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
“国培计划(2014)”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教学设计表课名春秋战国的纷争省份河南省市安阳市区/县汤阴县单位全称菜园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姓名刘秀敏学科初中历史学科(版本)人教版初中历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上册章节第二单元第6课学时1学时(第一课时)年级七年级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小学没有学过历史课,农村学生可能也没有读过历史书籍,可能看过春秋战国方面的电视剧,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历史人物。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播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一、导入春秋战国的概述。问学生:你们看过黄宏的小品《荆轲刺秦王》吗?荆轲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引出课题,介绍春秋战国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播放视频《荆轲刺秦王》,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春秋争霸(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掌握春秋主要霸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课件出示史料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二)、晋楚争霸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二)、晋楚争霸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掌握城濮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现师生互动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二、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掌握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三、课堂小结春秋战国主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战国七雄并立打,桂棱马棱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简化知识,便于记忆巩固难点用课件出示历史歌谣四、巩固练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出示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史料分析题巩固知识用课件出示练习题修改说明原来的教学设计我用的是普通的形式,后来我下载了教学设计模板,按照表格里的要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的使用及分析)填写其内容。我把导入部分做了修改,改为用小品《荆轲刺秦王》引入,因为这个小品学生很熟悉,容易引起共鸣,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标题: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1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