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店头二小规划设计说明
前言当前,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们在关注如何创办优质或一流学校的同时,重建学校文化为改变学校现状的有效途已经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学校建筑作为学校文化中的表层文化即物质文化,越来越体现出它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杜威曾说:“想要改变一个人,必须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环境包括学校建筑对一个人发展意义的重大;学校作为给同学知识的传道授业之地,其意义重大,学生从这里得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做人的哲理。因此,学校作为学生的求知庇护所,学校建筑作为知识传道之地市健康的有机生命体,同时亦是学生们精神上的依托,其植根于环境中,沐浴在阳光下,并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形态。第一篇城市概况店头镇位于黄陵县城西28公里的两川交汇处,是一个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导型的工商贸一体化小城镇,是延安市最大的行政建制镇和黄陵县的经济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是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全镇总人口3.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9331人,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东西宽约17公里,南北长约29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02亩,城区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已建成3.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9°5′,北纬35°33′的沮河上游,北壤富县寺仙乡,南连铜川市宜君县山岔乡,是黄陵县二乡二镇的中心位置,也是古今商贾的必经之地和陕甘两省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自然资源有森林面积104.5平方公里,覆盖率达82.9%,林区木材和药材及野生动物名目繁多;煤炭储量27.3亿吨,可采量24亿吨,且有煤层浅、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等特点,年产优质原煤400万吨,畅通全国并出口日本、泰国、菲律宾、孟加拉国,是陕西省“四大产煤基地”之一,素有渭北“黑腰带”之美誉。同时,沮河两大支流汇集于镇中心,黄畛公路穿境而过,秦七铁路运煤专线横贯镇区,有8条公路贯穿各村组,日供水量1000万吨水厂1个,年发电量950万度发电厂1个,11万变电所1个,大型集贸市场和医疗卫生单位各6个,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8所,初级小学12所,幼儿园10所,文化中心4个,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及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90%以上。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第二篇项目概况一现状概况教育室百业之基,是民族进步和国家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造力的根本途径。要应对我国在国际上的新形式,主动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教育兴县”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依靠广大劳动者和全县人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依靠全县人民受教育程度和质量的普遍提高。由此,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县委.县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基础教育十分重视,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区不断扩展,城市建设速度日益加快,学校布点疏密不均,一些学校校舍破旧,部分学校超负荷运转,生均用地严重不足,无法配置必要的场室及设备设施,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为提升黄陵县级店头镇学校配置,2010年底,黄陵县县政府.县教育局决定对店头镇几所小学进行资源整合,在这样的背景有了店头镇第二小学的诞生。二项目概况目前,店头镇小学教育阶段学校过多、布点不尽合理、管理难度和压力大,教学质量提升慢。店头镇现有小学5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4所(包括民办完全小学1所)、初级小学1所。共有小学生1947人(其中中心小学共有学生1166人),在岗公办教师245人。这些学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生均占地面积小、教师办公室短缺、学校硬件设施配备不达标、无运动场地等实际,“双高普九”达标困难很大,对店头镇教育资源进行规划和整合已不刻容缓。为了适应店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规模办学、科学布点、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原则,县教育局等部门对该镇小学教育资源整合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整合方案。县长在店头镇教育调研座谈会上发表谈话指出,店头镇小学阶段学校布点较多,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办法,在五年内最终保留2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具体方案是:根据现有设施、校园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来看,维持店头镇中心小学现有状态,保留镇中心小学,学生规模为800——1000人左右。此外,拟新建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依据实际,新建学校规模按1500人规划,设38个教学班,每班40—45人,预测寄宿学生1350人左右。综上所述,实施本项目是当地优化和调整教育资源布局的迫切需要,符合黄陵县店头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范和设计,决策适当。三工程名称店头镇第二小学(规模38班)第三篇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店头镇总体规划》以及当地相应设计法律.法规和要求。第四篇现状用地评价与场地分析一现状概述规划用地位于黄陵县店头镇,用地为规则的矩形,东西长约228米,南北190长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5亩。用地内现状多为农田及堆煤场,基地内部没有任何房屋拆迁。土地平整。二用地评价1地形竖向现状特征:规划用地内地势平坦,整个用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症结所在:地势过于平坦,竖向变化小,自然坡度无法满足规划区内部的排水要求。应对措施:在满足排水坡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地内部的土方量,降低工程造价。