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创新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白澄宇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我的演讲主题是“普惠金融创新与发展”。大家最近都知道了一个新概念“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是在去年年底突然出现在各大媒体和公众的视野,它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里边第三项的第12条,就提出了一句话“发展普惠金融”,这是被列入了中央文件,而且在后续一系列的有关文件里也或多或少提及了“普惠金融”这样一个概念。大家都听到这个概念,但这个概念是一个什么含义?其背后有哪些政策上的背景?如何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所以我今天下午着重就普惠金融这样一个新的理念和围绕这样一个理念的一系列金融创新,特别是对西部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这样一些作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一些情况。一、什么是普惠金融(一)普惠金融的含义及产生背景普惠金融,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要为那些尚未充分享受金融服务的群体(个人和企业)提供全方位,而且是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它所谓的“全面而可持续”,它可以分解为这样几个层次的含义。首先,金融服务要覆盖广度和深度,广度不仅是为东部沿海地区,也要为西部贫困的偏远地区,也要提供服务。深度是指金融市场应该是不断分层的,它有大企业,中小企业和最低端的个人,甚至是一些贫困人口。那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服务仅停留在大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社会最低端的这部分人口很难接受服务。深度是要让金融服务下沉到社会的低端。再有一个含义是,金融服务不仅可获得,而且要可持续。我国以前也做过一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开展的一些农村金融,包括现在中央每年还有大量的央行,有支农再贷款,还有很多补贴性的贷款,虽然这些贷款让贫困人口,西部地区,得到了一些金融服务,但由于这些是政府行为,它依赖的是补贴,而这种补贴式的政策性的贷款,它缺点一种商业可持续性的这样一个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它很难长期地为西部地区提供一个有效的金融服务。最后还有一个是金融体系全方位的概念。因为说到金融服务,它不仅是一个贷款问题,还包括保险,包括直接投资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因此我们现在说的普惠金融,应该是要为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尚未享受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各类的金融服务。这个概念,它是国际引进的一个概念。它是2005年,那一年是联合国的小额信贷年,小额信贷在国际上,它是一个专门为贫困低收入和城里的那些个体工商户,即微型企业提供的一种有效的金融服务。联合国把小额信贷作为一个千年发展目标的手段,在2005年倡导全球来推动,同一年他们也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普惠金融体系能够帮助全球落后国家和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公平地参与发展的机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这是这个概念提出的这么一个背景。(二)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普惠金融概念,它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刚才我讲了,2005年是由联合国系统正式提出了,叫“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这样一个政策主张,它是一种政策,希望各国政府能够来开展普惠金融的这样一个建设工作。在同一年,我们的这样一个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在2005年成立了。我国的小贷联盟最初是由商务部、全国妇联、社科院、国家扶贫办等在中国最早从事农村扶贫小贷的部门联合发起成立的。其初衷是希望通过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能够改善贫困地区的这样一个落后面貌,最初也是带有一些社会公益性和明确的政策目标。2005年,为了推动这项事情,我们就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在这一年,我们把联合国普惠金融的概念引出了中国。普惠金融原文叫“Inclusivefinancialsystem”(普惠金融体系),我们引进的时候就有一系列翻译的词汇,有人将它翻译成“全面的金融体系”,也有人翻译成“包容体系”,还有一种概念叫“nclusivegrowth”,有人也建议翻译成“包容性”,全面的包容性都是一些中性的概念,无法体现普惠金融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社会发展的政策倾向。于是,当时我本身就提出应该用“普惠金融”这样一个概念来翻译,后来被我们行业就普遍接受了。于是我们在联盟的宗旨里边就把促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写入了我们的宗旨和章程。2005年,在同一年,我们跟联合国合作,和人民银行,我们就启动了一个“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这么一个项目,它是一个研究课题。在2005年,人民银行主持推动了全国小贷公司试点这项工作。那在这个项目研究以后就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报告。到了2006年,我们和国际组织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亚洲小贷论坛”,在这次论坛上,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人民银行研究局的领导,当时是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先生,他首次在公开场合使用了“普惠金融体系”这样一个概念,这是人民银行官员首次公开使用这个概念。后来又有很多人民银行的很多研究报告一直在推动这样一个概念的发展。一直到2002年,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在墨西哥举办的20国集团峰会上代表国家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正式使用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因为当时国内的媒体新华社在介绍胡总书记的讲话的时候用的就是“普惠金融”,说明中央已经正式接受了“普惠金融”这样一个概念。最终到了2013年,在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边,正式提出了在第三项第12条“发展普惠金融”这样一个明确的政策要求。这是普惠金融这个概念在中国的由来。二、为什么要发展普惠金融(一)金融市场存在排斥现象刚才讲到了概念和由来,为什么要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和另外一个金融市场存在的一个现象或弱点相结合提出来的。现象为金融市场的排斥现象,其意为:在金融市场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权力或有机会可以享受这样一个金融服务,有一部分人被歧视了,被排斥到金融服务的大门之外。这种排斥现象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制度性的排斥,即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监管制度造成了一些金融压抑,所谓金融压抑是金融市场的发展没有按照市场的规律而得到有效的发展,而是被不合理的金融制度给束缚住了,这些不合理的金融制度包括利率的上限,虽然利率太高,不合理的高利贷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增加整个社会的成本。