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1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商时代2我国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小学教育是在1904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不包括协调性4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5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6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壬戌学制7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8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9“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1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12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13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4信息论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15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课程评价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17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18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以改进工作为目标的教育评价是形成性评价19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20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造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21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感受、参加、养成22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三个方面23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4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2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26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27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普及义务教育28基础型课程注意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是指读、写、算29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3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31教育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是构思与设计32教育科学研究的展开环节是组织与实施33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是改革34教育科学工作者必须把为学生发展服务作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和依据35教育科学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36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整个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工作之一是研究课题的选择37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比较法38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39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4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教学监控能力42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产生于夏代43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44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4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技进步》46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47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48《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现有重要影响的是环境5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和观念文化51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52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生物起源说5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格赛尔54197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55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56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是苏格拉底57在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58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59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的特点6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61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教学等科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是形式教育论6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63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6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到:“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是强盗。”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6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66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7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实用律68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中等水平69“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71学习程度需达到150%,学习效果才最佳73“建国为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7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维果斯基7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77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定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80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是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趋避冲突83在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84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85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86衡量一个人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行为87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律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学习88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89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迁移90许多人利用早上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不受前攝抑郁的干扰9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适应现象9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性格98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审美需要9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100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了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刺激泛化101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125102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概念学习103按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的成熟年龄事3岁左右105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消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负强化106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10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108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开始的109我国现行法律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110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113关心教好每一堂课,关心班级大小、时间、压力等问题,说明教师成长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116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117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形成中师、师专、本科118教室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119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精神120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教育家型教师121优秀教师的前提是合格教师122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专业成长期123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专业成熟期124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到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125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126在职教育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127入职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1什么是小学教育答: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教育。2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答:小学教育在内的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及型(2)基础性(3)强制性3试分析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总任务是通过对全体少年儿童的教育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并通过教育使少年儿童形成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2)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①根据其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②培养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4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答: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包括小学教育在内的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要是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5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创造力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通过教学,还可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6简述我国小学课程设置的要求答:对于小学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2)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3)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7试分析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答:(1)改变课程过于
本文标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3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