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的法治民主观——读刘瑜《民主的细节》有感引言在此我以民主的概念、意义、我国的民主状况以及民主改革应关注点表达我个人的意见,作为对所学所想的一次总结。民主在我国是如何产生发展,现行的民主政治体制中又有哪些缺陷?该如何改进?改进过程中又该注意什么?这是我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一、民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民主?在中国,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学校的教材中说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个巨大的谎言罢了。以后如何尚未可知,至少目前是这样的。人民当谁的家?作谁的主?这还都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就像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所做的,一手拿着儒家经典大肆宣扬仁义礼智信,另一手却拿着法家学说以权、术、势控制、威吓、愚弄人民。有人说民主是人民主权,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欧美资产阶级为了革命获取政权打出来的幌子。民主事实上不过是一种决策方式,一种让社会治理行为最大化,符合最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诉求的决策模式。民主的意义在于维护国家安定。维护现有制度。民主的功能有:(1)有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发扬民意,广泛集中民意,切实珍惜民力,有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2)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同时,参加民主决策的实践,也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二、目前的民主状况中国社会人群对民主理解的还很不完善。民主的概念在中国已经宣扬了一百多年,自辛亥革命至今日,不论何人或是何政治团体当政,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民主是其首先推崇的。因此,民主的概念在今天的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只是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最终运用民主的力量造福人民的方法存在较大争议和分歧。在当代中国,社会群体规模的庞大使得分歧点和对立点呈现几何式增大。将决策过程复杂化了,因此民主便也困难起来,显而易见的是,目前的政治仍然是一种精英政治,还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民主政治,这个从人大代表的组成人员的来源就可以看出,这种政治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权力垄断。当然,这个现实也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中国在历经数千年的专制统治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未经过渡便跨入了社会主义这种高级社会形态,这当然会有一些后遗症。民主之所以没有在这块拥有数千年文化的土地上实现,从表层看是民主的土壤还不成熟,从深层来看,是中国的民主政治还不成熟,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缺乏,没有形成系统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体制及思想。体制是外在的东西,就像电脑的硬件一般,是没有活性的,而思想就像驱动程序,是活的且可以升级更新的。体制可以轻松制定,但思想却不易得到。从历史实践来看,思想如果要发展,必定离不开言论自由,百家争鸣,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就是明证。言为心声,是人们对自己思想见解的表达,每个人或者阶层其发展轨迹不同导致其对事物的认识必定不同。如果言论自由,各种主张相互撞击,这必定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无序,使社会动荡,对中国这个经历了百年沉浮,饱经沧桑又有内忧外患的国家来说,它经不起这样的动荡,而在经历数千年专制主义思想独裁的中国这也是很难达到的。民众没有民主意识,政治家的思维惯性中也不愿这种场景出现。而且中国的经济状况也不适合进行更加广泛的民主实践。中国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这些人难以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因此缺少民主意识,即便是接受过教育的,在民主意识方面的教育也是十分欠缺,大都是意识形态的巩固的教育,在思想教育方面像一滩死水,没有活力,遍观这几十年中国也没能出现几个思想大师,当下的教育方式难辞其咎。就此来看民主在我国要完全实现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走,但是这条路该怎么走呢?方向又在哪里?三、民主改革方向及其应关注点精英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却是很危险的。精英政治是一种很宽松的组织方式,它很难把控,它有很多非理性因素在里面,决策容易受到精英们个人观点的影响。在小的群体里这种影响可能不大,但对于国家来说,其损失和影响是很难估量的。希特勒发动二战,文化大革命都是例证。因此,民主的实现需要更加广泛的吸收智慧以扩大决策的信息源、拓宽信息获得渠道。在这一点上美国确实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1.直接的票选可以直观的反映民众需求以及社会状况;2.强大的智库对各种信息加以分析,使问题不仅限于问题本身。民主的目的便也因此达到了。在我国,到目前为止人大制度的政治制度仍然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的确,从整个组织运作形式看,人大制度在最大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但是为什么现在它会让我们感觉有不少问题呢?问题出在执行者身上。只要执行者的权力过于集中,就容易出现一言堂,甚至是用屁股决定脑袋。如果再不改变执行者的行政思维,那么人大代表对政府的监督效果就会变得更加微弱,甚至流于形式。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去否定人大制度,这只会走向极端,造成混乱,对国家发展毫无用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温和渐进的改革,对于人大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反思。仔细看来各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无外乎三种:1.法制还不健全,权力运行缺乏制约;2.政治体制还不完善,体制的监督约束还很弱;3.国民的民主意识还不够充分,没有在民主框架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一)、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事实证明,民主政治具有两面性。运用恰当则国泰民安,反之则会内斗不断,外患不休。无论是古代雅典的广泛直接民主还是今天西方的的代议制,其体制内容纳的不仅有理智的安分的群体,还有非理性的因素。雅典后来被马其顿征服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其民主政治腐化了的原因。