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繆希雍0明万历年间一天,陈赤石府上,人们脸上愁苦,只有偶尔的呻吟声打破宁静。原来,督学陈赤石犯了病,大便不出来腹痛,遂滞下纯血。他请了医生,杭州名医都请了,没效果。这时大家心里都想到了缪希雍,此时正在苏州。他会来吗?到夜里时,响起了马蹄声,人们都高兴了。缪希雍随着仆人来了。缪希雍电目戟髯。像侠客一样,一边往里走,一边问患者在哪里?震得墙上掉土。欲坏墙屋。一听来了,陈赤石探起身来。一诊断,表情轻松,不是大病呀,只不过是暑湿内侵而已。开个方子,于是,开了方。服下去,一副,滞下就缓解了。所有人觉得有救了。可是,缪希雍哪儿去了?公子一边走,一边吟“其术神也”,看到仆人在招手,看到缪希雍睡去多时了。后来这病只两副药就痊愈了。这人正是明代医学家缪希雍。3.缪希雍自幼体弱多病,17岁时瘟疫久治不愈,自己给自己开药,药到病除。虽然出身官宦之家,却因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误入歧途,差点成为街头混混,更为离奇的是,苦读医术十年,却为马上行医出诊,而是云游四方,甚至一度还到北京郊区,兴修水利,4《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丁元荐记下缪希雍的医案,写下《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原形。这是重要著作。缪希雍诊务时,他认识了一个人,把他介绍给了东林党,此人即丁元荐。简单介绍一下东林党,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5《神农本草经疏》本书是以注疏《本经》为主的著作。其特点,正如缪氏在本书自序中说:“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详,简误以防其失”,是有其独到之处的,直到清代才被医家重视。这是一部足堪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驱风云的不朽之作6《本草单方》有缪氏“得秘授,悟真诀”的秘方和验方。是一部有很高临床参考价值的方书。9外感热病是“关乎死生之大病”。对于伤寒病的侵犯途径,缪希雍不从皮毛侵入论述,而提出其与瘟疫之邪均从口鼻而入,认为口鼻为肺胃之门户,“手阳明经属大肠,与肺为表里,同开窍于鼻;足阳明经属胃,与脾为表里,同开窍于口,”“凡邪气之入必从口鼻”。正因为其认为邪从口鼻而入,故他认为伤寒之病及瘟疫之病以阳明证为多见。而阳明之经又不同于其他之经,“阳明多气多血,津液所聚而荫养百脉,故阳明以津液为本”。缪氏主张在治疗上应当以清润为原则,清其邪热,护其津液为首要。对于太阳病的治疗,缪氏主张用羌活汤(羌活、前胡、甘草、葛根、生姜、枣、杏仁),具体用药则避开了麻黄、桂枝,而重用羌活,这充分体现其因地制宜的用药法则。但若冬季严寒,寒邪偏盛时,缪氏于加减法中又可酌加麻黄,充分体现其灵活应变的思想。至于羌活汤中加用葛根,是因缪氏认为伤寒瘟疫阳明病证多见,故治太阳病时要顾及阳明。10强调了肾对脾胃的生养作用,并自制脾肾双补丸(人参、莲肉、菟丝子、五味子、山茱萸、怀山药、车前子、肉豆蔻、橘红、砂仁、巴戟天、补骨脂)以健脾益胃。健脾开胃,补益肝肾。用于脾肾双亏,气阴两虚,面黄肌瘦,食欲不振11调理胃气,常用人参、白扁豆、山药、莲肉、橘红、灸甘草、大枣以补益脾胃11他说:“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之法,而不知甘寒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也。”因此,对脾阴不足之证另立补脾阴之法,药用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药、酸枣仁为主,佐以生地黄、甘枸杞、白茯苓、黄柏等品,以酸甘柔剂作为补脾阴之原则12据说有一次缪希雍与名医王肯堂一起吃酒水,王肯堂发现缪希雍有习惯,说话时不时从袖子时拿出一个丸吃掉。王肯堂觉得奇怪。王肯堂终于忍不住是吃什么东西。缪希雍小时身体不好,常有病,现在却是豪侠一般,玄机正在这里,这是游历时得的秘方。饥饿时吃不饿,饱时会化积滞,叫资生丸。王肯堂想看看,缪希雍心地宽广,提笔写下,王肯堂一看,是个好方子。缪希雍还拿几丸让他尝尝。当时不信消食之力。但是,后来王肯堂不得不信。一天他吃饭肚子胀,不敢睡觉了。所以,王肯堂想起了那个丸子。服了下去,第二天早晨,没有一点滞腻感,才信这个方子的神奇。并且把这个给父亲。因为父亲脾胃虚弱,精神头不足。父亲晚年养生就靠这个方子加减使用,在明朝活到了九十多岁,资生丸是个什么方子呢?资生丸以前是一个安胎的方子,有的妇女,一怀孕到三个月的时候就流产,古代中医认为那是因为胎气不固,主要是脾气不固,如果脾气足的话,就能把胎给固摄住。脾气不固怎么办呢?那就应该补脾,就用这个资生丸来安胎。