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延边大学跨文化交际.
多媒体课件跨文化交际刘艳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在2万多年前,澳泰语系形成的时候,就有一支部落沿着海岸线往上跑。几乎就没有留下沿途停滞的痕迹。他们一直跑到西辽河流域再停留下来。他们是阿尔泰语系的核心。后来夷人上去了,华人也上去了,在那里进行了一次大融合,形成兴隆洼文化。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进入新石器文化的地方。之后那些阿尔泰语系的先民又朝周边迁徙,往西分化成蒙古、突厥,往东进入朝鲜、日本,向北穿过白令海峡踏上美洲。”《史记·大宛传》:“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其东南有身毒国。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在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两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六月庚寅,赞成事权溥,商议会都监事李瑱、三司使权汉功,评理赵简,知密直安于器等,会成均馆,考阅新购书籍,且试经学。初成均提举司,遗博士柳衍,学谕俞迪于江南购书籍,未达而船败,衍等赤身登岸。判曲校寺事洪沦,以太子府参军在南京,遣衍宝钞一百五十锭,使购得经籍一万八百卷而达。”鱼豢《魏略·西戎传》:“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他书又作景虑、秦景宪、秦景、景匿)受大月支(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曰,复立[豆,Buddha]着,其人也。《浮屠》所载临浦塞(Upāsaka,优婆塞)、桑门(Sramana,沙弥)、伯闻(Svāvakā,声闻弟子)、疏问、白疏闻、比丘、晨门,皆弟子号也。《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汉书·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汉书·东夷传》:“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代相乘,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会治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瀛洲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日本书纪》:“应神天皇十四年(约公元2世纪左右),融通王弓月君率秦人来归。”《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从(带方)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沈约《宋书·蛮夷传》:“……臣虽下愚,忝胤先绪,趋率所统,归崇天极,道经百济,装冶船舫。而句骊无道,图欲见吞,掠抄边隶,虔刘不已。每致稽滞,以失良风。虽曰进路,或通或不。臣亡考济,实忿寇仇,壅塞天路,挖弦百万,义声感激,方欲大举,奄丧父兄,使垂成之功,不获一篑。”第二节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性一、世界意识(国际意识)“东京湾决议”、“五四惨案”我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和交流的前提在于个性化,因此我们对于文化间互动的理念可以用所有文明得以生存的第一定律概括:保持多样性。当你阅读本书的时候,你将会发现尽管我们有意识地随时检讨自己的民族优越感,但这仍然不能避免这种优越感不自觉地流露,对此我们非常抱歉。(拉里·萨默瓦《跨文化传播》)所谓国际意识,也称世界意识、全球意识,是人们对于本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世界各国之间关系和世界事物的总的认识。二、时代需要1.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意义首先,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能够培养自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其次,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能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及根源;A:Youdidagoodjob.(你干得不错。)B1:Thankyouverymuch.(谢谢。)B2:No,Ihaven’tdoneenough.Theachievementistheresultofjointefforts.(不,我做得还不够,那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次,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还能获得更广泛的就业机会;2.培养跨文化交际人的品质与能力首先,要具备发散性思维;其次,要具有面向国际与多元文化的开放和全局意识;再次,要具有创新与强烈的进取意识;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一、跨文化交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跨文化交际学与社会学2、跨文化交际学与心理学3、跨文化交际学与人类学二、传播学(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直接来源于传播学,并且隶属于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它形成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美国,公认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是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WilburSchramm),其代表作有《男人、女人、信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即《传播学概论》)。三、跨文化交际学(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1.产生的背景①政治背景鲁思·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美国新闻总署”(UnitedStatesInformationAgency,简称USIA)“国际交流署(UnitedStates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Agency,USICA)”②族别差异1954年“布朗案”,公立学校才最终取消了种族隔离体制。琳达·布朗是一位8岁的住在堪萨斯州托皮卡的黑人儿童,她与姐姐泰瑞·琳每天都要沿着石岛铁路调车厂走一英里的距离到公共汽车站,然后搭车到距离家里有五英里之远的黑人学校蒙罗小学去上学。琳达·布朗尝试取得离她家较近的萨姆纳小学的入学许可,以免受通勤之苦,却被托皮卡教育局基于种族的因素驳回入学申请,原因是萨姆纳小学是只供白人孩子就读的学校。琳达的父亲奥利弗·布朗请求托皮卡地区的全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的帮助,赢得了众多有着相同背景的家长们的支持,一起提起集体诉讼,要求教育局停止种族隔离的政策,使黑人学生享有与白人孩子同校学习的权利。地方法院引用“隔离但平等”的原则,认为教育局的种族隔离措施不违反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同等保护权。诉讼失败后,全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不满此判决而上诉至最高法院。③性别因素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家贝蒂·弗里丹(BettyFriedan)领导的女性争取解放运动。