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和建议
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和建议杨继富李久生郝桂玲(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4)【摘要】2003年我国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有能力、农民有需求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归纳总结国内外改善农村水环境的经验和进展,根据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研究提出了2020年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和“十一五”期间的行动建议,以期启动实施全国农村水环境改善工程。【关键词】改善农村水环境思路建议1概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3年12月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最基本的特征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继续重视增加生产、保证供给的同时,注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003年我国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有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为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依据。农村水环境,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渠系、池塘等地表水和土壤水、地下水。农村水环境是农村大地的血脉,对降雨、洪涝、干旱及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农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是全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和实施改善农村水环境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不仅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防治江河湖泊污染、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归纳总结国内外改善农村水环境的经验和进展,重点围绕乡村范围内、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水环境问题,研究提出了2020年改善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对策措施和“十一五”期间的行动建议,以期启动实施全国农村水环境改善工作。9一、水资源水环境2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现状和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农村水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水污染问题是局部性的。根据水利统计年鉴,198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为525亿吨,占总用水量的11.8%;估算废污水排放量为200亿吨左右(按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估算比例),仅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0.77%,远低于地表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全国及农村水污染问题不突出。198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迅速增加,废污水排放量同步增加。根据《中国资源公报》,2003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达到1808亿吨,占总用水量的34.0%,估算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680亿吨,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2.6%,比1980年增加了2.4倍。由于大量水质超标的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污水排向农村、用于农田灌溉,由于农村内部乡镇企业、畜禽养殖业和生活污水的增加,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全国农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①排污河两岸、污水灌溉农田及地下水污染严重,许多清水河变成了排污河;②乡镇企业布局分散、生产工艺落后,排污种类多、浓度高,往往是一个企业污染了一条小河、一个池塘、一片农村,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威害;③城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农村生活排污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的粪便及污水就地排放,污染了农村内部及周边水环境和卫生环境,是乡村小河、池塘变成了臭水沟、臭水塘;④农业内部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流失,已成为农村地下水和大江、大河及湖泊污染的重要原因。农村水环境问题的加剧,不仅威害了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身心健康及生存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国家食物安全和水安全。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缺少监测统计资料,不能对农村水环境状况进行全面、定量地评价。3国内外改善农村水环境的经验与进展3.1国外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点源污染治理已基本完成,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已从点源转到面源、从城市转到乡村,乡村水环境改善和面源污染防治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受到政府和科技界的重视。(1)在农村生活排水处理方面。日本政府从1973年开始进行“农村集落排水工程”建设,主要是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排水,包括农村居民和农村行政事业单位的生活排水。根据农村特点并综合考虑建设成本、运行管理方便程度以及适度分散排水以减轻排入水域的污染负荷(充分利用水域自然净化能力)等,农村集落排水工程以小型工程为主,日污水处理能力在1万吨以下,每个工程平均覆盖193户数,受益人口979人。截止到2001年,日本农村集落排水工程普及率达到了71%。对于不能纳入农村集落排水工程的分散农户,要求采取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此外,美国已在乡村建成400多个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良好。英国,在建设乡村小型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工程、以及综合利用方面很有特色。(2)在污水灌溉方面。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主要用于农业灌溉、补充地下水、市政及生活杂用水、工业冷却水及环境用水等,其共同特点是处理达标后才能利用。美国已建成了3400多个污水再利用工程,污水回用量达260万m3/d,其中62%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文集10用于农业灌溉,30%用于工业,其余用于城市设施和地下水回灌;在50个州中,有45个州进行污水灌溉。由于以色列水资源严重不足,1972年建设了“国家污水再利用工程”,开始大规模污水利用。目前该国污水回用率达到70%以上,其中42%用于农田灌溉,30%用于地下水回灌,其余用于工业及市政等。总之,污水资源化是一种国际趋势,对缓解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保护具有双重效果。(3)在面源污染防治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开始监测面源污染,研究、探索减少污染的技术和措施。日本硫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有效微生物群技术(缩称EM),与向农田增施有机肥料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达到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美国亚利加州和亚利桑那州从立法高度保护地下水,规范氮肥和杀虫剂的使用,特别对杀虫剂等有机污染物的使用规定极为严格;开展了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估。