后来缪希雍发现,这个资生丸不光能安胎,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补脾气。同时,还能消食导滞,就是说如果我们吃多了,吃资生丸就能把食物消化代谢出去。如果我们平时吃饭少,吃了资生丸就能开胃口,让我们食量大增。这个方子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因为受缪希雍资生丸的启发,王肯堂后来组了很多类似的方子。资生丸现在在我们药店就可以买到。现在这个方子不仅可以安胎,男性也可以吃,它已经是一个养生妙丸了。13治血三法血分之病亦三:即血虚、血滞、血热妄行。对于血证,缪氏立补血、清血凉血与通血三法。补血之法适用于血虚之证,治宜甘寒、甘平、酸寒、酸温之品,药如熟地黄、白芍药、牛膝、炙甘草、酸枣仁、龙眼肉、鹿角胶、肉苁蓉、甘杞子、甘菊花、人乳等。血热则宜清血分之热,凉血,法当用酸寒、苦寒、咸寒、辛凉之品,药如童便、牡丹皮、赤芍药、生地黄、黄芩、犀角、地榆、大小蓟、茜草、黄连、山栀、大黄、青黛、天门冬、玄参、荆芥等,适应于由血热而表现的痛肿、疮肿、鼻衄、牙龈肿痛、舌上出血、舌肿、血崩、血淋、月事先期、热入血室、赤游丹、眼暴赤痛等。瘀血内停则宜通之,须以辛温、辛热、辛平、辛寒、甘温之品,或佐以咸寒软坚,药如当归、红花、桃仁、苏木、肉桂、五灵脂、蒲黄、姜黄、郁金、三棱、延胡索、花蕊石、没药、蟅虫、干漆、自然铜、韭汁、童便、牡蛎、芒硝等,适用于发热、发黄、肿痛、结块癖积等病症。14缪氏又十分重视气血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视气逆、火升和血溢三者之间的联系。其观点突出反映于他的吐血三要之中。缪氏针对肝不藏血阴虚火旺引起的出血症提出吐血三要:一为:宜行血而不宜止血,血不行经络者,气逆上涌也。行血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二为:宜补肝不宜伐肝,养肝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矣。三为: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火自降,火降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上窍之患矣。反对一派降火,苦寒伤脾,化源告竭,统血无权,后患无穷15缪氏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不能亏虚、又不能留滞不行、更不能妄动、否认就会生病。故气分之病,不出气虚、气滞、气逆三端,治之之法及所主之药,亦不外补气、破气和降气调气三法,不可混淆。气虚则用补气法,药如人参、黄芪、羊肉、小麦、糯米之属。气滞则应用破气法,适用于年壮气实气机壅滞之实证,药如积实、青皮、枳壳、牵牛等。气机失和则宜调其气,气机上逆则宜降其气,调气药如木香、沉香、白豆蔻、缩砂、香附、乌药之属;降气如紫苏子、橘皮、麦门冬、枇杷叶、芦根汁、甘蔗,甚则降香、郁金、槟榔之类,适用于呕吐、呃逆、咳喘、痰饮、血症等。缪氏对于气血病症的论治十分精辟,后人常常将其抄置案头,以便背诵熟记。其独特的经验,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16即1炮、2烘烤、3火上烧、4炙、5煨、6炒、7煅、8炼(长时间的火烧)、9制、10度(量药之长短)、11飞(水飞)、12伏(润药或火制后贮存相当长时间称伏山)、13镑(削、刮、刨)、14击碎、15煞(晒)、16曝(强烈日光下曙晒)、17露(将药物日晒夜露;或溜水的提取)。此十七法长期以来,在中药加工业中有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变迁,其实际涵义尚难阐明,仅供参考。17之前给大家了解到,东林党,他们看到魏忠贤把持朝政,上书列举二十四大罪状。结果皇帝没上朝,他递上奏折,魏忠贤就此想痛下杀手,皇帝不闻不问,给魏忠贤可乘之机,诛杀东林党人,缪希雍有朋友叫杨涟,天启五年,杨涟被捕,百姓希望他生还,被关进大狱后,受尽折磨。大骂魏忠贤,杨涟的牙齿都被打落了,戴着枷锁受刑,下令处死了。杨涟写了一血书,写完后不久,用残酷的刑罚杀死了杨涟。缪希雍如何呢?虽也在通缉名录中,他成了活动度相对高的人,有许多消息要传递,人人自危,许多人都不敢相信,相信谁呢?此时,缪希雍八十岁了,当然能行。翻身上马,在很长时间里往来江南各地,为东林传播消息。此时,他一定认为自己的生命不重要,与朋友一同而去。当他听说朋友被害时,他一定流泪一边纵马飞奔。就在天启七年,缪希雍去世。他的一生是激情的一生,他的快乐是在救活人之中,他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医道。
本文标题:我来讲解缪希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2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