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成都市2011年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简述书(A3)
成都市2011年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成果简述书成果名称:初中语文阅读课模式研究一、本研究成果主要解决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我校是一所普通初中,目前有有17位语文教师和1800余名学生。教师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近年来,我校语文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离大面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尚有较大差距。就“阅读课”教学观念而言,一部分教师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写作,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另一部分教师认为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逐渐形成的,而阅读能力又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拟构建初中语文阅读课模式,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掌握有关阅读的技能和方法。阅读既是为了获得语言、文字、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语文基础,培养观察、思考、想象等各种能力,也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的审美能力。而其中的阅读能力培养是阅读模式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最终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通过阅读课模式的构建与教学,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此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2.通过阅读课模式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语文阅读的基本方法。3.有了科学的指导,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4.形成一定的语文教学阅读课模式。宗旨: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构建一种适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育人质量。二、本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1、指导思想(1)树立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2)加强联系,克服阅读教学的功利主义思想(3)大胆革新,把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2、途径和策略(1)准备阶段。课题组主研和协研人员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统一认识。多方搜集研究素材,制定方案,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2)实施阶段。课题组人员积极参加听、评、上课活动,主动实践建模公开课教学,搜集学生及其它教师的反馈信息,并据此形成模式案例。(3)总结和成果推广阶段。课题组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3、内容、方法和过程(1)研究的内容1.现代文阅读课教学①记叙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②说明类:引导学生把握对象及其特征。掌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能体会平实性与生动性语言。③议论类: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2.古诗文阅读教学①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②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周期非常重要。2、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3、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控实验进程。(3)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的重点是建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学习、讨论;统一认识,形成了方案。《初中语文阅读课模式研究》课题的实施,关键是教师。教师观念的转变、认识的统一、素质的提高是该课题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学校以语文教研组为中心,建立了11人课题组。课题负责人作了讲解,并印发了有关材料供课题给教师学习,课题组教—1——2—师通过阅读相关杂志、报纸、书籍,主动上网收集资料,到邛崃一中听课、学习等途径认识到改变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开展阅读课教学研究活动十分必要,统一了思想,并制定了此课题的研究方案。第二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3月),我们课题组邀请了总课题组的负责人到校作专题演讲,课题组成员明确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研究的主要方面进行学习,包括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两周召开一次学习、交流研讨会,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整理。第三阶段(2008年3月——2008年10月),各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主动实践建模公开课教学,搜集分析所教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作为改进阅读教学工作,提高学习效率的依据。在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三种模式:1、“朗读——讨论——体验”阅读课模式,2、“面——点——面”的阅读课模式,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阅读课模式。在记叙类阅读教学中形成的“朗读——讨论——体验”,能够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注重了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个性体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在说明类阅读教学中形成的“面——点——面”导读模式,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易于理清文章结构。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探索构建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实施“通读全诗,把握”——“逐句品味、举出例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这三个环节,达到了既便于学生识记,又便于学生理解、更便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的目的。秦老师认为在此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依据学生各年龄段的知识能力情况灵活实施,不能拨高要求。起步阶段(初一时)举一反三应以老师为主,要求应低些;实施中段(初二时)坚决以生为本,教师为辅,而且要求要提高所举例子尽量多些,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复习前面的旧知,另一方面教师举将要学的算作提前预告。初三阶段,特别是后期,教师可以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彻底回顾三年来所学过的诗歌,作到真正的举一反三;三、研究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1、《初中语文阅读课模式研究》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拥护,教师的工作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教学中出现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等现象使他们喜不自禁,这样的教研活动真正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2、《初中语文阅读课模式研究》课题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对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尤其是课堂效率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了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教师撰写了多篇活动课案例、指导课案例、总结性论文,构建了三种阅读课模式。(1)记叙文类的“朗读——讨论——体验”模式。(2)说明文类的“面——点——面”模式。(3)古诗文类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模式。3、此课题的研究,实践成效显著。我校已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班级,师生关系极为融洽,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明显优越于其他班级。部分课题实验班级与非课题实验班级的效果对比班级属性班级人数主动回答问题阅读数量(主要指一学年内阅读名著平均册数)习作能力(优秀级)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班级2008级7班5222%75%1713%65%2009级5班5424%77%2916%67%非实验班级2008级1班4823%110%2009级3班4620%214%阅读课模式的成功教学实践,为学生自由写作,展示个性提供了大舞台。很多学生不断地向已连续办了四期(每学期一期)的校报《回澜苑》投稿。《回澜苑》刊出了学生一百余篇优秀文章。在学生中、在家长中、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现代反响。开展此课题研究的2009级5班学生王双虔、王双美在2008年关于“廉政故事”演讲赛中,荣获市初中组第一名。2010级5班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荣获市中学组第一名。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班级语文成绩无论是期末统考还是升学考试,实际效果也占绝对的优势。鉴于此,学校将在全校推广这一研究成果。4、《初中语文阅读课模式研究》真正地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得法在课堂,得益在课外”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充分挖掘。—3——4—
本文标题:成都市2011年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简述书(A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9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