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康复医疗机构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1
康复医疗机构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一、康复医疗机构简介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或康复医疗服务。中国的康复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一)医院型设有病床、护理部及配套的医院设施,但其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这种类型的机构多被称为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center),或称康复医院。康复中心按其规模和性质又分为:综合性康复中心: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专科性康复中心:如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医院)(二)康复科(部)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科(rehabilitationdepartment)为综合性或专科性临床医院的一个科室或分部。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性质上是一个临床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及病房,或只有康复门诊无病房,直接接受门诊及临床相关各科转诊病员。这种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大,在康复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内地,尽管发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但名称仍不统一,还有理疗科、康复理疗科、物理医学与康复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体疗科等五花八门的名字。(三)门诊型康复门诊是独立设置的康复诊疗机构,不设病房,只为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称为康复门诊或康复诊所。康复门诊一般设有康复诊室和一些治疗室,如各种电疗、针灸、推拿、牵引室等。(四)疗养院型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康复的原则把疗养因素与康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慢性病者、老年病者、手术后患者及其他伤残者的康复。疗养院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中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丛化温泉疗养院、安徽半汤疗养院等均是如此。(五)不完全康复型(或准康复型)机构某些助残和养老的机构,它们仅向住在该处孤寡老人或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护理和少量的物理治疗,有时根据需要请院外的医师会诊,处理一些医疗情况。分为几种类型:1、长期留治中心:收容一些永久性残疾患者,他们在身体上已无康复潜力,故只给予支持性康复治疗和护理,如荣军疗养院、麻风病院等属于此类。2、病残护理院:收治从康复中心出院,但仍有残疾或慢性病功能障碍不能在家生活的患者,有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医疗护理,并提供少量的康复治疗服务。多是一些集体和个人开办。3、老人养护院(老人公寓或寿星大厦):收治体弱多病,有功能障碍或残疾的老人,提供基本的护理和简单的物理治疗。4、儿童福利院(特殊学校):弱智,脑瘫,盲聋哑,各种先天性缺陷被遗弃者,由政府收容,开展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服务。二、康复医疗资源状况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伤残军人疗养院、康复医院、荣军疗养院等为载体。我国康复事业的蓬勃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并开始从原先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跨越。1988年10月28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正式落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康复医学的开始。与此同时,医疗卫生系统开始在各地二级以上医院陆续成立康复医学科,并在河北省立医院、北京小汤山、辽宁汤岗子、广东丛化等地设立了4个康复中心,逐步开展系统、全面的现代康复服务。目前,我国的康复资源主要分布在残联、卫生、人事及社会保障、民政、教育以及社会机构等六个方面。图表部分医院康复科基本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三、康复医疗发展现状(一)行业规模发展迅速我国康复医疗起步很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提出发展需求,形成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医学模式。直到1996年,原卫生部才正式规范了“康复医学”的定义:它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让病残个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其手段以主动性康复训练为主,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我国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发展迅速。自1982年卫生部提出“选择若干医疗机构试办康复中心”以来,我国康复医疗机构建设从点到面,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启动医院评审工作以来,要求三甲医院应当建立康复医学科,更是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些医疗机构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一起,构成了康复医疗服务的基本网络。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康复机构6914个,其中,残联系统康复机构2622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数达到23.36万人,其中业务人员16.0万人,管理人员3.05万人,其他人员4.31万人。(二)康复医疗能力提升科技进步与康复医疗能力同步提升。已经崭露头角,并将大放异彩的技术和设备包括: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移动医疗,助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医疗服务的无缝连接。康复机器人技术,实现人类功能代偿的新高度。脑机接口,实现神经指令传递的新路径。新型材料推进辅助器具与用品的发展,实现康复治疗与日常活动的结合。常规运动训练器材的数字化、新型的功能性电刺激装置、心肺运动试验装置、水疗装置、步态分析系统、新型轮椅、矫形器和假肢等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三)服务内涵不断拓展长期以来,我国康复医疗工作都把有功能障碍或者残疾的人群作为工作对象,强调恢复其功能到最高水平,并重返社会。但是2013年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服务领域的投入,并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完善引导参保人员利用基层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的措施”。