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我厂液氨钢瓶爆炸原因浅析
我厂液氨钢瓶爆炸原因浅析梅州市烧碱厂李妙坤1993年5月20日10时10分,我厂放置在冷冻工段的一只液氨钢瓶突然发生爆炸,瓶体飞离原地区性4.4米,落在氯化钙池水泥盖面上,将水泥池盖砸烂,瓶体炸开1条长360mm、宽大60mm的裂缝(见图示)。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了事故调查,分析了爆炸发生的原因和应该吸取的教训。一、事故原因分析1、爆炸的氨瓶是今年4月15日从梅州市西阳氮肥厂充装回来的,同批充装共12只氨瓶。查发票净重240千克,每瓶20千克,事后经调查,实际未称重,重量是随意写上去的,充装人员也不是专职的,而是该厂钳工兼职。为了了解实际充装量,对未使用权的6只氨瓶进行过磅,其中,1#瓶84.7千克、2#瓶92.6千克、3#瓶91.6千克、4#瓶85.2千克、5#瓶86千克、6#瓶88.8千克(以上均为毛重);并对4只已用完的空瓶进行称重,其中,7#瓶61.4千克、8#瓶61.4千克、9#瓶67千克、10#瓶(爆炸后的空瓶)65千克。爆炸的氨瓶容积为38.5升,按氨的充装系数数0.53千克/升计,最大充装量为20.4千克,而实际充装量可能远大于该值。因此,过量充装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2、使用单位保管不当。从4月15日拉回厂后,一进放在冷冻工段水沟上面的水泥平台上,由于台上无遮阳装置,台下又有70~80℃的热水流过,使氨瓶瓶体两面受热,致温度上升、压力升高,超压引起爆炸。另外,本地区在4月15日至5月20日期间,气温从14℃升至35℃左右,也是产生爆炸的原因之一。3、钢瓶腐蚀严重。爆炸钢瓶是1979年购买的,由于管理不当,原始资料全部丢失,结果材质不明、产地不详,经多年使用、长期放置在环境极其恶劣、受腐蚀性气体(氯化氢)侵蚀的地方,致瓶体严重腐蚀。从爆炸后钢瓶的检测情况看,钢瓶爆裂处的最小壁厚为3.7mm,且多处出现严重腐蚀个别腐蚀坑达4.2mm。4、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盛装腐蚀性气体的钢瓶,每二年检验一次。而该钢瓶从1979年投入使用以来,从未正规检验过。企业自行组织自身的力量对该批共18只钢瓶进行外观检查和测厚,废了5只;今年3月4日又进行了第2次自检,最小壁厚仍有5.4mm,故仍然使用,留下了隐患。二、应吸取的教训该事故暴露了充装单位、使用单位和检验部门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中吸取以下教训:1、气瓶充装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把好充装时的过磅、复磅和记录关,严禁过量充装,且不符合要求的气瓶不得充装。2、氨瓶的使用单位必须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加强对气瓶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管理。储存时必须做到防止太阳曝晒,不得靠近热源,且距明火不得小于10m;严禁把气瓶放置在易受腐蚀性介质侵蚀的环境。3、目前,我市尚未正规开展对装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气瓶的检验工作,致使这些钢瓶处于到期或超期未检状态,一旦发生事故,将给人民的生产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迅速将装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气瓶的检验工作纳入正轨,以保障一切气瓶的安全运行。摘自《化工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与管理分册)》1993年第6期一起氯内含氢超标爆炸事故的分析合肥化工厂宇宗诚杨世勤1993年6月3日,我厂电化分厂电解车间氯气系统发生爆炸,造成氯气进口部分管道、氯气水封和水雾捕集器等不同程度的损坏,停产28小时,直接经济损失0.8万元。一、事故经过6月3日5时10分,电化分厂系统停车检修,于当日20时开车生产。氯氢处理工段于17时30分开启罗茨风机,20时05分开启氯气3#泵,20时10分送直流电生产,20时35分电液压升至8000A。此时,氯氢处理工段氯气压力为0.16MPa,氢气压力为0.026MPa,运行平稳。20时40分,氯氢处理工段当班班长启动氯气泵(此泵为洗涤三氯化氮用),在打开进口阀门后的瞬间,氯气系统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后,厂领导与有关人员立即奔赴现场,察看情况。