今天美国两党制下的斗争,很多正确的法案难以通过施行便也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因此,民主也需要约束,那么那什么来约束呢?答案是:法律。支撑当代人类社会生存的是能源,而保障人类社会发展的则是民主与法制。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只有民主了才能进行法治,法律才有意义和广泛的效率。反而,民主需要法制保障其发展。现代意义上,特别是社会主义的法治,与民主本为一物。可以说,民主与法制是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前者是灵魂,后者是载体。没有民主,法制便是“行尸走肉”;没有法制,民主便是“孤魂野鬼”,无处附着,名有实无。民主是法制的灵魂,没有脱离法制而独存的民主。即便有,那也不能算真正的民主。法制是民主的载体,或曰体现、实现、寄托。只有良好的法制才能使民主变成事实。使民主变成现实的法制,可以视为民主的保障。中共中央在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在这次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在这个讲话的最后邓小平特别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二)、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在我国以及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中都有一种很明显的现象:党政一体。政党虽然在法律上没有行政权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党对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有很大的影响。今日在网上的新闻中有这样有趣的现象,市长和市委书记不和,互相抹黑揭露,结果双双落马。这虽然有趣,但在深层次上却反映着我国政治体制上的重大缺陷:执政和行政不分,权利分割不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的民主发展进程。为了要建立一种适应民主社会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民主为根本;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政治体制改革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很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改革的方针必须坚定,但方法要细密,步子要稳妥。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民主应该适合自己的国情。我们不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制度模式。不能否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历史进步,其中包含了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成果。因此,它的某些观念、形式和方法,有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地方。但吸收和借鉴应是有分析、有批判的,不能简单模仿、全盘照搬。(三)、民主的实现与国民素质的关系民主要能让每个平等的公民投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票。而前提是行使这一权利的公必是合格的公民。他们理性、智慧,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他们不是愤青,面对社会问题能进行理性的思考。他们懂得礼仪,待人接物合理妥当。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人文常识,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然而,用这种视角去苛求每个人几乎是个乌托邦式的幻想,不过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估计民主的春天就快到了。谈到这,我想说一下国民性的问题。柏杨曾写过《丑陋的中国人》对中国人的劣根性予以尖锐批判,是的,有时是应该叩问自己,中国人存在劣根性吗?我认为是存在的,但不必夸大。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民性都会存在两面性。问题是我们不敢正视。其中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人普遍缺乏批判精神。百年来,多有安逸文人,少有像鲁迅一样的手术刀。这不是说那些文人懦弱,他们对于文学的贡献值得肯定,但那些敢在站在风口浪尖仍然表达思想的人更值得敬佩。他们通过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像江艺平,曹景行、白岩松、张鸣、熊培云、苏北、余华等。批判性思维酝酿着民主的萌芽,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便是这种大境界。惊叹陈寅恪、蔡元培的远见,至今看来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关于全民反思,说了很久,但真正落实确实很难。没有独立的人格,再谈全民反思,不啻于空谈。要培养全民的批判精神最先要改革的便是教育,虽有千万难,也要在所不惜的做下去,这是关乎民族国家发展的大计。教育应该以发展生命力为第一要义。既要发展技能又要发展思想,只有这样,民族的脊梁才能有骨髓,才能长久的支撑国家发展。四、如何借助科技创新发展民主人类历史上的每次重大科技进步都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蒸汽机下诞生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电灯泡的光亮下萌芽和发展的事社会主义政治,而今天在信息社会纵横交错的网络上创新的是新型的民主方式和观念。因此,要十分注意科技革新带来的机遇,发展民主,充分利用信息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大民主范围。像网上评议政府,电子政务这都是积极的尝试,但在我看来还可以更加大胆些,比如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电子投票,在网上投票。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民主范围,还可以节约民主实施的成本,一举多得。结语本文以民主的细节为引子对我的民主观进行了具体阐述。就我国现状来看,民主建设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路走,在这过程中不可急躁,要循序渐进,遵循社会基本规律,尊重我国国情,又要大胆创新,在法制,政治,文教方面尤其需要花费大力气,以势在必行的眼光看待,以铁的决心进行,以水的姿态开展,使我国民主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此文中借鉴了很多人的思想以及研究成果,参照了部分专著。但是仍然不尽人意,时间不是很充分,本打算在我国民主现状与民主概念及意义之间加入一段民主历史的介绍,但鉴于时间有限而历史资料的搜集又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所以就略去,若是在这里加进去这段叙述,必然有更多助益和加彩。在民主改革之前也应加入我国目前民主实践的相关证明以加深读者对改革的迫切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完成这些尚未完成的地方以弥补心中遗憾。
本文标题:我的法治民主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2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