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日照市2009年高三二轮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15页)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日照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09.5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角.落/角.逐衡量./车载斗量.纾.难/独出机杼.B.薄.弱/单薄.龋.齿/踽踽.独行蚊蚋./生性木讷.C.露.天/露.脸期间./挑拨离间.朱拓./落拓.不羁D.供.应/提供.押解./浑身解.数剽.窃/膘.肥体壮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家具合拢不落窠臼眼急手快B.编纂抱怨不厌其烦蜚短流长C.磨蹭渲泄春意阑珊指手画脚D.胁迫提纲如愿以尝撕心裂肺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就甲型H1N1流感是否会“卷土重来”咨询有关专家,其中六人认为会出现新一波甲型流感疫情,而五人认为其可能性不大,剩下一人则说“抛个硬币决定吧”。B.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展出的新式武器:歼-10型战斗机、歼轰-7A型战斗机“飞豹”、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等,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强烈的兴趣。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15页)C.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D.以黑格尔—哥特式建筑为例(12到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模拟辩论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比赛项目,这是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被称为剑拔弩张....的竞赛。B.82岁高龄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朱伯谦告诉记者,“南海一号”无论是市场价值还是文物价值都是相当高的,但还不能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C.面对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期待在中国3G设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D.在市体育馆举办的“2009中国李白诗歌节”开幕式,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每当节目结束时,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掌声。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绿色和平”等国际环保组织联合发起了数万群众参加的游行活动,希望借助游行活动敦促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B.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垃圾短信有向制造传播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等“变种”蔓延的趋势,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C.在几位律师起草的《三鹿奶粉受害者赔偿方案》中,有关条款将受害者分为四类,根据不同类型估算医疗费、护理费和各类赔偿费高达39亿元。D.关于11月10日朝韩海军舰艇在西海北方界线海域发生交火的事件,必将导致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朝韩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的可能性正在加大。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吟诵的前世今生雅集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是依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高三语文试题第3页(共15页)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窜升,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雅俗乐之别。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传不衰。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私塾进一步消亡。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20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1934年、1948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1946年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但很多著名学者都曾撰文提倡吟诵,如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等。80年代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复吟诵,惜未有实效。1997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文吟诵研究》,并附吟诵录音光盘。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研报告等。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然逝者如斯,吟诵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80岁以上,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能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华读书报》2009年9月30日,有删改)6.下列关于“吟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学习汉语诗文传统高效的方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B.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汉语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汉语诗词文赋的活态。C.吟诵的形式是依据汉语的特点和诗词的格律,吟诵的传承主要依靠私塾和官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口传心授。D.在古代,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代的歌诗在不能歌之后,只有用吟诵之法传承。7.下列不属于吟诵“濒临失传”的原因的一项是A.科举制的废除,新学堂的兴起,抗日战争的爆发,私塾由困境走向消亡。B.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进入中国,汉语朗诵定型并取代吟诵。C.近现代,虽有不少著名学者大力提倡、研究吟诵,但只有零星的论文和调研报告。高三语文试题第4页(共15页)D.建国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学生和儿女。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B.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吟诵的专家和论著,却有很多吟诵的名家。C.吟诵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且一些农民和妇女也会吟诵。D.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文盲率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高。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故事,赐绯者给涂金银带,上特命以文犀带宠之。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大略假汉事以明之:“今国家之广大,不下汉朝,陛下之圣明,岂让文帝。臣愚以为:外则合兵势而重将权,罢小臣诇逻边事;内则.省官以宽经费,信用大臣以资其谋,不贵虚名以戒无益,禁游惰以厚民力。”帝深嘉之。二年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今旱云未沾,宿麦未茁,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悉第减之,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孝章皇后崩,迁梓宫(灵柩)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信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访.群臣以边事访:咨询B.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数:列举C.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预:通“与”,参加D.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臧:褒贬高三语文试题第5页(共15页)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内则.省官以宽经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以.直躬行道为己任私见张良,具告以.事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王禹偁“刚直”的一组是①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②外则合兵势而重将权,罢小臣诇逻边事③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④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⑤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⑥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禹偁九岁就能作文章,宋太宗通过面试提拔他做了官,按旧例赏他穿红袍,并赐予有纹饰的犀皮腰带以示荣宠;王禹偁献上一篇《端拱箴》,文中寄寓了规劝之意。B.王禹偁在国家边疆未宁之际献上《御戎十策》,受到皇上赞赏;京城遭遇干旱之时又上书表示自己愿意带头减少俸禄,他关心百姓疾苦,为国分忧的情怀可见一斑。C.王禹偁多次提出讨伐李继迁的建议,认为不必用武力征讨,而应用计智取,虽未被采用,但最终潘罗支射死李继迁,西夏人归附宋朝,证明他的建议非常合理。D.王禹偁从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到降职为工部郎中、滁州知州,再到出知黄州,先后三次遭到贬谪,但从《三黜赋》中可以看出他并未因此改变自己坚守道义的心志。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5分)(2)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5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1)请从“景”与“情
本文标题:日照市2009年高三二轮语文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1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