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注:习题答案均为简略答案,答题时应在简略答案的基础上按照题的要求详细回答。第二章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与“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这两个概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是(1)①属种关系②交叉关系③全同关系④全异关系2、下列具有真包含于关系的概念是(4)①对立统一规律和宇宙的根本规律②合法行为和非法行为③教师和逻辑学家④中国和社会主义国家3、下列语句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的有(4)①语言不是上层建筑②失败是成功之母③文学是塑造形象的艺术④控制论就是研究控制的理论4、“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和“《阿Q正传》是鲁迅的小说”,其中“鲁迅小说”这一概念是(1)①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②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③前者是单独概念后者是普遍概念④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正概念5、“农民运动”的反对概念是(3)①革命运动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工人运动④非农民运动26、“江西教育学院包括中文系、政治系、教育系、外语系、艺术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这是对“江西教育学院”进行(2)①划分②分解③分类④列举7、“西沙群岛”“祥林嫂”“哈尔滨市”等概念(3)①可以限制②不能概括③可以概括④不能限制,也不能概括8、“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1)①财产②动产③土地④企业9、“马克思主义者”的矛盾概念是(4)①辩证唯物主义者②反马克思主义者③共产主义者④非马克思主义者二、不定项选择题1、“所谓证据,即司法办案中依照法律程序调查收集的足以证明案情真相的客观事实材料”。这话运用了(13)逻辑方法①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②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③定义④划分⑤概括和限制2、下列概念中,限制正确的有(23)①亚洲限制为中国②规律限制为教育规律③成人教育限制为高等成人教育④知识分子限制为学生④马克思限制为青年时代的马克思3、下列各题中,属于正确划分的有(45)①普通逻辑一书分为十章②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③学生分为中学生、大学生、小学生、进修生、公费生、3自费生④相声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与多口相声⑤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今年招收的新生来自全国各地:有城市的、农村的、江南的、东北的、边疆的、还有来自西藏的”,这一划分不正确,犯了(23)的逻辑错误①划分不全②混淆根据③子项相容④多出子项⑤越级划分5、“新闻是新事的记录,新闻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报导”这一定义(24)①是正确的②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③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④错误的运用了否定形式⑤错误的定义含混6、“新闻是关于东西南北所发生事情的报道”,这一定义犯了(24)的错误①同语反复②定义过宽③定义过窄④未使用科学术语⑤循环定义7、“西沙群岛的海域有丰富的资源”,这里“西沙群岛”这一概念为(13)①单独概念②非集合概念③集合概念④普遍概念⑤负判断8、“不管部长们正在紧张地商讨对策”,这一语句中的“不管部长”是(14)①正概念②负概念③集合概念④非集合概念⑤单独概念9、下列概念中,是单独概念的有(2345)①单独概念②拉丁美洲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④这棵松树⑤北大中文系4三、分析题1、下列各段文字中,括号内的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概念的内涵(A)还是外延(B)(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历史上经历了(地主阶级的法,封建阶级的法,资本主义的法和社会主义的法)几种类型(B)(2)唯物主义(是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学派)(A)(3)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依照宪法和法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A)2、下列概念的概括和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1)唯物主义哲学概括为哲学,限制为费尔巴哈。