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1概念题1.资本2.人力资本3.价值增殖过程4.剩余价值5.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7.剩余价值率8.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9.超额剩余价值10.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1.剩余价值规律12.简单协作13.机器协作14.业主制15.合伙制16.股份合作制17.公司制18.工资19.奖金20.津贴2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2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概念题答案1.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2.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特殊形态的非物质资本。3.价值增殖过程: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4.剩余价值: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5.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如包装、保管以及货物2运输等;非生产劳动:指所有与创造物质财富无关的劳动。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形态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不改变自身的价值量。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7.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实际使用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即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8.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在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内所耗费的劳动。剩余劳动:工人为投资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内所耗费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实体。9.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10.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11.剩余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也都是扩大和增3加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是价值规律在社会生产牡丹和特征上的延伸与表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目的性规律或特征性规律。12.简单协作:许多劳动者在同一个生产过程和在同一投资者指挥监督下有组织地共同协作劳动的一种劳动形式。13.机器协作:许多台同种的工具集合在一个工厂里,由同一个动力机产生动力,通过传统机构把它们带动起来生产同样产品的生产形式。14.业主制:在这一企业中,出资人是企业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经营者的一种小规模的企业组织。15.合伙制: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收益、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16.股份合作制:股份经济和合作经济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17.公司制:是随着大规模资本联合、协作生产而产生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明晰、以法人财产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18.工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社会主义工资是社会主义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其实质是按劳分配制度下归劳动者用于个人生活需要的必要劳动的转化4形态。19.奖金:是劳动力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其实质是对劳动者超额劳动支付的价值。20.津贴:是对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的额外劳动和对某种艰苦劳动的补偿。2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来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形式,是基本的工资形式,它包括计时职务等级工资制、计时技术等级工资制、计时岗位工资制。计件工资是指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的形式,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2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指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实际买到的消费资料和劳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呈上升趋势。判断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5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6.在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不是商品。7.价值增殖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9.生产劳动就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10.增殖是资本的基本职能,因此,公有制条件下的公有资本也要增殖带来剩余价值。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就是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12.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14.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的趋势。15.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16.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17.股份公司是一种资产组织形式,本身并不表明所有制的性质。618.企业管理既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19.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20.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判断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选择题1.从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⑴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转化为资本⑵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⑶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能带来剩余价值⑷剩余价值是在生产中产生的⑸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2.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⑴资本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⑵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⑶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⑷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7⑸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⑴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⑵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⑶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⑷前者的目地有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⑸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⑴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价值⑵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⑶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⑷对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过程⑸劳动者有人身自由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⑴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⑵不能低于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量⑶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⑷表现为维持劳动力自身和家属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及教育费用8⑸所包含的物质内容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在日益扩大提高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⑴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⑵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支配⑷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管理⑸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强制性的7.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⑴劳动过程和公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⑵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⑶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⑷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⑸表现为公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8.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观点出发,生产劳动是指:⑴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⑵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⑶为资本家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⑷直接增殖资本的劳动或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⑸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资产阶级的剥削活动9.剩余价值:⑴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⑵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9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⑷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是公有资本和公共财产的源泉⑸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10.资本是:⑴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⑵一个历史的范畴⑶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⑷表现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⑸支付雇佣工人工资的货币11.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是:⑴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⑵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⑶不是物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⑷垫支性、增殖性和运动性⑸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12.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办法有: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⑵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⑶压低工人工资⑷加强雇佣工人劳动强度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1013.相对剩余价值是:⑴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⑵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⑶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⑷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⑸劳动力价值提高的结果1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⑵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一般基础⑷绝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⑸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15.超额剩余价值是:⑴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⑵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⑶本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⑷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⑸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一种暂时的现象1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⑴单个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结果11⑵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⑶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⑷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⑸个别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17.工资:⑴一般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⑵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⑶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⑷是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⑸主要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18.企业管理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指:⑴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⑵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⑶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⑷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⑸研究企业内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选择题答案1、③④⑤2、①②④⑤3、②④⑤4、①②③④5、①②③④⑤6、①③⑤7、①③⑤8、③④9、①②③④⑤10、①②④⑤11、①③④⑤12、①②③④⑤13、②③④14、②③⑤15、①②③④16、④⑤1217、①②③④⑤18、③④辩析题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因此,货币本身就是资本。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4.生产劳动就是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5.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过程中,人们所投入的一切劳动即是总体劳动。6.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是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变资本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辩析题答案1.错误。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不仅在流通形式上有区别,而且作为货币只在一般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交换;作为资本的货币,目的是经过流通使预付货币的价值增值。货币只有当它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时,才成为资本。2.正确。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但剩余价值生产是在生产领域中由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相结合而产生的。3.正确。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能创造出使用价值;作为抽象劳动,不仅能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超过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剩余价值。134.错误。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它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如包装、保管以及货物运输等)。5.错误。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过程中,只有人们所投入的必要的、有效的共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总体劳动。6.错误。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只是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通过劳动者的具体劳动转移了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因此,不变资本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是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但本身不会发生价值增殖,所以,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案例分析题1.案例内容:随着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8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