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学案1doc平面镜成像
教学案例《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所属课程:教科版所属专业:物理授课时数:1课时设计人:周淑华工作单位:迁安市杨店子镇初级中学联系电话:13001410934《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内容及其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平面镜成像指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因、虚像等,其核心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已经学过光的反射,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本节课需要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第一次全面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它还与后面的几节内容有关系,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成因。(3)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2、目标解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就是指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开始,经历“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环节,其中教师做好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全过程,最后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可以用光屏承接;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的对称性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三、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虚像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虚像的概念不理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然后再通过折纸感悟成虚像的原因。四、教学资源在本节课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除准备使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一些实验仪器外,还要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使用多媒体课件)欣赏迁安黄台山公园,黄台山公园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区西部,总占地面积34.21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公园设计有机结合平衡理论、生态学、几何学及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昔日的垃圾荒滩蝶变为中国水利部评定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形成以人工湖水体柔质景观和山体陆地硬质景观两大部分为主的“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和谐景观,是目前中国中等城市设施齐全、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城市公园。(我把欣赏桂林山水改为欣赏黄台山公园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为建设好家乡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老师:提出问题引入活动:同学们欣赏了黄台美景,湖水中倒映的高楼大厦、绿地青草简直让人流连忘返。水中的倒影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就探究这个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教师:其实水面就相当于平面镜我们知道,平面镜会成像,平面镜成什么样的像大家想知道么?1、大家纷纷提出问题并猜想:(1)物和像的大小关系(相等、放大、缩小)(2)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虚像)(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相等、不相等)(4)生活中都哪些属于平面镜等。[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无法先知,此时老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让他们提问,敢于提问,以培养他们将来会提问。同时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消除紧张的情绪]教师:刚才大家提了好多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体现老师引导)教师:我们每天照的镜子是平面镜么?学生:是。老师:我们探究时能用这个么?大家讨论一下。学生:镜子后面涂了一层东西,手又伸不过去,又看不到后边,怎么考虑像的虚实以及像的位置?老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怎么解决?顿时,气氛有点紧张,陷入了僵局。这是老师拿出玻璃板,请大家观察玻璃板和小镜子不同之处,然后把蜡烛放到玻璃板前观察能否看到像。学生:用准备好的器材试一试,恍然大悟,顿时明白了,可以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确定好像旳位置,所以可以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学生:怎样看出是实像还是虚像?教师:谁能帮他一把学生:可以把蜡烛点燃,观察他在镜中的像,然后用手摸一摸如果烧手,就是实像,否则就是虚像。学生:用水浇如果不灭就是实像,灭了就是虚像。学生:还可以用光屏,看看能否接收到,光屏上有就是实像,没有就是虚像。教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大家还有问题么?学生:像的大小可以观察,像和物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怎么测?学生:可以用刻度尺测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然后把另一根等长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与蜡烛的像重合,再用刻度尺测出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学生:这个方法费事又费时我们可以先在纸上画出刻度,然后把玻璃板放中间,把蜡烛放在刻度上,然后找像物到玻璃板间的距离。老师:你的方法太好了,我们要向他学习积极思考问题。(适时表扬增加学习的动力)老师介绍桌子上的器材(有导向的介绍:备用器材)要求用桌子上的器材探究。学生分组做实验寻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设计并进行试验:器材: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支架、白纸、刻度尺、铅笔、光屏、火柴、烧杯、水。一、用刻度尺把白纸在中间打上直线,然后等分。二、用支架将玻璃板固定,使其竖直立于白纸中间,在玻璃板前放一支蜡烛,并用火柴将其点燃,透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像。三、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或是把手放在后面的火上烤,感觉是否热,或是用水浇三、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四、确定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观察像与蜡烛的位置关系。五、改变蜡烛的位置,再做两次。(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一、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评估:一、实验器材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因为玻璃板透光,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二、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有什么作用?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白纸可以记录像、物和玻璃板的位置,从而研究像和物之间的关系。三、光屏上看不到像,这说明什么问题?光屏上如果有像,说明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光屏上看不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四、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什么?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五、在此实验中采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老师:问题1:平面镜成像和物位置关系以平面镜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引出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师生活动:教师演示:(1)连线与镜面垂直;(2)量取长度时要准确,用刻度尺量取;(3)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需用虚线画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发出的任意两条光线经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像点进一步解释虚像这时老师用准备好的折纸演示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面镜成的是虚像。问题2:为什么平面镜会成像?设计意图:引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问题3: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一、改变光路;二、成像,如:舞蹈房的大镜子。目标检测:略课堂小结:1、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1)连线与镜面垂直;(2)量取长度时要准确,用刻度尺量取;(3)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需用虚线画出.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可以用光屏承接,是虚像。4、平面镜可(1)、改变光路;(2)、成像。拓展探究:能否用跳棋子代替蜡烛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如果可以,请课下自己做一下,看看他与用蜡烛做实验有什么不同?请你记下来下节课继续交流。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新一轮课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按照课本给出知识点就行,进行一些学生实验就可以了。而是要塑造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需要的新型人才。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如何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备好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更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外,还要采用新技术,把多媒体利用到我们的课堂中,我们才能如虎添翼把新课程的精髓落实到课堂教学实处。我们所急需解读的是新课改的魂,而不是摆在表面的形。
本文标题:教学案1doc平面镜成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8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