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我写工作性报道的几点体会
我写工作性报道的几点体会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好工作性报道,这是每个基层通讯员的“天职”。通讯员和专业记者不同,在面对工作性报道中有着“双重压力”:一是来自领导的压力。领导总是希望自己的工作思路、举措和成绩能够及时地、经常地见诸报端,甚至经常会对报道组的人员出题目、压担子。二是来自报社的压力。报社总是强调新闻要写得新颖、生动、鲜活,要多写贴近民生、百姓爱看爱读的新闻,使基层通讯员的工作性报道常写常新。作为一名在县委报道组工作了八年的老通讯员,每天我也为如何写好工作性报道绞尽脑汁,现就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几点体会。把大的写小——写出特色每个县虽然各有特色,其实所做的工作大同小异,无非是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内容,只不过是各有各的提法,各有各的目标。如何在同样的工作里写好工作性报道,我觉得首要的就是要把大的写小,切忌面面俱到。招商引资是近些年宣传的一个重点,各地各部门也围绕着如何招商引资做了很多宣传。当时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要重点宣传一下赣县的招商引资工作,而且要力争在江西日报用出来。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就在思考,如何来完成好这个任务。当年国家正实施宏观调控的紧缩政策,各地因为土地瓶颈问题导致有项目没土地、有资金引不进,而赣县推广乡镇招商,瞄准过去乡镇企业破产后闲置的土地进行盘活,取得好成效。我们就抓住这一点去写,很快《赣县乡镇招商激活一池春水》一稿就在江西日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采用。把浅的写深——写出理念工作性报道,很容易写成成就性展示,成为一些数字和做法的堆砌,毫无借鉴意义。我认为写工作性报道时,必须深看和多思,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研究事物的特殊性,找出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从而凸现其不同寻常的新闻价值,写出带有理念性的工作报道。关注民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各地新闻报道的一个重点。但我发现,很多地方在反映民生工作的报道中,总是注重于做了些什么事,而没有注重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等问题,不少地方对关注民生工作存在片面认识,有的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自然会跟着提高,民生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有的认为关注民生很重要,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民生问题,结果却忽视了经济的发展。去年7月,江报经济部主任刘德灿到赣县采访,当时县委书记提出能不能写个重点反映赣县民生工作的报道。经过采访后,刘主任就提出,赣县的民生工作不仅做得好,而且理念也很值得全省其他地方借鉴,于是改变原来面面俱到的写法,写出了《民生里的辩证法》一稿,很快在江西日报政教科文卫版头条发表和赣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把硬的写软——写出故事工作性报道,往往是做法加事例再加数字,内容硬,只见工作不见人,缺少情节和细节;笔调硬,空泛俗套的叙述和议论多,生动感人的描写少;语言干涩僵硬,不符合读者阅读口味。我觉得工作性新闻的素材看上去宽泛抽象,但它同时又是由几十上百个小的“事件”累积而成的,这些小的“事件”往往隐藏着让人感兴趣的东西,找到了这个“兴奋点”,也就找到了采写这类新闻的事件性由头。全民创业是工作性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领导也要求我们要积极配合,推出一些创业典型。而各地不仅宣传了支持创业的新举措,也宣传了创业的典型。如何写才更好发表呢?当时茅店镇推荐了刘焕粮和刘龙珠两个创业典型,我开始时就在想写哪个更合适,两相比较都无法舍弃。在对比中我发现,两人中一人是省人大代表,一人是市人大代表,于是我就把两个人一起写,题目就是《两个人大代表一对竞争对手》,文章通过两人比致富、比帮富、比职责的生动事例,把两个创业典型写得都很鲜活,也在赣南日报和江西日报采用,并被评为江西新闻奖三等奖。把旧的写新——写出亮点笔者连续多年在县委报道组,县里每年的工作内容都大同小异,工作决策和部署也是一以贯之。而每年领导都会要求要采写大量的内容相似、主题相同、做法一致的工作性、成就性稿件,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时刻关注新政策、新动向、新问题、新经验,从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角度去捕捉信息、选取事实、寻找角度、提炼主题,这样切入就会比较准确、比较有新意。今年有领导又提出,赣县乡镇招商和乡镇工业搞得这么好,能不能再宣传一下。面对这个旧题材,如何才能出新呢?我发现这几年,各地都在效仿赣县乡镇招商的做法,推进乡镇工业小区的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乡镇工业热潮。但是有的地方在发展中仍然沿用过去乡乡点火、家家冒烟的做法,乡镇工业无规划、层次低、科技水平不高、发展后劲不大。我在深入赣县几个乡镇采访中,特别注意到赣县的乡镇工业是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采写了《工业,如何成为乡镇发展“主引擎”》一稿,很快便在赣南日报半个版采用,并引起强烈反响。
本文标题:我写工作性报道的几点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0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