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教研员对中小学教师校本研究的指导(会宁)-李春山
教研员对中小学教师校本研究的指导_与会宁教研员研讨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春山一、指导中小学教师理解校本研究的涵义二、指导中小学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三、指导中小学教师做行动研究四、指导中小学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五、指导中小学教师查阅文献资料与学习相关理论六、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案例式研究教研员对中小学教师校本研究的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指导中小学教师理解校本研究的涵义理念: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研究能力。•例1:课题:解决大多数儿童唱歌走音问题的研究•1、发现问题:某教师在新学期接受了一个原先由其他教师执教的二年级班后,发现该班大多数儿童在唱歌时严重走音,其中在唱某三首歌曲时走音的情况特别严重。•2、第一次诊断:经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推断其原因可能是:该班在一年级阶段教师教唱歌曲的进度太快,致使儿童没有能够真正掌握。3、经共同讨论后提出:该班暂不教新歌,而将这三首歌曲全部重新教唱,并且在教唱时特别使用分句教唱,反复听、反复模唱的方法,以避免唱错音和唱走音。4、实行方案:该班教师按计划认真地重新教唱三首歌曲。5、评价问题的解决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并记录每次教唱的效果。发现儿童反复学唱已学过的歌曲没有兴趣。学唱活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消沉、烦躁。在反复倾听、模唱个别句子或个别音的时候,儿童可以暂时达到不走音的要求。但是一旦将全曲连贯起来唱,往往又会按照习惯的方式唱错音或唱走音。有时即使在反复训练后,当时可以做到连贯唱歌也不走音,但当隔了一段时间后再唱这首歌时,又会回到原先的走音状况。经一再反复训练后,仍旧不能改善唱这三首歌曲的走音状况。6、第二次诊断:与其他教师再次讨论,推断其原因可能是:儿童对这三首歌曲已形成了错误的定势,很难予以纠正。所以不能再唱了。7、再次提出解决方案:经讨论决定:该班放弃对这三首歌曲的反复训练,改教其他新歌曲。8、实行方案:该班教师按新方案教唱新歌曲,并请其他教师到场旁听。9、评价问题解决情况:在施行过程中,发现儿童仍旧容易唱错音和唱走音。同时,执教教师和旁听教师都发现:该班儿童学习唱歌的方法有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该班儿童没有倾听范唱的习惯。教师(或录音磁带)一唱,儿童马上就跟着一起唱;该班儿童没有倾听监测自己唱歌声音的习惯,一开口就用很大的声音唱,而不注意自己的歌声与范唱的歌声、伴奏的琴声是否一致。10、第三次诊断:经共同讨论推断:该班儿童不会倾听,总是在形成正确清晰的声音之前就开口唱,该班儿童不会用适中的音量唱歌,不会监听自己的歌声,总是只顾唱不顾听,没有反馈调节的过程。这是造成唱错音唱走音的情况难以避免和纠正的重要原因。11、再次提出解决方案:经共同研究后决定:以培养该班儿童良好的学习唱歌的习惯入手,坚持要求儿童先听、反复听,听熟了再开口唱;坚持要求儿童用适中的音量唱歌,并且反复提醒儿童边唱边注意倾听教师的范唱、伴奏和其他儿童的歌声,力求和大家的声音协调一致。12、实行方案:该班教师认真实行新方案,并请有经验的教师到场旁听,指出教师指导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13、评价问题解决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该班教师和旁听教师一致同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4、总结:该班教师与有关人员一起总结研究工作的全过程,撰写研究论文。例2:课题:精选数学作业,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一)发现问题江老师新学期开始任教某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发现其中一个班的数学平均分在全年级倒数第一。他决心改变这个班数学成绩差的现状。(二)分析问题学生成绩差可能是数学题做得太少。(三)提出解决方案加大作业量,除了课本上的习题一律全作以外,还要作补充习题。(四)实行方案(五)评价一学期结束后,这个班数学成绩仍是倒数第一。(六)修正解决方案在收集整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意见之后,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兴趣低落的原因是重复练习多,缺乏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题型单调。然后阅读学习理论及数学作业改革试验的文献资料,广泛收集有关改进数学作业练习的各种资料,从中获知数学作业目的、形式、作业量与练习效果的关系等理论。根据文献资料和对问题的分析,对数学作业题结构进行调整,即每次作业模仿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的比例为7:3,以提高作业练习效果。(七)再次实行方案在实施方案时,及时观察并记录学生作业正确率,及时调整作业题的难度。(八)评价通过各章单元测验,发现该班数学成绩逐渐上升。第二学期期末年级统一考试,该班平均分位于全年级第二。要增强研究的实效性,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校研究要“帮忙不添乱”。不能把写篇文章当成科研。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准确地说,论文是“研”出来的,而不仅仅是“写”出来的。应称为“研究论文”。科研不能是秀才笔下之花,应该是解决问题之林。教师要通过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与工作效率,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不会进行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教师不能只做“蜡烛”和“春蚕”,要做“太阳”,在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同时,也显示自己的光彩。(一)“研究”的涵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研究”一词有两个涵义,其一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其二是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这说明,研究离不开问题,研究就是探求、考虑、商讨问题的答案。研究型的教师,即是具备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的教师。教师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提出问题,再把问题表述为研究课题。(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系统地收集和评价信息的探索过程,目的在于认识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分为两大类型:基础研究中的抽象的答案,应用研究中的具体答案。1、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有未知的问题,然后对这个未知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答案,这个答案即为研究结论。科学研究的实质就是对未知问题提出解答。未知问题——解答(1)有待于解决的问题(2)有待于验证的问题(3)有待于回答的问题例:(1)提高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2)小学数学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3)会宁一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研究课题就是有待于解决、验证、回答的问题。解答就是研究成果。不同的问题其研究目的不同。(1)探索出提高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2)比较两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是否相同。