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托马斯处理人际冲突理论及本土化应用
1托马斯处理人际冲突理论及本土化应用摘要:托马斯处理人际冲突理论在全世界应用较为广泛,多位学者对托马斯的理论进行了变形,然而在应用机制上并没有超出托马斯理论的范畴。本文主要从托马斯人际冲突处理理论的产生文化环境入手,并与中国的文化环境进行对比分析,在总结中国特有的人际冲突模式后,得出托马斯人际冲突理论的本土化应用机制。中国特色的人际冲突由于中国文化的原因形成了隐形冲突,在欧美文化中,托马斯人际冲突理论的应用是直接作用的,而在中国应用是迂回作用的。关键字:托马斯;迂回作用;文化环境在人类漫长而艰辛的生命旅程中,“我是谁”、“他是谁”、“我与他的关系”永远是人类个体向外部世界追问的一个永恒的精神主题。每一个人从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无可选择的被定位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再加上作为一个人在其生命历程中必然遭遇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等因素的困惑,必然面临工作生活环境中的生存、发展、利益、竞争等因素的挑战。所以,人际沟通变得更加艰难,各种人际冲突却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现代人脆弱的心灵。在人际冲突的种种情况中,那种隐藏在彬彬有礼的言行下的冲突最为严重,它较之显性的、短暂的、剧烈的冲突更加隐蔽、更加持续、更加不可捉摸,因而对人际沟通的危害就更大。我们称之为隐性冲突。托马斯人际冲突理论在中国文化环境中不能够直接应用,那么如何应用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人际冲突概述。(一)人际冲突的定义。人际冲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对冲突概念并没有明确一致的看法,正如Thomas(1976)和Rahim(1986)指出的,“并不存在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冲突定义”。不同的定义体现了研究者关注焦点和研究角度的差异。而一般认为人际冲突是指发生在相互依赖的个体和群体间知觉到的各自既定目标的不一致,出现了干涉行为并同时伴有消极情绪的动态体验过程。(二)人际冲突的分类。人际冲突的分类有按照存在形态划分的,①也有按照结构层次来划分的,马新建将一般组织所涉及的人际冲突划分为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冲突。而本文主要从人际冲突的严重程度划分为良性冲突,恶性冲突,超恶性冲突。从下图可以看出人际冲突划分的类型的基本情形。情形冲突程度冲突的类型组织内部的特征组织绩效的水平A低或无恶性冲突冷漠、迟钝,对变化反应慢、缺乏新观念低B最优良性冲突生命力强、自我批评、有创新性高C高恶性冲突分裂、混乱、不合作低图1.2人际冲突的类型(三)人际冲突的来源。Rahim(1986)提出组织冲突的六种来源分别是:情感冲突、利益冲突、价值冲突、认知冲突、目标冲突以及实体冲突。比斯诺(Bsino,1988)提出冲①美国行为科学家庞地(I。ouisR.Pondy)把冲突的产生和变化的历程划分为在冲突、知觉冲突、意向冲突、行为冲突和结果冲突。2突根源学说,归纳冲突产生的根源有:生物社会型根源、个性和交往型根源、结构型根源、文化和观念形态型冲突根源以及复合型根源。Forsyth(1990)将冲突来源归纳为下列三类:1.对有限资源的竞争;2.采取争论性的影响策略;3.冲突双方的人格特质与行为类型。(四)人际冲突的原因。误解、个性差异、观念差异、工作方式与方法的差异、缺乏合作精神、工作中的失败、追求目标的差异、欠佳的绩效表现、对有限资源的争夺、文化及价值观的差异、工作职责方面的问题、以及没有很好地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等等都可以是人际冲突的具体原因。罗宾斯认为词汇含义的差异、使用的专门术语、信息交流的不够充分,以及沟通通道中的噪音也是增加冲突产生的潜在可能性。①(五)影响人际冲突的因素。人际冲突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互动行为,性别、年龄、人格特质、文化传统、情境等都可能影响人际冲突的来源、处理策略和冲突行为。性别的影响。性别因素是影响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和冲突行为的重要因素,不同研究对于性别因素影响冲突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多数研究结果支持人际冲突具有性别差异,但也有研究发现某些情况下,性别对于人际冲突的差异并不显著。年龄的影响。年龄因素也是影响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和冲突行为的重要因素,但不同研究对于年龄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二、托马斯处理人际冲突理论及实施方略(一)托马斯在满足自身利益和满足他人利益两个维度上,来确定个体究竟是哪一种处理冲突策略。其中,要满足自己利益的愿望依赖于追求个人目标的武断或不武断的程度,想满足其他人利益的愿望取决于合作不合作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托马斯提出解决冲突的五种策略分别是:1.回避方式(avoiding),就是既不满足自身利益也不满足对方的利益,试图不作处理,置身事外;2.强迫方式(competing),就是只考虑自身利益,为达到目标而无视他人的利益;3.迁就方式(accommodating),就是只考虑对方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或屈从于对方意愿;4.合作方式(collaborating),就是尽可能满足双方利益,即寻求双赢局面;5.折衷方式(compromising),就是双方都有所让步。五种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则分别代表了武断性和合作型的不同组合,见下图:(二)最适合使用的情况。当冲突较小,情绪过激难以平静,或武断的行动所带来的潜在破坏会超过冲突解决后所获得的利益时通常采取回避策略;当争论的问题对你不是很重要或者你希望为以后的工作建立信心时采取迁就策略;当需要采取不受欢迎的措施迅速解决重大问题,或他人的支持对你解决问题不十分重要时采取强制策略;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时,希①参见罗宾斯所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版。3望对复杂的问题取得暂时的解决方法,或者时间紧迫需采取权宜之计时采取妥协策略;当时间压力很小,各方均非常希望双赢的局面出现,或问题特别重要不可妥协时采取协作策略。三、托马斯处理人际冲突理论的文化局限性及本土化应用(一)托马斯处理人际冲突理论的文化局限性。托马斯人际处理模型是建立在欧美的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欧美文化的环境中,托马斯人际冲突处理模式可以在直接的作用机制下发生效力,不但在组织结构中还是个人人际之中都会看到这种人际冲突的解决表现机制。那么欧美文化是什么呢?