为此,行业学科内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即康复医疗不仅致力于功能障碍者的功能康复,还要关注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老龄、妇女围产期、儿童发育迟滞、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状态、营养异常状态、成瘾状态等。学科将涉及医疗全程,即急性期、亚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学科将从整体医学的角度,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看病人而不是看病。学科的工作内容不仅与医学关联,也与工学(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人体工学、材料学等)以及人文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心理学等)关联。康复医疗领域的新分支和新领域必然诞生。四、康复医疗市场需求(一)康复需求日益增长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导致康复医疗的潜在患者大大增加。4%-6%的老年人生活自理困难并且需要医疗护理救助,而能够提供老年人生活的康复医疗机构,只能满足20%的市场需求,因此老年康复医疗事业存在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再加上大量因慢性病致残的患者,我国社会对康复服务有巨大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每年有大量慢性病病人急性发病,经治疗或手术后亟待康复。由于我国康复医疗发展较晚,我国的康复医疗机构和床位供不应求。我国约有3000余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仅占全国综合医院总数的24.6%,其中仅一半设有康复病区;各类康复医院338所,康复编制床位仅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总数的1.18%。以上海为例,每60个需要康复的病人中,只有1人能住院接受康复治疗。(二)庞大需求带动市场随着康复需求不断膨胀,康复医疗市场也逐渐活跃。自2009年起,北京市卫生局开始将部分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以分流其他医院的康复后期患者,缓解“一床难求”的难题。康复医学不仅仅是综合医院的责任,除非是危重病人,患者不可能,也不应该在综合医院久住。急性临床康复期后的患者应该尽快转移到二级医院、康复中心、护理之家、社区、家庭等单位进行下一步的康复。然而这之间如何衔接、康复机构的人员是否有足够资质,都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各级医院都要有不同的定位: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以急性期病人的早期介入治疗为主,病情稳定后应及时下转;康复医院承接从大医院转来的病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康复服务;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则为恢复期病人提供持续康复治疗。公立医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民营康复专科医院便开始积极投入运营,尤其注重老年康复医疗。外资也看好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康复市场,与国内机构合资创办康复医院。2006年,成都市首家由原卫生部批准的中外合资康复医院投入运营,随后,天津、温州、海口等地的合作项目也纷纷落成;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与我国相继成功签署了国际康复医院项目,香港也与内地合作在大连等地创办了合资康复医院。(三)家庭康复医疗需求大我国康复医学发起于20世纪80年代,觉醒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真正的春天则在2012年以来。和欧美国家自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近百年发展相比,可谓是远远落后。但随着政府和社会的逐渐重视,康复医学正在崛起。另外,由于我国相对独特的医疗环境,我国康复医疗发展的明天则在千千万万的家庭之中。一方面是发展尚不完全健全的康复医疗,另外一方面则对应着不断膨胀的康复诊疗需求,市场极其可观。这也是国内众多医院积极发展康复中心、民营资本积极开展康复专科医院的原因。虽然我国公立医院的康复中心和民营康复专科医院已经初见规模,踏入正轨。但康复医学的特性决定了康复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康复治疗,所以出于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患者本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原因。未来患者的康复治疗将主要集中在家庭内部,自行借助器材进行功能恢复。所以家用康复医疗设备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市场,也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即治疗在医院,康复在家庭。五、康复医疗发展趋势(一)整合康复医疗资源机构设置不同应该有不同功能定位。2011年9月,卫生部提出在14个省46个城市试点建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坚持“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理念,有效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利用率。分层设置,分级管理,形成大型康复机构-区域性康复机构-专科康复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此举在于明确各个层级康复医疗服务的定位和功能属性,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同时,患者应当能够在体系中流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层级康复医疗机构中转诊。三级综合康复医院及康复医学科凭借综合医院的实力开展早期介入治疗,从患者住院开始就有康复治疗介入,通过改善患者预后,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并承担起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学科发展价值,提升学科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整体转型为康复医院,兼顾其他一般性疾病的诊疗、处置和急诊急救功能,保证患者安全。康复专科医院应该承接从大医院急性期稳定下来的病人,对他们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专业康复治疗。而在社区,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条件允许的可以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服务。(二)形成康复医疗服务产业化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百姓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康复医疗潜在市场巨大。因此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的康复医疗服务格局,促进不同所有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未来发展的思路是“机构分层次、疾病分轻重、治疗分阶段、政策有差别”。我国应该充分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强合作,在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的同时,避免或减少残疾的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本文标题:康复医疗机构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1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