是指事先没有商量约定,而彼此的行动完全一致,此处应为“不谋而合”)13.B(A多用于贬义。C不能用来形容时间的早晚。D只表示以假乱真,应为“滥竽充数”)14.B(A只能用于指很多人,一个人应为“汗流浃背”。C是指某事物滚滚而来,不能用于指人多。D是指两个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物产”是天山的组成部分,不存在联合的问题)15.A(B无感情因素,应为“不由自主”。C专用于形容书籍多,应为“浩如烟海”。D是指行动和目标相违背,应为“大相径庭”)16.D(A是指男女小时候一起玩耍,天真浪漫,没有猜疑,不能用于指兄弟之间。B应为“扬长避短”。C是指文章写得好,不用修改,此处与原意刚好相反)17.C(A多用于指在紧张或情势严重时的谈笑仍不改常态。B是贬义词。D多用于表示具体的人)18.C(A应为“提心吊胆”。B应为“头破血流”。D应为“循环往复”)19.A(B与“已经退休”矛盾。C意为无法摆脱或结束,表示没完没了,与句意不合。D是比喻人的权势大、气焰盛)20.D(A是指小心谨慎,贡献全部力量,常与“死而后已”连用,用来形容作家不妥。B意为故意说些夸大的话使人惊疑震动,应改为“耸人听闻”。C是指见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此处用来指拿不定主意,不妥)成语(三)1.C(A“汗牛充栋”形容书多。B“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D“不孚众望”应作“不负众望”)2.B(A“文不加点”文章一挥而就,不用修改。点,点窜,涂改。C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贬义。D“半斤八两”,比喻不分上下,多作贬义)3.D(A“无所不至”,贬义。B“巧言令色”,讨好别人的表情,贬义。C“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华丽耀眼)4.A(B“津津乐道”应作“津津有味”。C“改头换面”贬义。D“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5.B(A“粉墨登场”贬义。C“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夹杂在一起。D“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6.D(A“始作俑者”贬义。B“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情态。C“豆蔻年华”比喻十三四岁的女子)7.B(A“邯郸学步”模仿别人,弄巧反拙。C“一团和气”现在多作贬义。D“枕戈待旦”比喻时刻准备杀敌报国)8.C(A“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B“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纯熟,得心应手。D“风雨飘摇”比喻形势动荡不安)9.D(A“疏而不漏”,与“天网恢恢”连用,指坏人终究会受到惩罚。B“进退维谷”比喻陷于困难的境地。C“前仆后继”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仆”,倒下)10.B(A“虎视眈眈”恶狠狠地盯着。C“同室操戈”比喻内部纷争。D“万人空巷”人们都从巷里走出来,形容盛况)11.C(A“大方之家”知识广博或技艺精通的人。B“生灵涂炭”的“生灵”与前面的“老百姓”重复。D“深谋远虑”应作“深思熟虑”)12.C(A“连篇累牍”形容文辞冗长,贬义。B“情不自禁”应作“不由自主”。D“身无长物”形容一无所有。)13.D(A“耳濡目染”应作“耳闻目睹”B“另眼相看”应作“刮目相看”C“东山再起”再度任职;恢复力量再干)14.B(A“混为一谈”应作“相提并论”。C“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也指停止战斗。D“栩栩如生”生动活泼,像活的一样)15.C(A“狭路相逢”多指仇人相遇。B“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不能再添一句话。D“异曲同工”比喻所做不同,成绩一样好)16.A(B“投鞭断流”形容士兵众多。C“莘莘学子”的“莘莘”形容众多,与“一个”矛盾。D“振聋发聩”应作“震耳欲聋”)17.D(A“不共戴天”应作“你死我活”。B“寥若星辰”应作“寥若晨星”C“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18.B(A“济济一堂”指人才多。C“耳提面命”形容恳切教导。D“不胫而走”应作“不翼而飞”)19.C(A“分崩离析”应作“土崩瓦解”。B“贻笑大方”的“大方”是“大方之家”,与前面的“被人”重复。D“有条不紊”的“条”是“秩序,条理”。)20.B(A“倾巢而出”是贬义。C“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或愤恨。D“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21.D(A“闻过则喜”虚心接受意见。B“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材料丰富,不用思考。C“脍炙人口”的“人”与“广大观众”重复)22.C(A“不堪设想”应作“不可想象”。B“设身处地”指代别人着想。D“瓮中捉鳖”应作“瓮中之鳖”)23.C(A“忘乎所以”形容得意忘形。B“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吃了苦头,自己没有好处。D“出神入化”应作“出神”)24.B(A“方兴未艾”与“年年”矛盾。C“同舟共济”应作“同流合污”。D“严阵以待”摆齐阵势,等待敌人)25.D(A“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工,“天”即“大自然”。B“众望所归”褒词贬用。C“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
本文标题:成语练习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9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