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元元年公元前10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前300年公元前400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600年公元前700年公元前800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导学案课题:春秋战国的纷争一、学习目标:(一)课标目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二)学习目标:1、知道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记住东周的起止年代。2、说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位置,能够指出春秋战国的重大战役。能够运用图例来阅读历史地图。3、知道齐桓公首霸和晋文公图霸的历史史实,能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4、能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5、通过齐桓公、晋文公建立霸业和战国时期三场战争的胜负的学习,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是立国之本。二、温馨提示,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世界古代各个文明的特征。学习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和战争带来的双重影响。三、课前准备查找下列成语故事的内容以及涉及的历史史实。(退避三舍、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窃符救赵、上下其手)四、课堂探究与展示讲解探究一:绘制东周时期的历史时间轴。材料: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探究二:观察教材P31《春秋争霸形势图》和P33《战国形势图》,讨论下列问题:(1)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以及所在的地理位置,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以及战争的作战双方。(2)你还能从地图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从中能够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3)你能谈谈图例有什么作用吗?探究三:春秋战国的政治特征。材料一:据《管子·小问》载,一天,桓公与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已在外面传开。桓公气愤地对管仲说:“我与仲父闭门谋划伐莒,没有行动就传闻于外,这是什么原因?”管仲曰:“宫中必有圣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拓杵春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询问他说:“你是说出我要伐莒的吗?”东郭邮果敢他说:“是的,是我。”桓公说:“我密谋欲伐莒,而您却言伐莒,是何原因?”东郭邮回答:“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又问:“你是如何推测出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悠欣喜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在台上坐着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是打仗的表示,君王唏吁长出气却没有声,看口型应是言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旨,也是指向着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宫国,因此,我断定你是在谋划伐莒。”桓公听言欣喜他说:“好!你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委以重任。材料二:齐桓公三十五年,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使者周公宰孔会于葵丘(今河南省考城县附近),周公使周公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赏服大路;龙旗九旒、渠门、赤帜。宰孔传王命:“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齐桓公回答:“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曰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左传·僖公十年》)于是桓公下阶叩拜王命,然后登阶接受王赐。公元前649年周襄王之弟叔带觊觎王位,联合杨泉、泉皋、伊洛诸戎攻打王城。秦晋两国兴兵扶助襄王伐戎。次年,齐桓公派管仲、隰朋分赴秦晋,调停秦晋与戎人战事,促成和解。襄王欲以上卿礼款待管仲,管仲再三推让,方接受下卿礼回国复命。公元前647年,淮夷侵犯杞国,伊洛戎族侵袭周室。齐桓公会合鲁、宋、陈、许、曹君于咸(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商讨戍周迁杞之事。同年秋派联军戍防周室以御诸戎侵犹。公元前644年,周室又向齐国警报戎难。齐国再次派兵保卫周室。同年冬,淮夷侵鄶国(今山东省苍山西北),齐桓公征发联军于淮,为部国筑城,防御淮夷。材料三:为了集权中央,齐桓公首先建立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叁其国而伍其鄙”,即三分国都,五分鄙野,“制国(郊内)以为二十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叁国起(案)界,以为三官。经济是基础,“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桓管在经济方面进行改革。实行“官山海”,首创盐铁专卖,所谓“官山海”,就是由国家对盐铁直接经营。桓公实行的“叁其国而伍其鄙”的行政区划,建立的行政机构,也是一种军事政治体制、寓兵于民。在新设的轨、里、连、乡的行政编制中,有卿大夫作乡良人,为军事组织掌管军令,它既是居民的保甲组织,又同军事组织合而为一。材料四: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鲁僖公四年被后母骊姬迫害,逃亡国外飘泊19年,辗转8个国家。到鲁僖公二十四年,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夺得君位,即位为晋文公。晋文公重耳,是个聪明贤达、老成持重的人,长期的流亡生活,更磨练了他的意志,增长了他的才干。