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存款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2、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3、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4、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5、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6、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7、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8、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9、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10、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11、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12、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13、贴现:指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放款。14、承兑:指汇票到期前,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15、股票价格指数:即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16、法定存款准备金:一国金融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被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该比例被称作法定准备金率。17、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18.固定汇率:是按照汇率是否固定来分的。固定汇率是一国的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率,是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的。19、浮动汇率:浮动汇率是指不规定上下浮动的幅度的汇率。20.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21.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22、超额准备金率: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紧占全部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金:是指准备金中法律规定的部分,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即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23、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24、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2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26、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2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即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28.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29.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子并维持本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主要有:黄金、外汇、IMF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30.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3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量是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32.外生变量:外生变量是在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通常能为政策所选择。33.内生变量: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34.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3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是就其狭义而言,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36、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急剧的波动。37、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38、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选取的基本要求有三: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39、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40、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41、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主要指后者。42、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43、金融压制: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体系与实际经济同时呆滞落后的现象,金融压制使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出现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44、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45、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面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储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被称为“格雷欣法则”。46、再贴现:是指商业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也称生贴现。47、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48、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49、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50、浮动汇率是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5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52、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货币化程度一般可以用一定时期的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之比来衡量。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的活期存款。3、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4、货币增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5、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6、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7、外汇: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10、铸币平价:在金币本位制条件下,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11、国际信用: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包括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家资本市场业务、国际租赁和直接投资。12、债权融资: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建立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融资活动,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13、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融资活动。14、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15、泡沫经济:是伴随着信用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依靠信用制度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经济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16、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17、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的基础。18、收益资本化:即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19、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20、四行二局一库:是指旧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处于核心低位的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体系。“四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二局(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一库(中央合作金库),是国民党政府实行金融垄断的重要工具,一直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1、货币经营业:是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22、商业银行:是办理各种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特点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比例相当大。23、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24、再保险:是保险公司(让与公司)对承担的来自于投保人风险进行再次分散的一种方法。25、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26、财务公司:国外财务公司主要是经营消费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出资组建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目的是支持国家重点集团或重点行业的发展。27、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或场所),也就是各种融资市场的总称。28、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29、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又称为长期资金市场。30、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31、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32、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33、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3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为的票据转让。35、票据承兑: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36、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37、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场所。38、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系统记录。39、国际结算:通常认为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现资金跨国界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40、信用证:是由开证行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特定期限内,凭信用规定单据取得确定金额的局面承诺。41、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国际资金按照市场规则融通的场所或运营网络。42、套汇:
本文标题:常用金融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