《女性的奥秘》:“女人应该能够毫不羞愧地自问,‘我是谁,我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她如果想在丈夫孩子之外拥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不应觉得自私或神经不正常。”这本书是女权运动的里程碑式著作。〔美〕爱德华•T•霍尔《无声的语言》(1959)汪琪《文化与传播──世界村里的沟通问题》(1982)(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2.定义跨文化交际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先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以研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在相互交际中的文化、语言、交际行为之间的互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应用学科。3.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对象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第二章文化第一节文化的概念、要素一、什么是文化?“文”通“纹”,原指各色交错的纹理。“物相杂,故曰文。”(《易·系辞下》)“五色成文而不乱。”(《礼记·乐记》)“文,错画也,象交叉”(《说文解字》)“文”又引申为多种含义:a)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b)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与“质”、“实”对应。《尚书·舜典》疏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c)美、善、德行。如“礼减两进,以进为文。”(《礼记·乐记》);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化“化”,本义为生成、改易、造化。《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化”连用(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卦·象传》)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汉.刘向《说苑·指武》)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人类生活的任何一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就是说,文化决定了人的存在:表达自我的方式(包括感情的流露),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规划和建设城市的方式,运输系统的组织和运行,以及经济与政府的关系和发挥作用的方式。然而,……正是这些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最明显、又习以为常的、也是研究得最少的文化侧面,以最深刻和最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包括政治、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建筑等一切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产品。二、文化的要素1.认知体系它是指人对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包括感知、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艺术、伦理道德、审美观念等。2.规范体系它是指社会规范,及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两种,一是社会明文规定的准则,如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宗教教义等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二是约定俗成的准则,如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3.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彼此结成的关系,是认知体系和规范体系产生的基础;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4.物质产品它是指基于人们生存或求知的需要,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环境以及由此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是文化的具体有形部分,具有物质性和工具性。5.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尚书传》云:“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乌鸣地上无好音。”玛雅文明遗址卡拉克穆尔(Calakmul)发现了一组玛雅壁画及象形文字。第二节文化的特征一、人类活动的创造物二、文化具有后天习得性1.通过环境习得文化日本人在说什么的时候,几乎没有一边作手势,一边晃动肩膀的姿势,可是,如果变成美国人,他们则一边伸开双手耸动肩膀,一边说话。同样地具有日本人血统,然而却出生在美国,并且在美国养育成长的第二代日本人,则仍然显露出美国人式的耸肩姿势。2.通过熟语习得文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朋友要慎重,应结交好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指人做事情没有长性,不能持之以恒)“三顾茅庐”(表达诚心诚意地邀请)“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指分不清好坏)“吃软饭”(专指巴结女人,花女人钱的男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美国谚语)“信任和真实比什么都重要”(美国谚语“父亲的教导无所不在”(非洲谚语)“智慧赛过珠宝”(犹太谚语)“即使桥是石头建的,也要注意安全。”(韩国谚语)3.通过大众传媒习得文化美国学者亚当·格林菲尔德:10年前,大多数的人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来获得信息;当下,我们通过电脑、手机连接互联网来获得信息;未来,当我们的汽车、微波炉甚至脚上穿的鞋子都能成为网络接收终端的时候,我们将真的实现信息接收的‘无时无刻’和‘无所不在’。三、文化具有系统性1.纵向传承性纵向传承性是指文化靠文化成员世代传承,以避免消失。《东国岁时记》(1849年):男女儿童取菖蒲汤抹面,皆着红绿新衣,削菖蒲根作髻或为寿福字,涂胭脂于其耑,遍插头髻以避瘟,号端午妆……又按《岁时杂记》端午刻蒲艾为小人或葫芦形带之辟邪,今俗之浴蒲插菖盖昉于是。2.横向联系性四、文化具有多样性美国人吃牡蛎不吃蜗牛;法国人吃蜗牛不吃蝗虫;祖鲁人吃蝗虫不吃鱼;犹太人吃鱼不吃猪肉;印度教徒吃猪肉不吃牛肉;俄国人吃牛肉不吃蛇肉;中国人却吃蛇肉……五、文化具有趋同性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发明与发现层出不穷,成为顺序相成的各个阶段的标志。同时,各种社会制度,因与人类的永恒需要密切相关,都是从少数原始思想的幼苗发展出来的,它们也同样成为进步的标志。这些制度、这些发明与发现,体现并保存了迄今仍然可以说明这种经验的一些主要事项。将这些事项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在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可看出在相似的社会状态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路易斯·亨利·摩尔
本文标题:延边大学跨文化交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2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