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无私奉献高三语文摸查考试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1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高三语文摸查考试·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澄海中学王玉凤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要求,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与诗歌鉴赏的方法,掌握解题思路.过程与方法:将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问题法、诱思探究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要求,提高解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传记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得到陶冶,热爱古代诗文。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与诗歌鉴赏的方法。2.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判断方法,弄清楚翻译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技巧。3.掌握诗词鉴赏中关于技巧这一考点的答题思路。4.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规范答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明确高考要求: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文言文整体阅读考查内容”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5题)(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第6题)(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9题)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第7题)(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8题)三.本次考试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分析。(明确本课讲评的重难点)表一: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一览表:主观题客观题5(实词)6(虚词)7(信息筛选)8(分析综合)9(断句与翻译)0.68分2.38分2.05分1.68分2.4分(断句)1.23分(译)1.29分(译)28.5%79.5%68.3%56%60.5%41%42%四.文言文讲评2师:高考常见的文言文选裁:06年宋濂《杜环小传》;07年《聊斋志异·郭生》;08广东高考《晋书·周访传》结论:人物传记是高考常见的文言文选材。(一)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结合文本分析)整体把握(知人明事辨理)写几个人物1.知人(掌握文中所写的人)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次要人物有哪些?依附怜任不喜2.明事一件事(起因经过结果)几件事情(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关系)曲折的仕途(镇将)(1段)监市木秦、陇监阳平木务兼造船场(2段)智收盗寇宽厚待辱己者(3段)3.辨理分析作者借所述之事对人物作出了怎样的评价?或说明了什么道理?(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借他人之口表达看法;叙事之中透露出看法)本文:四段“论曰”在“整体把握”中顺便讲评完第7、8两道题。(7题略讲,8题详讲)(二):具体讲评其它题目第5题实词(28.5%):(详讲)(1)指名作答(2)师生共同总结误因:(大部分误为B项)B项①没有放回原文的语境中去考虑分析(实词考查的是“在文中的含义”)②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独夫之心,日益骄固)C项①没有放回原文的语境中去考虑分析②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个别同学选择其它的选项,没有从词性方面去考虑。小结:判断实词的方法:(幻灯)语法推断法张平罗金山太宗秦王廷美张平张平3语境推断法……第6题虚词(略讲)齐答师生共同解释第9(1)题断句(略讲)存在问题①该断未断,不该断的乱断原因②未明句意出示参考答案: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每错两处扣1分)第9题翻译(41%)(详讲)9(1)①明确重点字词②出示学生答案,其余同学一起分析优缺点,并总结出翻译本句的要领。答案举隅:例1:平因为善于言辞遣手下说服他们来投降。(1分)误因:没有调整语序(调);重点虚词“以”、重点实词“说”译不准确;未能按照原文的句式翻译。例2:张平派人用一些奉劝的、和悦的好话去说服那些盗贼,因此(那些盗贼)都来归附了张平。(2分)(好:能调整语序,能补出宾语)误因:罗唆,不简洁。(不“达”)③师补充存在的其它问题:“好辞”误译:善良的言辞;和平友好的方法;因为喜欢文辞;忠厚的言辞。④参考答案:张平派人用好话劝说他,于是盗匪就归附了(前来归顺)。(得分点:“以好辞遣人”要译为“遣人以好辞”,“说”“归”。大意对1分。)9(2):①明确重点字词②出示学生答案,典型误例:张平不仅不记恨陈年旧怨,而且还帮助被贬的臣子官复原职。(1分)误因:①知识遗忘率奇高,不懂“庶几……与”的意思②未能结合语境译出“度”“进”的意思(后半句不“信”)③师补充生答题存在的其它问题:后半句译为:多次推荐庶民给士大夫去评价;从庶人上进到士大夫的行列;不久便跻身官宦之列了;还几次进宫设法赦免他们(不“信”,原因:未放入原文中考虑)④参考答案:但张平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该是(差不多大概)超出了士大夫的胸襟(气度度量)吧。(得分点:“修”、“庶几”、“进”、“度”,大意对1分。)翻译小结:原则:信(忠于原文)达(通顺)雅具体方法:增删调补对留(这几种方法常常综合运用)五.古诗词鉴赏讲评:(一)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4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10题)(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10题)表二:诗词鉴赏得分情况一览表:(确定讲评重难点)10(1)(2)1.9分1.56分63%39%(二)具体讲评过程1齐读2指名(程度好的学生)解读本词3师小结:准确把握文本的方法读(题目;作者;文本;注解;题干)语言(炼字):10(1)略讲(63%)师分析答题情况并指出存在问题:少部分学生答以个方面;将“双关”写成“双重”;解题思路:该字的本义,在该句中的含义,在诗歌中的作用技巧10(2)详讲(39%)①典型误例②师补充:存在的其它问题:术语有误:情景结合;堆砌术语但未作解释:比喻、化虚为实、拟人等;不明词的体裁,答为首联、颔联等。③师生共同分析解题答题思路:第一:审题干明考点考什么?技巧第二:调动知识储备:哪方面?情与景情与景之间常用的技巧术语:借景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景与情一致衬托;乐景与哀情,叫反衬)第三:规范作答:技巧+景+情+作用;表达通顺。参考答案:借景抒情(寄情于景色),词中的意象,如夜风吹打树叶,乌云遮月,孤灯(景),都笼罩着一层悲凉的气氛,抒发了词人被贬黄州的孤独愁苦的心情(情),情与景的结合使全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作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中秋本是深具欢乐情感的团圆节日,尤其使在“月明”之夜,但词中写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庭院的树叶,皓月当空,却寒气袭人,明月总被乌云遮去光芒,诗人只能在孤灯下向远方的亲人一诉心中的苦闷之情。四.总结:古诗文阅读使高考试卷六大板块中分值较大的一个板块,(分值共在27分左右)考点难度等级为BCE级,文言部分特别重视课内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诗歌部分考点的设置相对稳定,使值得我们好好经营的一片沃土。本课我们讲解了人物传记类文本的解读方法及诗词的整体把握方法;明确了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判断应特别注重其语境5义;学习了翻译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同时,也结合信息筛选等题目加强了同学们的试题意识;并强调了知识的积累与迁移的重要性。五.五.作业《名师指路》P183(十四)P97(46题)附:板书设计语境审题调动积累知识迁移
本文标题:无私奉献高三语文摸查考试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0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