2景观资源现状特征:用地现状基本为农田。症结所在:现有的绿化无法满足规划景观的要求。应对措施:绿化采用本地乡土树种营造环境景观。3服务群体服务群体:此次规划的店头镇第二小学是黄陵县教育发展为整合店头镇教育资源修建的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服务群特点:满足店头镇广大民众小孩子的教育同时提高店头镇的小学参差不齐的教育质量。由于店头镇小学阶段学校布点较多,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办法,在五年内最终保留2所规模较大的学校。促进店头镇小学的教育蓬勃发展。应对措施:用科学的方法规划布局,增加项目建设利用率;为学生配套必须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三现状分析(1)规划用东邻塔黄店公路,同时在基地东侧还有一条河,河的流向由北向南。河堤需要整治。南临规划路,西接铁路小区,交通便捷,出行方便。(2)规划用地为空地,建设前期不存在拆迁问题,前期投入费用较低。(3)规划用地内部场地较为平整,建设投资相对较为经济。第五篇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一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注重自然环境与人工建设环境和谐统一,以提高学校文化品味。2借鉴国内外相关规划的先进理论,充分运用建筑设计的方法,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营造高水准的小学形象。3充分考虑和利用建设现状,并组织到学校整体规划结构之中。4利用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为学校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二规划设计原则1规划预见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潜在需求,完善各项设施和功能。用预见性的眼光为学校今后的发展保留空间。2建设经济性合理制定容积率、建筑间距及建筑物退让等规划指标,巧妙借用规划区内可利用的一切因素,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投资。3功能适用性整个规划区在教学、住宿、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乃至内部空间的设定上都应强调学习生活使用的实际效果,不应以经济性为前提而忽视了师生工作生活使用的便捷感和舒适度。4生态延续性尊重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利用乡土树种进行前期土壤生态改良,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关注校园内植被的恢复,为今后区域生态多样性的创造奠定基础。5景观特色性追求以较低景观投资获取的最佳景观效果,将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结合,创造出极具新型小学形象的景观空间和景观形象。第六篇规划设计目标一规划目标本工程为黄陵县店头镇店头第二小学建设项目,针对学校现有的整体环境与氛围,结合店头第二小学的使用需要,我们提出该项目的设计目标:1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尊重环境尊重校园人文和物理环境,充分挖掘、发扬小学主题,倡导新型学校文化,创造出具有归属感、以人为本的学习、生活环境,建设配套齐全的教育基础设施与生活设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2历史沉淀——保留记忆,发扬特色店头镇是一个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导型的工商贸一体化小城镇,素有渭北“黑腰带”之美誉。作为华夏民族寻根祭祖的圣地这些已被历史所定格的精神是一份厚重的回忆。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息。重视历史元素的发据与提升,构筑与环境契合的校园自身景观特色。提炼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增强学校的竞争力。3植被重生——生态恢复,再现自然尊重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力求地域生态的恢复与再生,同时强化学校自身文化形象;较为真实的呈现出贴近自然的品质。4资源节约——权衡经济,降低成本在经济投入有限的前提下,合理规划部署各项建设内容,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构建资源节约型校园,实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的全面统一。我们的设计就是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第七篇规划理念一规划设计理念1总体布局借鉴中国园林的布局手法,将建筑楼群化整为零。整个楼群为一组,沿南北轴线错落布置,围成一系列大小不同,层次有别的室外空间,分别作为入口广场和景观院落,与校区园林有分有和,园林化的空间组合,提升了建筑的文化内涵,为师生创造出多种层次的交往空间。改变了建筑的固有形象,对校园整体环境做出了积极的回应。2轴线一组轴线控制着整个组团的布局。轴线的存在是明确的,却不呆板。南北主轴遵循人的行为习惯,入口广场,连廊将人们引入空间丰富校园内,经林荫大道缓冲进入时间广场,进入学校的生活区。3入口广场由主入口进入,设计中将行政办公楼和实验楼的入口前设计成一个小广场。入口广场的设置首先形成了空间的对比,在此人们可以驻足停留,沟通交往,体现出人性化的理念。使广场形成恰当的比例,宜人的尺度。4学街各功能单元沿南北轴线散落布局,“学街”将两个体块串联成一体,使各功能块保持一种彼此流通、延续、渗透的状态,从而使整个组团成为具有多个使用单元,空间丰富的建筑综合体。“学街”贯通南北,使整个基地在空间形成统一,但又相互独立。空间的共享为师生提供了交往场所,赋予了交通空间积极的含义,并使之成为整个组团的核心。透过明亮的玻璃格墙,学街和庭院内的景观融为一体,体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人们的活动融入自然之中,在此,人们既可欣赏别人的活动,同时自己也成为被欣赏的对象,共生,共享,学街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5时间广场北侧的时间广场、中心景观,以突出“珍惜时间”、享受“阳光教育”的主题。在此可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层次,通透的景观共同营造出广场宜人的氛围。塔楼的设置增强了店头第二小学的标示性,丰富了校园景观。6庭院空间通过体块的穿插,楼群中设计了多个或开敞,或围合的庭院空间,自然成为各个功能区的入口广场或景观院落,并且有各种不同的空间归属,体现出“园中院’的情趣.结合黄陵县的历史文化和店头镇的城市发展史,规划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为规划设计的准则。从更深层次上看,校园建筑体现了学校底蕴。建筑是人的反映,是社会的反映;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塑造建筑,建筑反过来塑造城市。校园建筑也不例外。店头第二小学建设项目规划上以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校情地情,在此时此地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和挖掘校园资源及优势,大胆创新,创造出“人文.生态.和谐”的建筑空间形态。通过将丰富的传统建筑语汇与现代建筑技术和工艺相结合努力创新,大胆实践,从理念到细节都贯穿时代精神和文化品位,以彰显现代建筑和学校特色口,
本文标题:店头二小规划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0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