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电子书)
《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课程简介本课程从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研究、教师教学自我发展的评价能力、丰富教师教学策略的评价能力、优化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评价能力、拓展学生学习智能的评价能力、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评价能力。课程围绕教师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展开研讨,对位于教学一线的中小学各科教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教育行政部门、进修院校的培训部门、教学研究人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单元一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研究一、教学评价能力的内涵(一)、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二)对教学评价能力的理解1、教学评价是根据新时期的教育目标的要求来确定的新时期,新课程赋予的教育目标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由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决定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质量和规格的人。简而言之,就是要促进教育对象发生一定的变化。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是全部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和一切方面(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制度的制定等),它对教育工作起指导和支配作用。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检查教育措施是否得当,要看其是否与教育目的相一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课程目标。这里的“知识与技能”是指一门学科中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点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知识技能被不断重新建构出来还得依据这一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指在伴随着对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当每一门学科教学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统一的时候,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就完成了知识观的转型。我国的教学也便会摆脱僵死的机械的状态。教学目标,也称作一般性教学目标。这是教学活动意向结果的表述,通常用于原则地规定特定层次与特定对象的受教育者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按受教育者已具有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层次以及学科特点的不同,有所差异,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外语等各门科目或大学里的专业也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差异和不同之中,蕴涵者一般性、共性教学目标。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学评价旨在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的过程(为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而不只是关注教学的结论(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教学的重心讲,更关注人,即人的个体发展,个体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个体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从根本上讲,是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而转变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是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2、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价值标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定的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中,为学生搭建了怎样的发展平台,遵循了怎样的学生心理人质发展规律?教学设计中,教师是以怎样的价值选择进行备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应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的?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怎样的心灵体验和价值感悟以及是否拥有获取知识的快乐?对这些教学问题的不同选择,就形成了教学评价准则,评价者按照这样的规则与标准,对教学的效果给予专项或综合的评价。“评价准则是一定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反映,也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客观规律认识的产物。它集中的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认识”。○2新课程改革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根本标准与规则。3、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的环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它是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是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没有教学评价,就会由于教学过程的不完整,教学行为、方法、策略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及时的检验、调整,教学水平的提高幅度就不会很大,甚至使很多不利的、仍然处在误区中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成为新的教学定势,这对于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十分不利,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很不利,因为,对被评价者而言,教学评价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即学生和教师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和发展的过程。4、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教学评价在中小学通常可以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教学评价包括学校教学管理在内的教学工作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进展情况的评价;校长对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等;狭义上,教学评价为教师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的评价。基于新课程、新课堂中教师评价能力发展的意义上讲,我们将教学评价界定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包括教师的学生的评价和有关人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但对后者的评价与传统的评价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以往考查教师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课堂驾驭以及教学计划的实施效度,而转为以关注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的发展空间和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状况的评价。无论是何种时代背景下以何种价值取向或何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都是以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为目的。教学活动涉及的要素各家学派众说纷纭,包含的要素很多,如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等,但是基本的教学活动要素可以认定为:学生、教师和课程。课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连接的中介。新时期,新课程,带来的是新理念、新课堂,新的价值取向要求的教师具备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以及新的教学策略和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标准与要求也就随之有新的转变,但是如何促进教学的实效,又能促进人的发展,调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发现和检查教学各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修正教学计划与安排,使各种能够教育资源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是教育始终不渝的追求。5、教学评价是采用多种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描述和确定的新课程、新课堂的教学评价往往针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在出现问题时教师会发动学生对于同学发生的问题进行诊断性的评价,教师也可以于学生一起做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测评进行量化评价,还可以针对量化结果,进行个别研究以后再进行诊断性、形成性、激励性的定性评价。既可以进行个体性评价,也可以实施群体性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和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总之,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采用最适宜学生发展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整合的评价,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的。二、教学评价的功能评价,指的是检查、分析、评定。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新课程的实施将会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着眼点,将会改变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认识。有效评价可以发挥以下功能:(一)发展、激励功能发展功能是指教学评价为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激励和改进教学的措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和激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更好的发展。1、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有效、积极的评价机制,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由于每个人拥有的智能优势各不相同,每个学生所体验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的教育水平的差异,所以,针对学生发展优势,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或学生互评等以有机统一地运用好时,其积极的激励效应是十分显现的。2、促进教师发展有效的评价机制,不仅使学生得到发展,对于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教师来说,也同样会有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人本的评价基点,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人本教育理念,这将有利于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要真正达到很高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标,就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备课、教学、反馈等方面来明确评价的内容,学会评价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功力、教学素质。学生、同事、学校、有关专家、家长等各方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多元的评价,可以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水平。当然,片面的、追求要素大全式的评价,不但不会对教师形成促进的意义,反而会造成误导和消极情绪的形成。3、促进教学实践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应用,改变过去多以注重终端评价、注重评价结果的评价转为更注重能力倾向的状态、形成因素和发展趋势的评价,这会使教师逐渐搭建起对学生学习状况与具有能力水平总体上较为客观的价值判断并积极反馈、修正采取措施系统。最终实现教师教学的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激励性。多元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可以改变过去主要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的评价,转向教师、学生、专家、家长等多方面参与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表现与方法运用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侧面的发展情况。以发展为评价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最终落脚点的教学评价,其根本性的功能就是有利于发展。4、激发学生潜能以教师创设宽松的教学活动环境作为充分展示学生才华和充分表达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发展空间,教师或学生之间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倾向和每一个学生智能发展优势及潜在优势给予主动发现、发掘,让孩子在相互鼓励、彼此愉悦的心境中提高、成长,将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不断积累、发扬。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差异性评价,它的功能是使学生在评价中激发出点燃思维的火花,找寻到给养生命的源泉。有效的教学评价还可以通过分析与指导以及提出改进计划来理性的激励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更具有深层次的激励效力。激励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之间互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反思和感悟。(二)诊断、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是指教学评价能够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与分析,找到症结和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建议。这是借助“旁观者清”的效应,发挥“指点迷津”的作用。导向功能是指教学评价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有定向引导作用。能够针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优势的评价和能够针对教师教学素质结构与完善的中肯评价,一般会产生较有影响和较为积极的引领作用。归根到底还是看评价是否基于学生的发展。(三)调整、反思功能教学活动运行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不断的进行调整与反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调整,同时也引起对自身发展状况的正确、客观的认识与反思,使被评价者在不断的反馈中、调整中积极的内省,随着反思的经常化,反思者则会逐步建立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这对起自身一生的发展都是有裨益的。反思功能可以更深刻地发现问题和更有效的改进教学或学习活动。被评价者往往是通过他人对自身的评价,进行自身的反思、对照、然后进行有利于自身或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调整。因为反思功能中,若被评价者主动性尤其突出时,调整的效度也往往更深远。主要原因是这种反思性评价启动起内在动力系统,其行为带有明显的自觉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反思性评价的经常化,被评价的个体就会随时随地的对照自身既定的目标,既肯定自身的优势,也寻找差距和不足,从而调整自身发展的节奏、方向和策略。这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三、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特征新课程强调: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
本文标题: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电子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0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