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政治经济学考试资料第一章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和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资料——人们用来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在生产中,人们不断改进劳动资料,以推动生产的发展。劳动资料的发展状况,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它其上的一切东西。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人的劳动则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条件。第二节商品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主义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细胞形式,是逻辑和历史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一、商品的二因素(属性)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两方面的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和社会属性(价值)。2.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商品的这种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具有何种使用价值,是由它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性质决定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多方面的。3.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进行交换。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使用价值为什么能够按照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商品的价值。4.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按照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包含着人类劳动这个共同的东西。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量上的差别。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2)有些东西虽具有使用价值,但是不是人类的劳动产品,不具有价值,(如:阳光、空气等)也不是商品;(3)有些东西虽然是劳动产品,但未形成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如:废品);(4)有些东西,既是劳动产品,又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为了交换而是自用,或者不经过交换(如:赠送的礼品、农民缴纳的实物地租),也不是商品。因此,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它们的对立性表现在:(1)一切商品对于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2)商品生产者不能既占有价值,又占有使用价值。他要占有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只有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交换出去,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够得到解决。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马克思认为¡°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我们简称为有用劳动¡±。或者说: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各种劳动,也称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2.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中,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把价值归结为劳动,但他们只是笼统地讲劳动,没有分清楚劳动的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第一次批判地论证,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表明: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商品,其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它是过去的劳动即物化劳动所形成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来的;二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商品价值的构成: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商品价值的创造:商品生产过程中新增加到商品中的价值。活劳动:劳动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即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劳动(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创造价值的劳动不能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劳动协作关系的加强,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以及生产劳动者的范围相应不断扩大。2.商品的价值量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劳动,因而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区别。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量决定的,而衡量劳动量的单位是劳动时间,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1)含义:▲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2)商品价值量的衡量: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由于商品的价值是社会劳动的结晶,所以,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某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各自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考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还必须注意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4.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指人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即没有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的人都能够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和学习的,是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社会必要劳动量是按简单劳动量来决定。在同样的时间内,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简单劳动的相对性。5.劳动生产力(率)与价值量的关系(P41)劳动生产力: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这一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由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1、生产资料的私有制;2、社会分工;3、私人劳动---交换---社会劳动。私人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够交换出去。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基础。矛盾的合理解决,决定了商品生产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命运。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已经发展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三节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商品价值形式:商品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商品的自然形式,是由商品的物质成份构成的,是人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的;另外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在它和别的商品交换时才能够表现出来,是商品的社会形式;因此,商品价值形式指的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通过交换,价值才能够表现出来。研究价值形式的发展,目的在于揭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就是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任何另一种商品来表现。(P43)相对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在别的商品上相对得到表现。等价形式:作为等价物充当表现其它商品价值的材料。等价形式具有的三个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在无数的其它商品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了。有多种商品出现在等价形式上。3.一般价值形式:等价形式表现在一种固定商品上。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是质的飞跃。4.货币价值形式货币的概念:当贵金属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时,就成为了货币。马克思指出:从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没有本质的变化,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金或银来代替;金能够作为货币与其它商品相对立,是因为它早就作为商品与它们对立;当货币形式产生后,一个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就表现在货币上,那就是价格形式。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简单的商品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货币形式是最发达的价值形式。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出现以后,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即专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它只是代表商品的价值。1.▲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货币的职能:就是指它在商品经济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的职能有五。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1)价值尺度:就是用货币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货币能够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是因为它本身也有价值。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标准:由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P47)价值与价格关系2.流通手段:在货币出现前,商品交换是以物易物;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中介来实现。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中介作用,就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品流通过程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形式最初是采取金银条块的形式,后来发展为铸币,到我国宋代出现了纸币(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17世纪欧洲出现了纸币),并相继出现了信用货币。以致今天的电子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只要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实在的货币。3.储藏手段: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因此可以储藏起来,并随时变成其它商品。作为储藏手段,必须是实际的贵金属。4.支付手段: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由于商品的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的不同,必然会出现赊销赊购现象,买卖双方形成了一种债务和债权关系。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出现,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5.世界货币:随着国家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货币越出国际流通领域,在世界生产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2.2.3货币流通量规律(P49)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1.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2.纸币流通规律3.通货膨胀4.信用货币第四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支配着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影响和制约着商品经济的运行。在商品经济体系中,价值规律起着最主要、最基本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来表现(价格)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2.价值规律能够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判断说明1、具体劳动是永恒的,抽象劳动也是永恒的。答题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劳动是具有特定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久条件,所以是永恒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因而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历史范畴。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要点:此说法正确。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是指:货币是商品交换和发展的产物,金银从来就有,但是只有作为商品以后,从商品的交换和发展中逐渐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才能成为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金银的物理性质是最适合作为货币的材料。简述1、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答题要点: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交换自发发展的产物;其使用价值与价值与一般商品相比,具有特殊性。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2、价值与价格。要点: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价值与使用价值构成了商品的二因素。价格则是商品价值的货币化的表现。商品的价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考试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8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