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的普通话之感晴空燥热,黑晕映染天际,空气中泛着风的影子在挤不出一点水的空气里艰难地行进。这个世道正在酝酿着一场无与伦比的炎热加上火,我的心也处处无法安歇充满了各种莫名的躁动。以下便是我仅以拙劣文笔缀成的情感世界,借此白纸黑字以拾回一个正常态的自己。在我心中总有一种走不出农村,而这种家的感觉也在呼唤自己。生于农村,长在农村,我甚至有一种本应当归属农村的感觉。在不经意间说出的第一个词是家乡话,我想这十年、二十年不改,至少现在没变。一个人的本能才最能体现他由表及里特点的,就好像一个人在失去正常意识下表现最地道的自己一样。在初中阶段,甚至小学时候就会坚持说普通话只是断断续续的,当然课上还是用普通话交流。但是那时操着满嘴的普通话却未免太过矫情、做作。也许个人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当时环境条件与之践行却显得格外突兀。然而在高中阶段去了一个纯粹城市化的校园,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普通话交流与教学政策,从那至今我一直处于普通话化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也不再是所谓的说好普通话,要求很低无论好与赖直接施行。话是讲给人听的,不是用来研究发音对与否,明白即好。处在一个完全陌生语言不通的环境下,普通话成为了交流的最直接方式。曾经一度认为讲普通话是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城里孩子的显著标志,不过在今天就没有那么绝对。不过今天要谈论的不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基本教育问题上,还是言归正传。说普通话是我的一大心愿,因为那样一旦离开那个小地方在互不认识情况下说普通话有会有一种安全感,会感到骄傲和自信,其实这也是虚荣心在作祟。总之说好普通话不操浓重的乡音,有时候会忘记自己来自不知名的小地方。甚至在各种乡音混杂的时候,我对语言显得格外热情会模仿,会去练习试图融入比较大众的社会,这也是环境使然。但是当你完全背离家乡,再也感受不到熟悉的声音时,却猛然发现自己只属于曾经那个地方,心里满是落寞思念。行至远方,心却未走远。我的本能只会家乡话,而不是说了多年的普通话。其实在高中刚入学阶段就经历这种语言意识的转变,而我的意识又支配着我的语言行为。在每天的督促及提醒下告知我现在我以后我每时每刻都要用普通话沟通交流。这种思想意识的蜕变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终成定局,但这种注入骨髓行为意识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带来了不良情绪和失常表现。譬如,每天清晨醒来的预言又止,因为睁眼总是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新的只说普通话的校园,而且当地话又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那不是我的家乡。再就是埋藏心底的想回家,想父母导致的负面情绪,再加上沉默寡言,谨小慎微难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就是在那样的转换下,人原来真的有多重性格,人和人真不一样。经历了高中彻彻底底的普通话城市化的生活后就完全习惯了这种生活语言,这也是高中时期一大收获。接着就是面向大学,真正意义上的背井离乡,迎接更广阔更多面的为人处世,求学面世的一种生活学习场景。认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了解多元文化的差异性,但在某个重要方面上我们具有共同特征:讲普通话。普通话是国语,是一们大众语言。在都讲普通话的情况下人和人为了追区共同目标看似来自同一个地方,也好像是远道而来。总之他们可以很好地以宿舍、班级、以系别等为单位融合成一个社会群体,从而形成大同小异的生活环境与整体。可以说这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成功体现,当然不是社会关系的最大体现。最大的社会关系我想是可以跨国界,以全球为单位,不过这也许过于理想化,当然也不是普通话就能担此大任的。所以说语言的巨大的潜在力需要人类去探索挖掘的,至于普通话嘛也就是标准的汉语语言,我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成为关系的联结点。比如在近两万的校园或者更大的团体组织,来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不同民族都可以成为普通话的践行者。但是就在他们习得应用普通话的同时有没有一丝的失落感,于我而言,这种情绪时而会影响我的心情,甚至导致我过早认同并稍稍感触到“寻根”文化的情感及症结所在。因乡结情绪的泛滥使得一些诗人,作家及文字爱好者写成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品,深深感触到故乡的黄土与白云是那么令人倍感亲切,他乡故知又是多么让人激动万分,甚至炊烟,乡土,乡音回忆起来也令人心生醉意。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多怪,既制造了诸多的美妙邂逅,同时也酿成了莫多的离别场景。悲喜双全的世界,走走停停转角遇到不一定都是爱。所以在某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原来习惯普通话不外乎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假象及掩饰,甚至自己都没有感知。只是尽量不去企及心灵最脆弱的地方,因为人有时候再坚强也是十分脆弱的表现,这也是导致明明知道身处普通话环境下的情况时不时蹦出几句谁都不理解的鸟语,甚至独行的时候喃喃自语的也是家乡话,偶尔明明两个人聊天的时候,聊着聊着就变成一个人独白。因为被无情地遗忘啦,自己什么也听不懂。与此同时普通话成为最实用却不是最喜爱的,这就是基本功,基础语言的可怜之处。我们也可以基此剖析一个人的心理语言,这样能够无意识进行语言跳转的情况,说明了这种语言及那个与生俱来的环境带来的影响是根生蒂固的,我将此归结为乡结。这种乡结情带来的各种显在及潜在的影响无法估计测量,甚至因为个人也会掀起某种“寻根热”,带动地区,经济、思想、文化的建设与建成。个人情感的因素在天时、人和、地利的最佳际遇下发酵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完全可见可信的,这也是乡结的巨大魅力根源所在。但是这种情感勃发又似乎显得太过悲凉,这远远不止说好普通话就能远而避之的。想想我的闺蜜,同学,朋友以及在阅读中了解的一些名人志士离家后的心理告白时,我感觉乡愁如果是一剂忘情水该多好啊。特别是在抗战中辗转奔波像费孝通,吴文藻这样的大知识分子更辛酸惨凄。战争给颠沛流离的生活带来毁灭灾害,使中国文化的举足前进遭受灭顶之灾。但也是这种罪恶因际将社会各界精英聚集西南联大。在我看来这既是时代的悲哀,也是对前辈们的馈赠。可惜好景不长这种精英荟萃营造出的融厚纯粹的学术氛围随着形势突变也越加严峻,战争的频频迫害及破坏使得这种问鼎之式快速解散终再难形成,甚至至今也无法纯粹完美的达成。只能自我安慰,兴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很艳羡西南联大曾经的学术氛围与环境,很渴望我也能够才华横溢,师出名师,享受知识文化给予的幸福与满足。我崇尚理想化却被被现实所浇灌直到凉透心底,所以还是说普通话谈乡愁实在。最后寄予小小心愿,希望我能够心安、心静,我能拿起文笔记起生活点滴、平常琐事以换得心灵的慰藉。一个人的普通话说得再好也仅表明在普通话方面的优势,在无人的角落里说不定他正独自空虚寂寞冷呢。以上就是我想就普通话表达的全部,只言片语间希望我能够寻求心与心的某种契合吧
本文标题:我的普通话之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2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