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孤偃、赵衰等人,都是一些一心报国,远见卓识的栋梁之才。重耳回国当上国君后,在这帮人的辅佐下,平息暴乱、稳定局势,革除弊政,任用贤能,奖励生产,发展商业,很快使晋国富强起来。材料五:对于普通农民,实行宽松政策,减免债务和租税负担,奖励积极生产的农民。不夺农时。大力促进商业流通、减轻关税,打击盗贼,畅通商路。节省开支,积聚财富,防灾备荒。同时,晋文公又勤理军政,改革军备制度,鲁僖公二十七年,在被庐举行“大蒐礼”,即进行军事演习。主要目的是“作三军,谋元帅”。晋国在献公时为二军,这次演习中,再扩充一军,组建成上、中、下三军。“谋元帅”是一项军政改革。晋国的三军各有将和佐,即主将和副将2人统领。而全军又由中军的主将统一指挥。中军主将称为“元帅”,我国“元帅”一名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三军将帅的等级是:中军将、佐,上军将、佐,下军将、佐。中军元帅不仅是全军的总指挥,在平时就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他国的相职,权力极大。这是晋国政治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可称为军国主义的国家体制。材料六:在这种形势下,晋文公采用孤偃等人的建议,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平定周王室内乱,在诸侯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还把原来的两军扩大到三军,积极准备与楚国争霸中原。公元前632年夏,楚成王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援,晋国联合宋、齐、秦等国向归附于楚国的曹、卫进攻,迫使楚军北上。双方军队在曹陶丘(山东定陶西南)相遇,晋文公以报答楚成五的资助为名,“退避三舍”(九十里),巧妙避开楚军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垮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再用佯败后撤、迂回包抄的办法,打垮楚军左翼,取得战争的全胜。城濮之战是春秋前期最大的一次战争。战后,晋文公提高了声望,他率领宋、齐、鲁、郑、陈、蔡、邾、莒等国在践土(河南原阳西南)会盟,周天子也被召来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各国也都承认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成了名符其实的中原霸主。(1)概括齐桓公为争霸所采取的措施。(2)概括晋文公为争霸所采取的措施。(3)两者又什么共同之处?(4)分析春秋时期的政治特征。材料:《秦策一·张仪说秦王》记载了张仪劝说秦王的雄辩谋略。张仪直接指出:天下亡国有三种情况,而这为有人出来收拾残局创造机会,当时的局势正是如此。他借用俗语说:“以管理混乱的国家去攻打管理很有秩序的国家,必然遭到败亡;以邪恶之国去攻打正义之国,必遭败亡;以背逆天道之国去攻打顺应天道之国,必遭败亡。”其实,张仪这是在给秦王讲道理,并暗喻秦国顺天道而属正义,而诸侯各国逆天道而非正义,很有分寸地吹捧秦国。张仪进一步分析了各国的关系,并敏锐指明列国防线中,秦国首先可以突破的关键点:“赵国是处在燕、齐、韩、魏中间的国家,各国人民杂居在那里。那里的人轻浮难以驾驭,赵国的号令没有固定的规律,赏罚也不守信用,地形不便防守,上面又不能发挥民众的全部力量。这一切本来就已经显露出亡国的趋势,而统治者又不去体恤民间疾苦,却征召众多的兵士,进驻长平战场,用以争夺韩国的上党。大王可以用诈计攻破赵国,进而攻克武安。在这个时候,赵国君臣上下不能同心同德,卿大夫和士民又互不信任,这样邯郸就无法固守。如果秦军攻陷邯郸,在河间修整军队,再率兵西进,攻战修武,越过羊肠险塞,降服代和上党。代有三十六县,上党有十七县,不用一兵甲,不劳一民众,便全归秦国所有了。代和上党不经过战争可被秦国占有,东阳和河外不经过战争重又成为齐地,中呼池以北不经过战争也属于燕国了。既然这样,那么攻陷赵国之后,韩国必须灭亡,韩国灭亡,那么楚、魏就不能独立了。楚、魏不能独立,这一举动将破坏韩国、损害魏国、挟制楚国,往东又削弱了齐国和燕国,最后掘开白马渡口淹没魏国。”(1)张仪说秦王的目的何在?(2)从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怎样?探究四: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材料一:春秋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和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大国都拥有雄厚的武装力量,秦楚两国各有步兵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赵、齐、燕各有步兵数十万;韩国兵力最弱,也有步兵三十万。一次战役,被斩首的士兵常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竟活埋所俘赵军四十多万。各国军队人数的增多,虽与人口增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士兵的主要成分由贵族奴隶主和“国人”改变为农民,作战时所有适龄农民都有可能被强迫编入军队。(1)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相同点。(2)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六、巩固提升1.历史时间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时间轴,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段()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ABCD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3.材料:公元前260年,秦国军队进攻赵国长平。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下廉颇,把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的赵括派往前线,赵括到长平后,改变廉颇固守的策略,命令赵军全线出击,秦军正面假装撤退,两翼悄悄向赵军迂回包抄过去。当赵军正为逼近秦军营垒而高兴时,后路已被切断了。秦军很快紧紧包围了赵军,在46天中,赵军轮番突围,都被秦军击败。最后,赵括亲自带兵突围,被乱箭射死。赵军失去了统帅,无法继续作战。40多万人全当了俘虏。秦将白起放走年纪尚小的800多人,把其余的赵国士兵全部活埋了。(1)上述材
本文标题:春秋战国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3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