(根据正确,限制错误)(2)字典概括为工具书,限制为辞源。(概括正确、限制错误)(3)朴素概括为优良的作风,限制为朴素的生活。(概括正确、限制错误)(4)违法行为概括为犯罪行为,限制为贪污行为。(概括、限制都错)3、以下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什么是列宁主义?作为革命行动体系的列宁主义,就是由思维和经验养成的革命嗅觉,这种社会领域的嗅觉,如同体力劳动中肌肉的感觉一样。(2)杀人罪就是故意地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3)所谓形而上学,就是同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所谓5辩证法,就是同形而上学对立的世界观。(4)词是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5)人道主义不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6)过失犯罪是非故意的犯罪。(7)紧急避险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答案:⑴以比喻代定义⑵定义否定⑶循环定义⑷定义过宽⑸定义否定⑹定义否定⑺定义否定)4、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1)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直系亲属包括: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爱人和子女。(3)期刊分为周刊、月刊和季刊。(4)资料室的书刊种类很多,按类别可划分为工具书、字典、中文书、英文书、俄文书和其他同种文字的书,还有报刊、杂志等。(5)侵犯财产罪有: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贪污罪等等。(答案:⑴分解⑵多出子项⑶划分不全⑷混淆根据,子项相容⑸正确)5、一次,某单位需整队步行前往某地参加会议。领队的喊:“女同志和个矮的站前面;男同志和个高的站后面。”这样的站法是否能成立?为什么?(不成立,混淆根据,子项相容)6、有一次招待外宾的宴会上,丰盛的佳肴中有一盆什锦汤,汤里有光壳的整鸡蛋。看着洁白、光滑的鸡蛋,客人问:“这是什么?”在此陪同的翻译一时忘了“鸡蛋”这个词,6灵机一动,译道:“这是公鸡夫人的孩子。”外宾起初一楞,继而大笑,赞道:“翻得好,生动,幽默!”请用语词和概念的关系分析一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逻辑问题。(正确,两者为同一关系)第三章判断(一)一、单项选择题1、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之间具有(2)①反对关系②矛盾关系③差等关系④下反对关系2、以“并非有些青年人不应该懂法”,根据判断间的对当关系可推出相同素材的判断为(4)①所有青年人都不应该懂法②并非有些青年人应该懂法③有些青年人不应该懂法④所有青年人都应该懂法3、根据判断间的对当关系,从SIP假可推出SAP(1)①假②真假不定③正确④既真又假4、“所有S都是P”与“有些S不是P”之间是(4)①差等关系②反对关系③下反对关系④矛盾关系5、“没有任何法律是超阶级性的”这一判断是(3)①全称肯定判断②特称肯定判断③全称否定判断④特称否定判断76、“有些S是P”和“所有S都不是P”两种判断形式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2)①前者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后者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②前者主谓项都不周延,后者主谓项都周延③前者主谓项都周延,后者主谓项都不周延④前者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后者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7、“全称肯定判断的谓项”和“单称肯定判断的谓项”从判断形式上分析周延情况是(2)①前者周延后者也周延②前者不周延后者也不周延③前者不周延后者周延④前者周延后者不周延8、“全称否定判断的谓项”和“单称否定判断谓项”从判断形式上分析的周延情况是(2)①前者后者都不周延②前者后者都周延③前者周延,后者不周延④前者不周延,后者周延9、“概念A真包含概念B”,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是(2)①对称②反对称③非对称④既是真包含关系又是全同关系二、不定项选择题1、根据判断间的对当关系由SIP假,可推出(35)①SAP真②SEP假③SOP真④SOP假⑤SEP真2、根据判断间的对当关系由SEP真,可推出(24)①SAP真②SAP假③SIP真④SIP假⑤SOP假3、判断的“肯定或否定”以及判断的“真或假”是判8断的(15)①两个基本特征②特征之