那就是欧美人在人际交往中重视个人价值的体现,勇于并善于争辩,,社会交往广泛但并不深入,人际交往中注重隐私,社会交往频繁但很多都和工作有关,更重要的是欧美人的法制观念较强,这也深刻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二)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下的人际冲突特点。1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和意义。仁爱思想与现代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协调、信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仁爱”讲的就是在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沟通、谅解、忠信、一致的伦理原则。仁爱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也是中华文化的最高道德原则和人格理想。仁爱之士具有一种伟大的担当精神。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大爱大德精神中成长、繁荣、生生不息。“人和”思想对现代人际关系的意义在于:兼顾人际之间、组织之问的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实现谅解合作及开拓进取,采取稳继原则,预防矛盾由非对抗性走向对抗性,减少社会摩擦等等。信义思想对当代人际关系的意义在于:人际关系应当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要言行一致,建立信誉,处理好金钱与道德的关系,强调信用是一切行事之本。“信义”,所强调的是把讲究社会道德与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提倡在任何交往中应重义轻利,其中的“言忠信,行笃敬”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一大准则。礼仪对当代人际关系的意义在于:礼仪规范了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由传统文化决定的中国人际关系的特点那就是亲缘性、重人情、讲面子、和合精神、互助精神。2中国文化差异下的人际沟通冲突特点。在中国特有的文化之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冲突类型,即隐形冲突。隐形冲突相比显性冲突是交际的双方或者一方的在心理上的阻断,产生心理排斥,导致的结果是人际隔膜,是一种心理上的拒绝。首先是自我暴露少。谓自我暴露就是“我”向他人传递属于“我”个人的信息,包括表达亲密情感,私人愿望,个人经历,思想观念,人生观察,以及生活目标等。然后是语言数量少。言语行为是社会心理活动的产物,人的言语源于群体心理,是深层的、隐性的,所谓言为心声,这种心意一旦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言语心理就表现为言语行为。其次是体态表达明。英国行历史学家和美学家柯林伍德认为“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都是起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在这种原始语言中,身体各部分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固定的姿态,都具有发音器官的动作在口头语言中所具有的同样的意义”。最后是交际时间减少。在没有其他原因介入的情况下,交际时间减少,也是隐性冲突已经产生的明显征兆。(三)中国文化差异下的隐性冲突的控制模式。1把握共同心理预期。共性预期实际上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需要本身就是一种不足之感,求足之愿,临危之感,解人之愿,需要是人行为的根源,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生存,需要安全,需要阅纳,需要尊重,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归属和依赖,需要自身价值的实现,悲伤忧愁需要排解,高兴激动需要分享。人生由如球赛,需要有人喝彩。2把握个性心理预期。个性需要是表现在某一类个体身上相对稳定、普遍的基本的需要:(1)性别预期,女性与男性的心理预期各不相同,女性有温柔、贤淑、漂亮、保护的预期,4男性有豪爽大度、成功刚强的预期;(2)年龄预期,人们都有怕老怕丑的心理,梁实秋先生有“逢人减寿”就是切合预期之语;(3)地域预期,不同地域的人性格有所不同,北方人有直率的预期,南方人有委婉的预期。(4)职业预期,人们都对自己的职业有赞赏的预期。(5)性格预期,性格内向的人有含蓄的预期,性格外向的人有爽直的预期。在交际中是否达到对方的预期,是衡量隐性冲突的关键因素。3增强行为建构能力。人际沟通是运用语言和行为共建和共享其意义的过程,它充满了大量的语词和非语词的交流互动,这就要求双方必须具备使用相同或相近的符号表达和思维系统,具备理解对方使用的符号系统的能力。从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个性特征、共性、个性需求方面,对交际对象建立一个认知系统,人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式去完成这个系统。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因为利益、权利、资源方面的竞争,备感灵魂的孤独与张惶,唯有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才能够让人们走进和谐与合作的精神屋宇,冲突有如黑暗,它让人不得不站在黑暗中,显得渺小、恐惧、无助。沟通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救助手段,是人类找寻的“福音”,有如圣经所言“寻找,就寻见。扣门的,就给他开门。”结语:托马斯解决人际冲突的二维理论是在考察欧美文化的基础上得出的,在适应中国人际沟通冲突中遇到了文化障碍。在欧美文化中人们处理人际冲突是直接的路径机制;而在中国特有的文化中,实际上人们在处理人际冲突时往往要以迂回曲直的路径为处理机制。只有结合中国文化才能找到处理这种中国特有的隐形人际沟通冲突的方法,只有不断把握共同心理预期,个性心理预期,增强行为建构能力,才能将隐形冲突消除在无声中。参考文献1、马新建.冲突管理:基本理念与思维方法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第21页2、樊富珉,张翔.人际冲突与冲突管理研究综述.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第82页3、彭贵川论人际沟通中的隐性冲突与控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1).第268到269页4、斯蒂芬.P.罗宾斯等.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33到435页5、斯蒂芬.P.罗宾斯等.管理学原理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338到340页韩利平2013202429
本文标题:托马斯处理人际冲突理论及本土化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5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