3.2国内情况尽管目前全国改善农村水环境工作还没有启动,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结合水利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已开始实施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一些科研单位和大学结合有关项目开展了深入的试验示范研究。(1)北京、浙江等地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从1995年到1998年,北京市水利局主持实施了中英国际合作“华北地区乡村水环境项目”,在通州区小堡村和房山区南韩继村建成了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明确了改善乡村水环境的具体任务:①完善给排水系统,实现自来水入户;②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基本消除垃圾和废水污染;③保护村域水面,实现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在2004年北京市政府批准的《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2004~2008)》中,明确了“乡村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①建设乡村污水处理工程55处,实现污水就地回用;②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村庄及旅游景点小型污水处理工程500处;③建设村庄垃圾及规模养殖污水处理工程100处;④建设50条清洁小流域等,以改善乡村水环境。(2)一些科研单位、大学等结合科研项目和实际需要对污水灌溉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示范研究。其中对土壤—植物系统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及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净化作用,污灌对土壤、地下水、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及污水灌溉技术、土地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并取得许多有益成果。(3)初步开展了面源污染防治研究,包括面源污染形成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农田排水中氮素转化运移与流失;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的水肥耦合与高效利用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农药、杀虫剂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其对地下水影响等,为面源污染防治积累了经验。4总体思路和建议4.1总体思路基于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同时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水利现代化的要求,以建立健全农村排水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保护饮用水源、修复和治理农村周边水环境为重点,紧密结合农村水利工作实际,综合采取法律制度、11一、水资源水环境工程技术和个人行动规范等措施,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水环境清洁、水体流动、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建立农村水环境监测与保护体系。4.2主要任务(1)推进农村工业和畜牧业废污水处理与规范化管理,实现达标排放。首先要求县、乡、村行政组织搞好农村工业及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污水处理;生产企业要改进工艺、提高用水效率及回用率,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环保部门要严格污水排放的监测管理,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各级水利、科研部门要做好污水再利用及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2)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近郊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推广和普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首先在供水系统健全、生活排水量较大的农村和居民小区建设、配套生活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然后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开。(3)开展农村水环境修复和亲水环境建设。为改变目前农村周边普遍存在的池塘、渠系污水淤积的状况,应结合农业灌排渠系建设与改造,疏通农村排水系统,通过引清水稀释、恢复和建设水循环系统等方式使“死水”变活、变清。与此同时注重亲水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清洁、良好的农村水环境。(4)加强污水灌溉管理和技术研究。建议首先进行一次全国污水灌溉状况普查,弄清污灌水源、水质、污灌面积、灌溉作物及污水灌溉方式以及农田和地下水污染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从总体上保证污灌区水土环境平衡;其次要求环保部门严格控制城市和工业废污水超标排放;第三,大力推行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以减轻原生污水或只经过一级处理污水对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污染;第四,组织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研究制定不同污水、不同土壤及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研究制定污水灌溉水质标准,实现科学适度灌溉;第五,明确水利主管部门负责、环保部门参加,切实加强污水灌溉管理。(5)加强面源污染监测和研究。由于面源污染量大面广、情况十分复杂,目前发达国家还没有根本解决。建议首先开展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调查研究,弄清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综合防治措施的试验示范研究,研究探索减少面源污染的途径和方式,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如研究面源污染对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的过程、污染物质运移规律;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工程措施、天然和人工池塘水路交错带对氮磷及有机物的净化能力;从源头上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对策、措施,以及控制面源污染的政策措施等。(6)建立健全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建立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农村水环境信息十分缺乏,很难实施对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和科学决策。建议水利、环保部门通过延伸已有监测网络、扩展功能,尽快建立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网,实现实时监测与评价。其中首先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水排放区及污水灌溉区实施监测,以预防恶性污染事故发生。(7)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建设。针对目前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十分薄弱,已有环保法规针对性不强,执法与监督管理不力,农村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加大宣传与执法力度,逐步
本文标题: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和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6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