(3)了解会宁一中学生学习方法的状况。研究成果就是研究目的的达成。2、进行科学研究要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丰富和真实的材料,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得出研究结论。要“系统地”收集和评价信息,不能只凭个别、偶然的材料得出结论,因为任何一种观点,哪怕是最荒唐的观点,都能找到印证材料。(三)校本研究1、涵义:以学校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主要为了解决本校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是自己研究,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成果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校本研究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是将教育科学研究用于学校实际工作中的有效途径。(四)学校教师的三种研究科研、教研、学科研究。这三类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能严格界定,又能互相融合。教研与科研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研究范围不同。教研指学校的教学研究,要研究本校各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管理等。科研则不仅要研究学校的教学问题,还要研究学校的教育问题,以及在社会、家庭发生的教育现象、与教育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心理现象。第二,研究层次不同。教研是研究如何将已有的教育教学规律具体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而科研则是要探索未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本质特征是创造性。对于学校教师而言,进行教研比进行科研省力。在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方面,教研比科研低。教研与科研的联系:教研与科研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不同广度的学校研究活动。科研包含教研,教研是科研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是科研的基础。一般来说,对“旧”的了解是教研的任务,对“新”的探索是科研的任务。不了解“旧”的就无从获得真正的“新”。当教研在研究如何运用这些“旧”的理论和方法时,必然会碰到许多新问题,形成新的看法和思考,这就为科研提供了可能。在学校实际研究中,由于研究主体是教师,研究的问题又基本以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问题为主,研究过程又需要已有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所以可以将教研与科研密切结合,不一定非要做严格的区分。学科研究与科研、教研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科研以教育现象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规律性。教研专门研究教学问题。而学科研究研究的是某学科的具体内容,如“对某一数学定律的新证明方法”,对数学这个学科来说是科研成果,但并不是教育科研成果与教研成果,尽管这个成果可以丰富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简化教学方法。科研、教研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发挥学科的思想性、科学性,而不是该学科的具体规律。一些语文教师所写的“影视冲击文学之原因”、“老舍小说悲喜剧艺术交融的特点”、“古诗文常用词意义及用法比较”等都属于学科研究。二、指导中小学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来源于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验证、回答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校本研究课题最主要的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对中小学教师校本研究的指导首先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一)发现问题的方法一是评课、教案交流、开座谈会、访谈、问卷、写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二是进行自我反思;三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二)使教师理解研究课题是个有确定涵义的具体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校本研究课题应该是具体问题,应是个操作性的课题。课题要宜小不宜大,要小题大做,不能大题小做。课题越大,内容就越空。课题是与自己工作紧密联系的。课题是自己能驾驭的(自己的研究能力、时间、精力、职权、经费是否适应)。课题符合自己的角色。课题尽可能新(但不要过分追求新)。概括起来四个字:小、实、新、行。要与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区别开。•如何指导?•1、课题具体化•例:“中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课题太大,无确定涵义,无从下手。如果将“学习规律”分解,把课题确定为“对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就具体、确切多了。再改为“对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再改为“对中学生作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就更具体了。•2、应用“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使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概念的逻辑方法。比如,概念“成果”,外延大,增加“科研”这一属性,就把“成果”限制为“科研成果”,外延缩小。再增加“教育”这一属性,就限制为“教育科研成果”,外延进一步缩小。运用“概念的限制”这种逻辑方法,不仅可以使课题具体,还有助于在研究时更准确地运用概念。•(反之就是概念的概括。如“学校管理心理学”概括为“管理心理学”,再概括为“心理学”。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创新意识”的外延较大,不易研究,可以将“创新意识”分解为“好奇心”、“探索兴趣”、“质疑欲望”、“独立性”、“求新求异意识”,取其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如果认为“好奇心”外延还大,做起来还有一定困难,还可以将“好奇心”再分解,使课题再具体化。•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把教学过程的诸因素组织起来的整体或结构,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辅助条件、教学评价等因素。•教学方法问题:•包括教学环节、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学科教学的问题等内容。•教学环节:如何备课的问题、上课的问题、作业布置和批改的问题、辅导方法的问题、考试改革的问题。•教学策略和技巧: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运用身体语言、如何提问、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如何指导学生练习、如何引入、如何组织课堂、如何维持课堂的纪律和秩序、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如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等。•学科教学:
本文标题:教研员对中小学教师校本研究的指导(会宁)-李春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1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