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十六课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目标: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了解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低;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的措施。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对社会事物的关注和敏锐的观察力。教材分析:“可持续发展”分为三个框题。第一框题“控制人口,提高素质”讲述了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第二框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讲述了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环境的现状,使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三框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讲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教学重点、难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教学准备:查找资料,备课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控制人口,提高素质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唯一正确的途径;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分析、总结的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增加人口忧患意识。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用图片、视频导入展示系列反映超生多生的漫画以及地球不堪重负的图片,向学生直观的展示我们面临的人口问题。问题:1.小品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重男轻女、多生超生)2.多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不能安稳地生活、贫困)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主题教学环节一: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一):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呈现几张体现我国人口众多的图片,如长假旅游、春节回家、招聘会等。这些景象大家一定很熟悉。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人口已达129533万人,其中大陆人口126583万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相当于美、英、法、澳、意、通过图片和数字让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数字使学生更加清晰认加、日7个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2倍,超过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洲的人口总和。到2005年1月6日,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达13亿。据统计,我国每两秒钟出生一个婴儿,每天大约出生5万人;每年出生1900万人,减去死亡人口,每年净增人口约1300万人,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的人口。问题: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人口现状有什么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二):人口素质偏低。呈现一组反映我国人口素质的数据。中国2000年美国1994年加拿大1991年日本1990年阿根廷1991年大学程度以上(%)3.646.521.420.712.0文盲、半文盲(%)6.720.61.00.35.7问题:这组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状况具有什么特点?(人口素质偏低)识到我国人口现状教学环节二: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1.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让学生看教科书中反映我国城乡人口比例的图,总结我国人口的特点。2.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让学生看下表,从中总结我国人口状况的又一特点。年份200020102020203020402050老龄人口所占比例(%)9.811.7515.521.925.127.43.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人口密度(人/平方米)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5049其余50962204.探究我国人口状况的其他特点。学生根据教科书中的图表,总结我国人口状况的其他特点,如性别比例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掌握我国的人口状况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设想象当自己35岁时(约203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从而感受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最后总结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基本特点)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其他特点)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教学环节三:人口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讨论:有人说,人是劳动者,是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人越多社会发展就越快。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人一来到世上首先是消费者,年龄增长后,才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到了晚年、丧失生产能力之后,则又成为消费者。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有些人终生是消费者而永远不能成为生产者,如严重身体残疾者。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资源,但是人口本身并不是人力资源,而只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只有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适度人口及其增长才能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而产生社会财富。如果人口增长过快,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并导致一系列恶果。问题: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并呈现一组反映我国生存资源的数据。总量人均量与世界水平相比与其他国家相比水资源2.8万亿立方米第4位2400立方米第88位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1/4美国的1/5,加拿大的1/40耕地123万平方千米第6位约为933平房米第67位居世界平均水平1/3美国的1/6,俄罗斯的1/8,加拿大的1/15森林174.9万平方千米第5位人均约为133平方米第121位远低于世界人均600平方千米水平草地第3位几十位以后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5总结:人口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活动:算一算我国人均GDP。注意在讨论过程中肯定学生观点的合理之处数据能给人直观和深刻的印象通过活动进一步感受我国人口压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居世界第六位,人均1100多美元(人口13亿)。如果我国人口是新中国成立时的4.5亿人,那么人均GDP是多少?如果我国人口与美国一样是2.6亿,人均GDP又是多少?教学环节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规定。据全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统计,1998年出生的婴儿中,城市街道独生子女的比率为89.3%,而乡镇独生子女比率为48.4%,农村的多子女率明显高于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在农村更为突出。因而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增强人口忧患意识,自觉做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者和严格的执行者。宣传和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在讲课时也可以解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含义课堂小结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人口问题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目前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总结第二课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活动导入教师(拿出一双一次性筷子):有人计算过:一棵生长30年的大树可以制作5000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是由日本人发明并使用的,但日本现在却不生产一双一次性筷子,中国是世界上一次性筷子的最大生产国,猜一猜我国每年生产了多少一次性筷子?(板书:48000000000)480亿双!假设我们中国13亿人口中有6亿人每年用掉10双一次性筷子,那么要砍伐多少棵生长期在30年的大树?计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从一个微小的生活细节引入资源话题教学环节一:我国的资源国情1.通过数字感受我国的资源国情。呈现一组反映我国资源国情的数字。我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目前,世界上可被人类利用的150多种矿产中,我国已初步探明储量的就有137种;我国有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居世界第三位。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人均淡水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人均森林蓄积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煤炭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7%;人均石油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64%;人均铁矿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9%;人均铜矿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9%;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只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左右。我国人均耕地大约1.4亩,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中的排名为:土地面积:110位后;耕地面积:126位后;草地面积:76位后;森林面积:107位后;淡水资源:55位后。问题:看了上述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怎样的?(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2.开展“节约资源我能行”的专题活动。利用一组数字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学环节二:我国的环境1.学生课前分小组进行主题探究活动(针对教科书中提出的10大环境问题),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过程略)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参与状况2.开展“保护环境我能行”主题活动。活动教学环节三: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具体保护措施见教科书第122~124页的内容。学生阅读下面的资料,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环境恶化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又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冲击。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全国城市大气总悬浮微粒浓度年日均值为320微克/立方米,污染严重的城市超过800微克/立方米,高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近10倍。水污染非常突出。全国7大水系近一半的监测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超标。据对15个省市29条河流的监测,有2800公里河段鱼类基本绝迹。淮河流域191条支流中,80%的水呈黑绿色,一半以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沿岸不少工厂被迫停产,一些地区农作物绝收。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加剧。全国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的噪声环境中。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积70亿吨,每年仍以六七亿吨的速度增加,垃圾“围城”现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达1.5亿亩以上。危险废物大多未得到妥善处置,随意堆放,形成重大环境隐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些地区盲目发展污染重的企业和不合理地开发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致使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陷入人畜无饮水、草木难生长的境地。讨论:我们应如何保护环境?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因此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上课堂小结保护资源、改善环境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践行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落实在行动上第三课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故事导呈现百荷花和池塘的谜语故事,学生猜谜语,体会环境通过谜语引入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我们的应采取的措施。有一则法国的儿童谜语是这样的:有一种百荷花,它每天的生长速度是自身的一倍,当她覆盖整个池塘的时候,池塘里的生物就不能生存了。现在它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人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挽救池塘呢?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了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人虽然只有一天时间来挽救池塘,但是,毕竟灾难到来之前,人们已认识到这个问题,若及时采取行动,还是可以补救的。导学生懂得我们现在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
本文标题: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十六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2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