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根据合肥市教育局“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和区中心教研室的部署,我校于2009年7月接受了国家级课题《有效教师》的子课题《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工作,并于2009年7月份开题。在教管中心的指导下,我校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初见成效。现小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教师专业化问题予以关注,并加以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化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决策和广大教育实践者的关注焦点,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已成为众多教育者的奋斗目标。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一场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促进教师内涵的提升与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这种新形式深入研究、探索并构建良好的有效促进教师提升内涵与专业化发展的新方式,推动教师的内涵的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的进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我校是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学校,建校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由一所农村的村办学校发展而来的,过去办学规模小,师生人数少,管理也不规范,教师专业化知识不精,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期待。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新校舍的建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落实,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学生600人,教师28人,专科以上学历25人,占教师总数的89%;35周岁以下15人,占教师总数的54%;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整个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个人内涵,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我们选择了《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目的就是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以及业务水平,使教师人力资源、智慧资源达到进一步的发展,真正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方兴小学教师队伍。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现实依据1、理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将课题研究的开展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有效教师》、《新世纪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2、现实依据我校是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学校,全校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创造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需求很迫切,师资力量也在逐渐提升,研究气氛较浓,我们有诸多有利条件和有效保障措施,现就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作如下分析。(1)、有一个精干的课题研究团队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我校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应该说领导重视,教师参与率高,且我校目前年轻教师数量增多,她们基本素质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高;中年教师比例适中,教学基本功成熟,经验丰富,参与研究的意义深远。(2)、创设课题研究五保障条件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二是学术保障,成立了以李坚副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全校教师分组参与的研究者队伍,并聘请了区中心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专家作为指导老师;三是经费保障,将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列入学校的预算,确保阶段性研究经费及时足额落实;四是时间保障,给各研究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时间。五是资料保障,学校将确保相关的研究资料,供参与研究者适时参考。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即:校情教情学情),分组分人确定研究子课题,通过交流研讨和细致的研究,提高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热衷教研,从而提高教师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发展.2、建立一支业务精,教风正的教师团队,从而全面提升办学品味和教育教学质量。3、在发展策略上,实现教师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突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教师与教师的和谐共进;在师德建设上,提高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突出时代精神的需要和教师职业的特点。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有效教师》课题研究的发展和总体要求,我们研究的内容重点是围绕有效教师形成的基础与条件、有效教师核心素质、有效教师的内涵和发展目标,有效教师发展环境、有效教师发展策略、有效教师评价、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因素七个方面开展研究。立足于以上总体要求和目标,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个体差异以及自主研究的意识,我们在我校确定的子课题《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又选择了更有利于教师操作的六大方面的小课题让教师们自主选择。经过问卷调查和交流讨论后,选择《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的有:文建岭、李传斌、陈龙、汪守剑、张翠平、张世红、鲍敏、孙习先、李梅、赵友前、胡小丽、陈万言、孟芬等13位老师;选择《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学习方法养成的实践和研究》的有:李坚、刘莉、李梅(小)、范厚成等4位老师;研究《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的有:徐应法、魏云平、徐云燕等3位老师;选择《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践与研究》的有:苏友好老师;选择《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时间与研究》的有:王丰兰、卢敏丽等2位老师;选择《其他研究内容》的有:葛宜枝、黄永华等2位老师。具体要研究的方面主要有:1、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模式。2、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分层学习,推进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4、继续开展学生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的行为和实践模式。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学校以《有效教师》和《新世纪教师素养》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师研究学习有关专业发展的理论,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遴选总结有效教师核心素质和基本特征,形成共识。2、调查研究法。学校在充分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教师个体依据学校总体规划,分析自己所处发展阶段,制定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规划并自主选定研究课题加以研究。3、行动研究法。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逐步形成“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有效教师实践模式。4、经验总结法。学校在前期实践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本课题研究活动共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将课题的研究工作纳入学年度整体工作计划及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徐应法为组长、副校长李坚为副组长和联系人、领导组成员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课题小组获得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了学校领导牵头,年轻教师为骨干,中老年教师为支撑,全员参与研究的学校课题研究氛围。2、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不断学习《有效教师》等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3、加强理论学习,拟定个人研究的具体子课题。我校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效教师》教材内容以及有关文件,重点是课题实施方案。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教师对课题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共识,明确目标任务。4、问卷调查,学校制定《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共六个方面供老师们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6月)1、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全面启动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根据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分组分子课题进行研讨,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具体研究目标和步骤。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通过自学、集体学习、集体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让研究人员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3、建立教师课题研究业务档案,详细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学习、测试、竞赛、论文、感受和收获等方面的情况。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学习考察区内先进经验。我校聘请了68中李静副校长来我校给老师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并先后安排多人次外出参加区、兄弟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研讨和交流。不断学习、取长补短、充实自我。4、立足校内的自主研究工作扎实开展并稳步推进。我校每学期进行的校内教师研究课、示范课、交流课、观摩课、汇报课、评比课等频繁开展,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5、通过选拔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将课题研究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使之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的领跑者。6、以教研组为单位,构建新的学习共同体。每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分组交流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体会和教学反思,彼此促进共同提高。7、把开展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支撑,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研究的检验研究的实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少先大队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学校也多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加有益的活动,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要求学生上放学排路队靠右行,遵守交通规定;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守纪、文明等行为习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身体素质我们每学期开展一次小型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活动,每周开展一次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秋之声》经典诵读、、《红歌赛》、普通话朗读和讲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让校园充满快乐的气息,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研究有土壤。8、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到月度考核中,做到课题研究会议有考勤、过程有督促、有检查、成果有奖励。努力形成人人研究、人人得益。第三阶段:阶段性研究总结。按照方案规划,我校课题研究工作于2010年的7月,到了阶段性总结,为了完善该项工作,我们做了如下的小结:1、整理收集资料,按照教师成长记录袋中的目录,老师们收集整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体会等相关材料,进行资料分类归档。2、召开研究汇报会,课题组每个成员对第二阶段工作的自我评价和整体评价。主要总结前两个步骤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的情况,确立第四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确立研究方向,分解课题中的任务,将课题的研究方向纵深推进。3、撰写第二阶段研究报告。4、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科研成果等评选活动。5、进行课例研究,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讨论如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汇总并做好进一步的推广。6、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课题组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习惯再次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的学生发展情况。第四阶段:结题表彰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1、收集相关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等材料,进行资料分类整理。2、进行总结与反思,编辑和撰写研究成果。3、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撰写研究结题报告。4、召开最终研究成果汇报会,邀请有关专家参加。5、申请结题,接受总课题组验收。七、课题研究成果随着《有效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加速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让学校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广大教师在研讨活动中,体验到成长、成熟的感觉,从而激活每个人的内在活力去追求专业的自我超越,到目前为止,全体参加《有效教师》研究人员,共上交研究论文21篇,反思16篇,优秀教学设计17篇,教学光碟四盘。这些文章都是来自教师们的教学实践,内容广泛,为我校的校本研究提贡了展新的素材。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体验、感受、对话、思考的空间,教师的专业价值、作用在促进学生成长中得以展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有效教师》课题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不仅形成了《结题报告》
本文标题:教师有效关注和学生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0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