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2013年考研之《教育心理学》笔记1一、考察目标:1.识记与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实验事实。2.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3.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二、近年考点综合分析及考试题型预测:从考纲内容来看,本学科共九章,一、二章是概述,三、四章介绍学习理论,五至八章分别从知识、技能、策略、问题解决四个角度来阐述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讲品德发展,涉及教育中德育层面的心理规律。复习时要理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确立整体观念。在往年的考试中,一、七、八和九部分各所考的知识点不多,大部分考点都在二至六章。下面便对每个知识点的具体情况作一些分析。第一章绪论:共有三大知识点,分别是“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历史发展”,其中以“历史发展”为重点,体型主要是选择题。复习时主要记住历史发展中的若干标志性事件。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共有六大知识点,其中重点是“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体型主要是选择题。复习时,要以重要人物的理论为主。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共有五大知识点。其中重点是“学习的分类体系”、“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罗杰斯的理论”。体型主要是选择题。务必将这部分作为重点来复习。第四章学习动机:共有三大知识点。重点是“学习动机的分类”和“学习动机的理论”。体型主要是选择题或辨析题。第五章知识的建构:共有四大知识点。重点是“知识理解的类型”和“错误概念的转变”。体型主要是选择题或辨析题。第六章技能的形成:共有三大知识点,重点是“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和“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体型主要是选择题。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共有四大知识点,重点是“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和“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体型主要是选择题和辨析题。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共有五大知识点,重点是“能力的基本理论”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体型主要是选择题和选做题,其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很可出选做题。第九章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共有四大知识点,重点是“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和培养”和“品德不良的矫正”。其中,“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很可能出选择题,而“品德形成过程和培养”和“品德不良的矫正”可能出选做题。三、复习建议1.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统考既是对考生本科阶段所学内容的检验,又是对是否具有从事进一步专业研究的潜能的考察。因此大纲中明确规定考核目标为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的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全面复习。教育心理学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相对难度最大,这两年考试中,得分率都最低,是拉分的关键之一。因此一定要重视。不要因为分数不多而轻视,在抓重点(2-6章,每章也都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别)的同时还要注意全面复习。3.知识掌握要扎实、熟练,不能似是而非。大纲规定考核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短,只有具备扎实熟练的基础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非重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邵瑞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潘菽、韩进之教育心理学是促成教育目的之实现的科学——张春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两大任务:教育心理学的交叉性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多维性决定了其研究任务的两重性,具体分为理论探索任务和实践指导2013年考研之《教育心理学》笔记2任务。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任务。首先,教育心理学从学科属性看,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其理论任务应兼顾这两个学科。作为心理科学的分支,其理论任务在于揭示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丰富和发展心理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事实;从教育科学角度看,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还应研究怎样遵循教与学的心理规律去设计教育内容、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提高教育效能、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教育心理学从价值特性看,既有理论学科的特点又有应用学科的特点。作为理论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教与学情境中主体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服务,推动整个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2.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指导任务。教育心理学以研究教与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规律为已任。这既是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中日益彰显的重要任务,又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实际推动力所在。三大功能:描述与测量(方法);解释与说明(理论);预测与控制(实践)[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1)古代思想起源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柏拉图:知识即回忆。亚里士多德: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2)近代思想起源十七世纪,洛克提出白板说。十七世纪,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儿童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十八世纪中叶,卢梭出版《爱弥尔》,提倡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十八、十九世纪,裴斯塔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艾宾浩斯研究学习与记忆。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2)发展时期(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3)成熟时期(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了发展与兴盛的时期,发展起了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中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特别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一)创立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是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初创阶段,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第一个繁荣阶段。(二)迷茫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呈现出忽略自身理论构建,体系不一和内容零散、庞杂、分歧等弱点。2013年考研之《教育心理学》笔记3(三)选择阶段(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主要呈现出两项主要任务:一是对各派理论内核的选择和研究领域的选择、拓展。二是学科体系的重构。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是:内容开始趋于集中,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着有效教与学而组织的。以人的学习与发展为理论基础,以教与学过程的科学研究资料为事实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从内容上说,教育心理学将包含有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发展理论、教育社会心理学理论相互联系的五大块;从理论上来说,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共同充实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四)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整合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发展趋势。回顾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的历史轨迹,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发展选择“统一”是艰难的,然而选择“整合”是现实的、必然的。所谓整合就是从学科的对象出发,融合各相关研究之长,强调整体实质上的一致,求同存异,淡化学派之争。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整合趋势日益明显,表现为以下几种倾向:(1)理论构建的综合化倾向:吸取各家各派理论观点的精华,综合构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2)研究取向的整体化倾向:从教与学的整体出发,拓展研究领域,探讨构建完整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3)研究方法论的本土化倾向:主张立足本土本地的研究,突出文化影响和民族特色,致力于构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1)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景范式转变。(2)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3)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4)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折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与生态、人文与科学的结合。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1)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又具有阶段性。(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次次序的,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4)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5)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6)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2、教育应该遵循的规律教育的发展应当遵循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既要看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注重选择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要考虑认知发展的连续性,教育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效果。(二)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1、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2013年考研之《教育心理学》笔记4个体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变化体现出一般规律。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解决过程就是人格发展的过程:婴儿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儿童早期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学前期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学龄期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青年期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成年晚期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2、教育应遵循的规律埃里克森这个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维性的,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因此,教育要注意根据个体人格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个体解决心理危机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个体的人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同化——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主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顺应
本文标题: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3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