按照发生事故“三不放过”原则,一边组织对事故调查分析、一边组织抢修,于6月5日凌晨1时送电恢复生产。二、事故原因经调查分析认为,这次爆炸事故是因氯内含氢过高引起的。1、造成氯内含氢超标的原因:电解工段部分盐水总管因有盐泥阻塞,使盐水流通不畅。在送电时,电槽隔膜疏松,电解液流量大,盐水补充跟不上,使部分电槽水位偏低,液封高度不够,致使氯气进入阳极室,随氯气一起进入氯气系统造成氯气总管内含氯量增高。2、取样分析①事故发生后,6月4日8时许取样分析,单槽含氯最高达2.67%(体积百分比,下同),而含氯控制指标应为1%。②6月5日1时送电20分钟后,每5分钟取样分析一次,氯气总管含氢分别为0.27%、0.40%、0.87%、1.27%、0.73%;分管氯内含氢,其中一列为1.00%、1.00%、1.40%、1.40%、2.00%、0.53%。总管氯内含氢控制指标应为0.40%。从分析结果,可推断,在送直流电约30~40分钟左右,氯内含氢较高,有可能在氯氢处理工段积聚,并达到了爆炸极限。3、引爆能源在送直流电半小时后,电流升至8000A时,氯氢处理工段班长方启动氯水泵(此泵应在送直流电前开)。氯水撞击容器壁(塑料材质)产生静电火花,产生了激发能量,氢最小引燃能量为0.019mJ,以致发生爆炸。三、防范措施为了吸取教训,切实搞好安全生产,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必须做到:1、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和操作技能。2、加强工艺安全管理。在开车送电前,电化系统,特别是电解和氯氢处理工段的设备、工艺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将事故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确保安全开车。电化系统各车间、工段要密切配合,氯氢处理、液氯等工段机泵要提前开启运行。3、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停送电制度,改变过去送电1小时后,才开始分析氯内含氢的规定。送电20分钟后,必须要做氯内含氢的分析工作,以便尽早掌握电槽运行情况,及时排除隐患,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摘自《化工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与管理分册)》1993年第6期燕化机械厂122例人身伤害事故分析(摘要)燕山化工机械厂徐国良赵永忠燕化机械厂1979~1988年共发生122例人身伤害事故。从事故类型分析,物体打击事故69起,占55.6%。这和工人搬运物体、超载起吊有很大关系。从工龄看,1~5年工龄工人发生事故最多。从年龄看,20~30岁的青工发生事故最多。操作部位最多的是手和脚,分别占42.6%和33.6%。机械厂应加强安全管理,使物品堆放有序,照明充足,教育工人尤其是青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中注意手和脚的保护,穿戴防护用具,不违章作业,避免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摘自《化工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与管理分册)》1993年第6期1993年事故安全分析化工部技术监督司安全卫生处崔慕晶山西临县电石厂“4.12“炉面爆炸事故1993年4月12日,山西省临县电石厂炉面操作工在处理电极设备漏水时,水流入炉内,发生炉面爆炸,造成4人死亡。事故经过:临县电石厂接地区电力部门停电的通知,4月12日电石炉停炉。借停电机会,车间对1号电极锥形环漏水问题进行处理。8名操作工在炉面上检修时,发现一根φ50mm橡胶管与金属管连接处漏水。1名工人带上撬棍去紧固用8号铁丝固定的连接处,紧固中铁丝断开,胶管突然脱开,大量水流到电石炉内,顿时产生大量气体,随即发生炉面爆炸,在场的8名工人被炸,其中1人从二楼被抛到一楼地面而死;3人被烧成重伤,送医院后先后死亡,另有4人受轻伤。事故原因:1、检修人员不按车间要求,不停水泵,带压紧固胶管接口,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车间布置换一根紧固胶管的8号铁丝,然后操作工只是紧原紧固的铁丝,造成胶管脱开,带压的水大量流到刚停炉的炉内。流入炉内的大量水与红电石反应,产生大量乙炔气,在炉内达到爆炸范围,被炉内明火引爆。同时水迅速大量汽化,产生物理爆炸。2、电极半环上冷却水管安装不符合要求,胶管连接不应用铁丝紧固,应用紧箍紧固。