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免费)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A】。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解析】: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的内容有:“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2.“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句话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答案解析】:创造性指教师必须根据教育规律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3.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A】。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答案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4.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教师资格证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答案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它提供目标与结论,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己组织、探究、研究。5.最早提出并研究道尔顿制的教育家是【B】。A.克伯屈B.柏克赫斯特C.道尔顿D.布鲁纳【答案解析】: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女士(1887~1973),于1920年创立的一种教学制度,因其创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而得名,又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道尔顿制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废除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特别注重个别教学。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强调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一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答案解析】:《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启发式教学。7.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A.演示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练习法【答案解析】:演示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通过呈现实物、模型、图片等主观教具或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和电教媒体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常与讲授法、谈话法等结合使用。8.我国“校校通”工程提出争取在【A】年前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A.2010B.2015C.2008D.2005【答案解析】:我国“校校通”工程的具体目标是:2005年前,争取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与互联网联通;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条件较差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9.学校的【A】是校园文化的核心。A.精神或观念文化B.物质环境文化C.建筑与设计文化D.自然生态文化【答案解析】: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精神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而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哲学,它决定着学校的性质、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10.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属于班级【B】。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松散管理【答案解析】:所谓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11.德育学家【D】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德育的体谅模式。A.柯尔伯格B.班杜拉C.皮亚杰D.彼得.麦克费尔【答案解析】: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关。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12.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答案解析】: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课程的现代化问题。13.我国【C】时期的学校教育目的是“明人伦”。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国民党统治时期【答案解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所谓“明人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封建社会,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五伦”中最基本的是“父子”和“兄弟”两伦。要求子对父孝,弟对兄悌。家庭中的“孝“和“悌”应用到社会上,便是臣对君要忠,民对官要顺。两千多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明人伦”。14.古代【C】的教育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答案解析】:斯巴达是古希腊奴隶制最大城邦国之一,为镇压奴隶的反抗和异邦的侵袭,斯巴达把每个城邦变成了一个大军营,每一个斯巴达人都将通过长期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而成为士兵。就连斯巴达的教育也以培养凶悍的军士著称于世。15.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实施的评价是【D】。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静态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解析】: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它可以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page]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__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______。2.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3.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4.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以准确无误的__________来武装学生,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__________。5.在19世纪初期,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__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6.标志个体心理方面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具有__________。7.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要以__________为中介才能实现。8.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__________。9.______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10.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11.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1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__________、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3._____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14.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__________的社会活动。15.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__________特征。填空题答案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2.教育理念3.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4.科学知识思想道德教育5.导生制6.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7.课程8.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9.班级10.德鲁克自我管理11.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l2.领会知识13.教学14.培养人15.相对独立性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洛克的代表作【C】中反映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A.《人类理智论》B.《论信仰自由书》C.《教育漫话》D.《教育学纲要》【答案解析】:《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它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阐明了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绅士或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2.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A.示范性B.连续性C.复杂性D.创造性【答案解析】: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巧妙地加以解决的能力。它是教师个体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创造性结合的结晶,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3.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答案解析】:教育活动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为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科学知识。4.下列哪项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A】A.哲学B.心理学C.教学论D.社会学【答案解析】:教育学首先从哲学体系中分解出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研究的概念、范畴、体系和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间包括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评价中的宏观范围?【D】A.教育目标B.教育结构C.教育管理体制D.办学条件教师资格证考试【答案解析】:依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教育的宏观评价是以教育政策及教育事业的总体状况为评价对象,它涉及大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体制、教育性质、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目标、教育行政管理及教育的内容)。而微观评价是指对某一学校或某些学校内教育工作的运行状况的评价,如办学条件等。6.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A.“四书”“五经”B.“六艺”C.“七艺”D.“八股文”【答案解析】: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科举考试,教育内容和考试依据为“四书五经”,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7.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反映的是【D】的德育原则。A.知行统一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C.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统一D.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答案解析】: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在他看来,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因此,教育个人和教育集体既可以同时作为教育目的,个人和集体又可以同时作为教育对象。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8.在封建社会,主要采用【A】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育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答案解析】:在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一直采用个别教育的方式,办学规模小、入学人数少、学校制度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体系。当然,在我国封建社会,一些官学、书院以及欧洲教会学校,宫廷学校中也出现了群体教学的方式,但没有形成制度,而且组织不严密,没有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0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