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教育学考核要求绪论【识记】“教育学”的概念。【识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识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领会】教育学创立的条件;(辅导书P11)【领会】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领会】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1)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4)制度教育学(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6)批判教育学(教材P15—P21)【领会】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识记】“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识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个概念的含义。(1)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2)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是教育的对象。(3)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以上三种要素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规定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领会】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1)原始教育:一,教育水平低。二,教育没有阶级性。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2)古代教育:1。奴隶社会及其教育:一,古代学校的出现(最早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我国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目的是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以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封建社会及其教育: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二,学校教育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3)现代教育:1。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第2页化科学知识。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四,师生关系民主化。五,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领会】现代教育的特征(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第二章学校【识记】学校的定义。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组织形式。【领会】学校制度的发展;【领会】学校的公益性特点。公益性特点:学校与企业对比:设置目的不同,手段不同,与政府关系不同,产出不同。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具体体现在(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识记】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领会】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每一个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都会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识记】管理的概念;所谓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组织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期目标的过程。【识记】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方法(3)思想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教材P92—P93)【识记】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P93—P94【领会】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这四个功能。P87—P89【领会】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只有经过评估才能量化并加以比较,才能成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因此绩效评估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的总体目的在于提高绩效。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增强学校教职员工的公平感和成就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他们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工作P90—P92【领会】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P94—P96【领会】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辅导书P46)第三章学生【识记】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第3页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辅和论(辅导书p52)【领会】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对教育的影响。(辅导书P59)【识记】皮亚杰关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皮亚杰,在于明确揭示了儿童主体协调机制在连接刺激与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突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杜威,在肯定儿童主体性的同时,指出了环境条件的特点对儿童主体发展的意义,提出对环境,尤其是对教育这一特殊的儿童生活环境的改造与控制,使其能适应儿童发展的倾向,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领会】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辅导书P58)【识记】儿童个体发展的定义。儿童个体发展是指儿童在其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心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领会】儿童个体发展概念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的特点;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把握的几项要求。(辅导书P60)【领会】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几个基本原则。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原则:(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第四章教师【识记】教师概念的含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识记】教师地位的含义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其中经济地位主要是指教师职业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的地位,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掌握、传承和展现文化中的地位。【领会】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辅导书P77)【领会】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辅导书P73)【领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辅导书P78)【识记】教师资格分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识记】教师资格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识记】教师资格认定的机构和认定的程序;教师资格认定的机构,是指依法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教育机构。认定程序:(1)提出申请(2)受理(3)颁发证书【识记】教师培训的含义;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识记】教师考核的含义。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领会】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材P146)第4页【领会】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度;辅导书P74)【领会】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辅导书P75)第五章教育目的【识记】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识记】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识记】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价值取向相比,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的性质。此外,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规律也是教育目的制定的重要制约原因。【领会】不同的教育目的论。【领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领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识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领会】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领会】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辅导书P92)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识记】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环境价值,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领会】德育的功能;(辅导书P113)【领会】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辅导书P107)【识记】智育的概念。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领会】智育的功能;(辅导书P110)【领会】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辅导书P108)【识记】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领会】体育的功能;(辅导书P113)【领会】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辅导书P108)【识记】美育的概念。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领会】美育的功能;(辅导书P108)【领会】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辅导书P108)第5页第七章课程【识记】课程的概念。课程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
本文标题:教育学考核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3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