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政治经济学全套参考练习题
1政治经济学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二、填空: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2.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3.劳动资料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4.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6.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7.分配通常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劳动力的分配和消费品的分配。8.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动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9.经济规律的作用具有客观性,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0.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规律是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三、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①生产力②科学技术③生产方式④物质资料生产2.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①物质利益关系②政治利益关系③平等交换关系④自由买卖关系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现在()①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惟一动力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关系性质的主要标志③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联系④科学技术决定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水平4.构成生产资料的因素是①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②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③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④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人们在再生产中的地位③产品的分配形式④产品的交换形式6.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①劳动生产率②生产力③科学技术④生产关系7.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终点是①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②成果的分配过程③产品的交换过程④产品的消费过程8.产生经济规律的主要经济条件是指2①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②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③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④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9.由于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人们①不能创造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②不能认识它,但能利用和改造它③不能利用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④不能改造它,但能认识和利用它10.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①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③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④社会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四、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1.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①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③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④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⑤它是人类政治、科技、艺术等发展的基础2.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是①生产的主体②首要的生产力③起着最重要和主导作用的因素④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⑤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3.从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看,生产的客观条件包括①劳动者②原料③生产工具④未经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⑤加工劳动对象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4.科学技术①是第一生产力②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③是生产关系的标志④推动了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⑤在发展中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往往反映在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②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力③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⑤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6.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①四个环节互起决定作用②生产对分配、消费、交换具有反作用③分配决定生产、消费、交换④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⑤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7.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①为消费提供对象②决定消费的方式③决定消费的社会性质④决定消费的水平⑤是消费的最终目的8.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能够3①创造经济规律②认识经济规律③改造经济规律④利用经济规律⑤消灭经济规律9.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①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②前者离不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后者可以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③前者绝大多数只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作用,后者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④对前者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受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局限,对后者则不受这种局限⑤对前者只能认识而不能利用,对后者既能认识又能利用10.在某个特定社会经济形态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有①价值规律②剩余价值规律③按劳分配规律④按比例分配生产要素规律⑤节约劳动时间规律五、判断正误:(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3.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力始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5.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的实体性要素。(×)6.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7.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8.消费对生产的发展能提供一定的动力。(√)9.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10.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六、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物质资料生产中的要素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第一、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基本要素有: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第二、劳动者是生产的首要的和起主动作用的要素。第三、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内的生产资料是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第四、生产中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志;生产中利用的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也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使其成为第一生产力。七、论述题试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①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经济关系。②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领域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③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2)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4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名词解释:1.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二、填空:1.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是私有制或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2.商品两因素中,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因素是使用价值。3.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劳动二重性中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5.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价值形式的两极由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构成。8.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9.通货膨胀的基本现象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10.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三、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1.下列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正确理解是()①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②一种商品只能有一种使用价值③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是商品④商品可以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2.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①商品的价值②商品的使用价值③商品的交换价值④贵金属货币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①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②有不同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③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④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4.商品价值反映的是①人与自然的关系②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③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④人与社会的关系5.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①生产②分配③消费④交换6.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①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②高于商品的社会价值③等于商品的社会价值④与商品的社会价值无关57.劳动二重性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是()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③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产品新价值④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8.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是()①金属货币②纸币③观念上的货币④现实的货币9.造成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的货币职能是()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储藏手段④支付手段1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①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②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③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④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四、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①私有制的出现②社会分工③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④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⑤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①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②是人们付出劳动的产品③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④是能满足社会或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⑤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3.商品的使用价值①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②是具体劳动的产物③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④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⑤决定商品的价值量4.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①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②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③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④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⑤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5.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④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⑤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6.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该部门①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②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③商品价值总量提高④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降低⑤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7.货币的职能主要有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8.商品的价格变化①受到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②一般与商品价值的变动成正比6③一般与商品价值的变动成反比④与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动成正比⑤与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动成反比9.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通常体现在①购买商品支付现金②支付租金③发放工资④偿还债款⑤缴纳税款10.产生经济危机形式上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①价值尺度职能②流通手段职能③贮藏手段职能④支付手段职能⑤世界货币职能五、判断正误:(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1.构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使用价值。(×)2.价值只有通过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来。(√)3.只有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具有二重性。(√)4.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社会价值就越多。(×)5.扩大价值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有本质的区别。(√)6.货币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7.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8.纸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0.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六、简答下列问题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它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如何?①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待售商品总量;第二、商品价格水平;第三、货币流通速度。②待售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即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量成反比。七、论述题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的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全套参考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8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