摘自《化工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与管理分册)》1994年第2期南化公司氮肥厂“6.2”中毒窒息事故1993年6月2日,南化公司氮肥厂硝酸车间停车大修前置换时,因错抽盲板导致释放出氧化氮,使附近浴池中洗澡的3名女工中毒死亡。事故经过:南化公司氮肥厂按年度计划大修,停车后需对2台碱洗塔进行酸洗。酸洗前需在5号碱洗塔和2号循环槽回流管间插盲板,午饭前插好盲板(即8号盲板)。下午开始工作后,开始插其它几个位置的盲板。在插盲板时,2名工人将上午插好的盲板在无人交待的情况下又抽出。16时15分,开启酸泵,用20%的稀硝酸往碱洗塔中输送。16时20分,有人发现碱吸收循环槽处冒棕色的氧化氮气体,便停了酸泵,并打开鼓风机放空阀,关出口阀。从循环槽冒出的氧化氮气体逸出,漂向处于下风向的硝钠工段厂房及其内的女浴室。女浴室中有3名从加工车间来洗澡的勤杂工吸入氧化氮,其中1名跑出浴池到车间外呼救,其余2人从浴室内被扶出车间。3人即被送往南化医院抢救。因氧化氮引起严重肺水肿,导致呼吸系统衰竭,当晚相继死亡。事故原因:1、插盲板作业管理乱。2名工人在无人交待情况下抽掉盲板;工艺负责人看到钳工班长在上午插盲板处作业,而没查问;抽插盲板作业没把责任落实到人;插盲板处没挂牌;插盲板后没检查等。2、车间布置任务到位。车间在检修前进行了布置交底,但忽视了通知直接从事盲板抽插作业的检修工段,且印发的盲板图也没给钳工,使参加检修的钳工带有很大盲目性。3、浴室的位置距生产现场太近,紧接着跑氮氧化物的循环槽。在有毒害气体产生的生产区域,设置洗澡室等生活设施是不适宜的。摘自《化工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与管理分册)》1994年第2期七化建“8.18”起重伤害事故1993年8月18日,七化建公司在乌鲁木齐石化厂施工中,汽车吊吊物移动时碰掉一根砼梁,砸死3人。事故经过:8月18日下午,七化建二处土建队在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加氢精制压缩机厂房,现浇砼圈梁作业。压缩机厂房现场立柱、房架、大型屋面板、预制行车轨道梁、连系梁等已就位,压缩机基础已浇注完毕,四周砖墙已砌到窗眉位置。压缩机北面管廊已经形成。因此吊车只能在压缩机厂房内吊砼料斗作业,作业场地较为狭窄,障碍物比较多。吊车吊砼料浇完四跨圈梁,移位后重新定位。1名起重工去厕所,由另1名起重工指挥吊车作业。娄吊车起料斗吊至浇注地点后,起重工给吊车司机发出暂停信号,然后离开岗位到驾驶室去喝水。现场浇注工人把料斗的料放出三分之二后,料斗需向西移动。1名砼工用手势发出信号要求移动料斗,吊车司机便回转吊臂,回转中撞掉标高7.8m、重约1.8t的连系梁。坠落下来的连系梁将3名站在2.3m高的脚手架上作业的砼工砸落着地,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事故原因:1、施工现场群体违章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吊车司机在起重工离岗的情况下,错误地听从没有指挥权的砼工的指令;起重工在吊车牌工作状况下,擅自离岗,使吊车处于无人指挥状态;砼工无指挥权去擅自指挥吊车作业,而吊车司机又听从了砼工指挥。2、吊车在吊着料斗、施工现场比较狭窄的情况下,吊臂回转过猛,也是事故的重要原因。摘自《化工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与管理分册)》1994年第2期辉县市化肥厂“9.18”氨水罐爆炸事故1993年9月18日,河南辉县市化肥厂在焊接碳化工段氨水罐顶部放空管时发生爆炸,1名焊工和2名维修工被炸死。事故经过:该厂尿素投产后,碳铵于1987年停产,根据市场变化,该厂决定恢复碳铵生产。因设备已闲置多年,需对氨水罐等进行检修。9月15日开始置换氨水罐等。16日上午置换完,并在氨水罐内充满清不。16日补焊了氨水罐上1m多长的环焊缝。17日用蒸汽吹扫疏通放空管。18日连接氨水罐与氨水循环罐顶部的放空管。在点焊完毕开始施焊时,氨水罐发生爆炸,将在罐顶上作业的1名电焊工和2名维修工抛出而死,罐顶飞到10m外的屋顶上。事故原因:1、事故后发现氨水罐底部有400mm深的稀氨水,罐内闻到浓度刺鼻的氨味和硫化氢味。取罐底的沉积物,加水后即成稀氨水。检修前,罐内灌满水,但在罐体焊补后水就排出了,没有排净。17日静置了一天,只在罐顶部用蒸汽吹扫被堵的放空管。使沉积物在少量水中溶解释放出氨,并达到爆炸范围。电焊火花的接地线本
本文标题:我厂液氨钢瓶爆炸原因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0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