一③组成④基本内容⑤是检验一个语句是否是判断的标准4、性质判断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34)①主项②谓项③联项④量项⑤性质判断的种类5、关系判断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取决于(23)①关系者项②关系项③关系的逻辑性质④量项⑤关系者项的数量6、根据逻辑方阵,下列可以用来驳斥“所有文学创作都不用形象思维”的判断有(245)①有的文学创作不用形象思维②所有文学创作都要用形象思维③并非有的文学创作要用形象思维④有的文学创作要用形象思维⑤并非有的文学创作不用形象思维三、应用分析题(一)已知下列判断的真假,根据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指出与其同素材的其他三个判断的真假情况,写出同素材判断,并标明推导根据。1、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判断的思维形式。(真)2、有些工业原料不是农产品。(真)3、凡诬告陷害他人都不是有罪的。(假)4、有的概念是不用语词表达的。(假)5、有的检察机关不属于上层建筑。(假)(答案:1A真则E假、I真、O假2.O真则A假、E9不定、I不定3E假则A不定、I真、O不定4.I假则A假、E真、O真)(二)、小羊在一根电线杆子旁被主人小军用一条四尺长的绳子拴住了脖子。然后,小军提来了一篮子青草打算喂小羊。在距离电线杆子还有八尺远的距离时,小军看到空中飞过一只大蜻蜒,他随手将装草的篮子放在地上就去捉蜻蜓。追了一会儿,蜻蜒没捉着,回来一看小羊已把篮子中的青草吃光。想想看,小羊是怎么吃到篮中青草的?在你的思考过程中可以形成哪些判断?它们各属何种类型?(小羊拴在电线杆旁,而不是拴在电线杆上。)(三)、在很陡的山坡上,有两个人前拉后推地拥着一辆满载货物的小推车,慢慢地往上爬。一个过路的人问拉车的说:“后面推车的是你儿子吗。”拉车的说:“是呵”。可是当过路人绕到后面问推车的小孩:“前面拉车的是你爸爸吗?”得到的答复却是:“不是!”请问:拉车人与推车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你得出的判断是何种判断?(母子关系)第四章判断(二)一、单项选择题101、普通逻辑不从内容上研究具体的复合判断的真假,而只研究在形式上的(3)①真假特征②真假关系③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④真特征和真关系2、复合判断之间的区别,取决于(4)①思维内容②语言形式③逻辑变项④逻辑常项3、“复合判断”与“模态判断”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2)①真包含关系②交叉关系③反对关系④全异关系4、“道德标准和艺术标准都不是超历史、超现实、超人类的东西”这一语句属于(3)①性质判断②关系判断③联言判断④负判断5、“要么甲队出场,要么乙队出场,要么丙队出场”这一判断在(3)情况下为真①甲队、乙队和丙队都出场②甲队、乙队和丙队都不出场③乙队出场,而甲队和丙对都不出场④甲队和乙队都出场6、“在甲和乙是同乡”和“甲和乙是学生”这两个判断中(3)①前者和后者都是联言判断②前者是联言判断,后者是关系判断③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是联言判断④两者都是关系判断7、“不是战胜困难,就是被困难吓倒”与“不是战胜困难,而是被困难吓倒”这两个复合判断属于(4)①都是联言判断②都是选言判断③前者是联言判断后者是选言判断④前者为选言判断,后者为联言判断118、下列语句不表示联言判断的有(24)①甲和乙都考逻辑②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③长江在黄河以南,但在珠江以北④这条线与那条线平行⑤甲与乙都是本地人二、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语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有(14)①实验如不成功,就失败②甲去,或乙去③不仅他没去,而且你也没去④或战或和,岂能犹豫⑤情绪变化有周期性的,也有非周期性的2、“当教师,就得讲职业道德”该语句属于(24)①简单判断②复合判断③性质判断④假言判断⑤负判断3、下列判断与“并非如果是个体户,就是不守法户”为等值判断的有(25)①如果是个体商,就不是守法户②是个体户,并且是守法户③并不是只有个体户,才是守法户④只有是个体户,才不是守法户⑤并非或不是个体户,或不是守法户4、下列与“并非只有从事司法工作,才懂得法律”为等值的判断有(124)①不从事司法工作,也懂得法律②并非或从事司法工作,或不懂得法律③如果不从事司法工作,就不懂得法律④并非如果懂得法律,就从事司法工作⑤或者从事司法工作,或者不懂得法律三、分析题121、已知:①除非甲组的同学参加这项活动,乙组的同学才参加这项活动。②甲组的同学参加这项活动,丁组的同学不参加这项活动。③乙组的同学参加这项活动。分析丁组的同学是否参加这项活动?(不参加)2、已知下面的话有一句真,两句假:①只要甲的作品入选,乙的作品就不入选②甲的作品不入选③只要乙的作品不入
本文标题:大学逻辑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0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