但如果政府设定不合理的利率上限,将打击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特别是金融机构为这些小微企业和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如果人为设置上限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再有,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太严,只有一些垄断的国有金融机构可以从事金融服务,因此他们没有积极性去做下沉到低端的服务。而有积极性愿意做小微企业金融的那些投资人他又没有条件去开设银行,金融监管过于严格,市场不发达,就造成了一种金融压抑,这是一种排斥性的排斥。还有一种市场性的排斥。即便在金融自由化和市场经济国家,大家都可以开设银行,但作为一种资本主义市场里面的一个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使得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是嫌贫爱富,特别是商业银行为了给股东赚取高额回报,他们也不愿意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和农户的这样的一个金融服务,结果造成了一个局面是中小微企业(所谓微型企业是个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体工商户)和农户造成他们的贷款难、贷款无门,这种排斥是由于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和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特征形成的。由于这种金融排斥,就使得中小微企业和农户不能充分地获得金融服务,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家都有深切体会,农户贷款难,失去了发展机会,就造成更多的社会的不公平,最终也影响的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在这儿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金融市场分层的一个分析。金融市场基本可分为这三个层次,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在金字塔的最顶端是大型企业,中部是中小企业,最低端是个体户和农户,在数量上大型企业在中国,我说的金融市场是中国国内的这样一个数据,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是几千家,5、6千家,中小企业大概有一千两百万注册的中小企业,个体户和农户至少是两亿以上。因此,在数量上个体户和农户绝对是占最大的比例,他们也是整个金融市场里边能够获得服务最少的这部分群体。这张图就展现了金融市场不公平的金融服务,数量较少的大型企业获得的最多的金融资源,而中小企业虽然获得了一部分,但杯水车薪,难以满足需求,而最低端的低收入人口和这些个体工商户,他们现在依然是金融服务的一个沙漠,很难有金融的阳光雨露能够照射和滋润到这样的一个层次。因此,这个金融市场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不合理的资源分配的格局,造成不合理因素的有制度上的一些障碍,也有技术上的障碍,也有资本唯利是图的一些问题。(二)我国东西部存在的金融排斥现象下边我再说一下东部和西部,因为大部分听众是来自西部的,所以我就特别再说明一下,东部和西部现在也存在着金融服务的这样一些不公平和排斥现象。右边这张图是一个粗略的统计,西部农村地区60%的储蓄被当地金融机构像抽水机一样抽到了东部和城市地区,投资那些高回报的产业,而全国全部信贷规模只有10%的比例的信贷服务是到了农村地区。现在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它不是一个公平的,它主要的功能是在把西部,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给抽调到了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就加大了东西部和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历史上经济学界有一个称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这样一个经济理论,那是在5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这么一个理论,他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经济和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之间存在着一个二元经济结构,在这个结构里所有的资源就会从落后的农业经济向发达的工业经济流转,特别是劳动力,现在可以明显地体会到农村剩余劳动力都进城了,变为城市里的一个农民工。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本、劳动力等,它也是向高回报的产业进行聚集的,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这样一个二元经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济结构。在金融体系同样存在这样一个二元经济的结构。特别是在中国,造成这样一个二元经济结构不仅有农业与工业的效率的差异,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上的障碍,特别是农村的户籍制度,还有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社保制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不合理的城乡差别的这样一些制度也造成了这二元经济结构的加剧。土地,农民真正手上最值钱、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耕地,但由于传统的土地制度,农民不能用土地资产作为一种自己的财产去跟银行做金融服务的交易,银行按照规定也是不能拿农民的农地和宅基地作为抵押来给农户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因此农民贷款非常难。因为城里人可以拿自己的房产抵押,可以跟银行贷款,那同样,农民的宅基地也是自己的一种房产,却不能够作为抵押品来获得银行的贷款,这是一些制度上不合理的因素。再有,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造成东西部金融服务存在很大差异的因素。银行贷款一方面主要是收集客户的抵押品,通过抵押品以降低风险,同时它还要获取客户经营管理的信息,如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一些最基本的财务数据,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回报作出一些判断,判断这个企业是否具有还款能力。但由于农村,特别是农户分散在各地,银行要去收集这些农户和农业产业的企业的信息,成本非常之高,信息不对称也让银行认为在农村做信贷和金融服务的风险非常大,他们也是懈怠,而不愿意在农村开展工作。最后的结果是,在西部农村地区要想做金融服务,面临着一个高风险和高成本的这样一个局面,这也造成了银行不愿意在西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服务。这是一些客观原因。这张图是我们研究金融服务经常使用的,即“三要素分析方法”,利用这三要素分析,我们也可以看金融排斥存在的技术障碍。银行有它的一些制度,如果我们站在银行的角度来看小微企业和西部农村地区贷款难,我们也不妨做一些分析,刚才讲的三要素,主要是考虑一项投资或一项金融服务或一个贷款,首先要考虑它的风险,考虑它的成本和成本相对的是一个收益,以及你这笔资金投放出去以后的一个流动性,这是所有搞金融要考虑的三要素。针对小微企业和农户,在风险方面,银行传统使用的减少风险的一个办法是要求借款人要提供合规的抵押,小微企业和农户缺少这样的合规抵押品。针对小微企业的服务,银行的操作成本肯定要比大企业
本文标题: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3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