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综合知识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综合知识串讲浙江传媒学院考试要求•综合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一)考试时间为90分钟。•(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满分为100分。•(四)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浙江传媒学院考试范围•一、政治理论知识•(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二)毛泽东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二、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一)法律基础知识•(二)相关法律法规•三、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常识浙江传媒学院应试指南•1.紧扣考纲,熟悉知识点。•2.注意知识点记忆的准确性。【例1、2】•3.系统把握知识框架。【例3】•4.关注社会实际及时事新闻。浙江传媒学院•【例1】广播电台及电视台每套节目每天播放广播电视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A.10%B.20%C.30%D.40%•【解析】根据2003年1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总局令第17号),第十七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每天播放广播电视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20%。这道题应该选择B。浙江传媒学院•【例2】电视频道播出境外电视节目的数量要求()•A.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25%;B.各电视频道除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外,每天播出的其他境外电视节目,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中播出时间的15%;C.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50%;D.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80%;E.各电视频道除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外,每天播出的其他境外电视节目,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中播出时间的50%.浙江传媒学院•【解析】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令第42号。•不得引进播出的境外电视节目:共有10项。•电视频道播出境外电视节目总量:影视节目不得超过25%,其他节目不得超过15%。•境外影视剧禁止播出时间:未经广电总局批准,不得在黄金时段(19:00~22:00)播出境外影视剧。浙江传媒学院【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浙江传媒学院知识点串讲•一、政治理论知识•(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基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存在的本质是什么?——本体论研究•我们如何进行认识?——认识论研究浙江传媒学院•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物质性:马克思关于物质的科学定义揭示了各种具体物质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浙江传媒学院•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知形式和情感、意志等复杂的心理形式。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在意识产生和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作用:意识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是社会实践。浙江传媒学院•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是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其一,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二,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其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过程。但前进和发展是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浙江传媒学院•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第一,辩证法用普遍联系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观点看世界。•第二,辩证法用变化发展,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观点。•第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存在。其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浙江传媒学院•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大基本属性。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共同推动事物发展。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因为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浙江传媒学院•2.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其辩证关系表现在:第一,量变时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得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得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引起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浙江传媒学院•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辩证发展的环节,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事物发展是不断的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发展呈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浙江传媒学院•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性和直观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元的。实践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历史过程,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浙江传媒学院•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它包括物质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和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浙江传媒学院•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征。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是生产方式两个矛盾的方面,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重大的反作用,这种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不断又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浙江传媒学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得政治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它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组成。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及其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两者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相互运动,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浙江传媒学院•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形成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次。其中生产关系一身而二任,它既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又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使一切矛盾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浙江传媒学院•国家起源、本质和职能: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主权国家,即人类生活共同体。一是指作为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的国家机器。这种国家就其本质来说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本质,即国体,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形式,即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成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个方面。浙江传媒学院•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心理学哲学基础的重要概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是精神现象的综合,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产生和变化。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浙江传媒学院•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个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够影响历史进程。•①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社会活动都对历史起作用。历史的最终结果是从个人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②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重大影响与积极作用。•③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要求,需要而且必然造就出自己的领袖集团,没有本阶级的革命政党和领袖,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无产阶级领袖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是领袖集体。无产阶级领袖不同于其他阶级领袖的特点,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善于正确反映和集中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具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当然,无产阶级领袖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④正确理解个人的作用,反对个人崇拜。浙江传媒学院•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既是社会财富增长的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要坚持二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不是主导和从属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关系。浙江传媒学院•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彼此既对立又统一。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包括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个方面,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急办的职能。•一定时期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浙江传媒学院•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其价值来进行,遵循等价交换、资源让渡的原则。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其作用是通过商品价格的运动表现出来的。•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生产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其产生有两种方法: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另一个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浙江传媒学院•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剩余价值又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和动力。浙江传媒学院•资本的有机构成:从价值方面看,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
本文标题: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综合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8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