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梁慧莲单位:乐山市牛华中学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科目:教育科研方法考试分数:2013年9月22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教育科研方法姓名梁慧莲单位乐山市牛华中学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年9月22日题号分数签名12345678910总分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教育科研方法试卷(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文献答:教育文献是指一切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资料。2.产品分析法答: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3.研究的信度答: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通常指研究的可靠性,即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4.自变量答:自变量是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故也称作实验变量、刺激变量、原因变量。5.现场实验答:指社区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社区(一定区域内的人群)或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抽取样本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答:较常见的抽样错误有如下几种:1).确定的总体不正确在抽样时如果确定了不正确的总体,那么不论具体抽样的方法怎样正确,都不会得到合适的样本。如,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小学教师的工作量问题”,而我们在抽样时,把城市的小学教师作为抽样的总体,只是在这部分人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显然,这个总体对于这个研究课题来说范围就缩小了,抽样的样本也不能代表所有的小学教师。因此,在抽样之前要准确地确定研究的总体。2).选取过于小的样本,给统计分析造成困难样本的容量要与具体的研究方法相适应。如果样本太小,就会影响研究的效果。在抽样之前先要认真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煳所需样本的大小。样本过大会造成浪费,样本过小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3).选用自愿者为被试,对研究效果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有时在研究中选用了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应该事先做一些分析,确定这些自愿者与非赵愿者是否有明显差异。如果存在某些明显的差异,就可能影响研究的效果,这时就应该放弃以自愿者为被试。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则可以采用。4).采用了不恰当的抽样程序抽样中如果不按正确的抽样程序做,也会影响样本的可靠性。如,简单随机抽样是运用随机数表来确定样本,如果没有随机数表,而指定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就可能不具备代表性。2.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可以有哪些方法?答: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可以有以下三种:(1)条件描述法条件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现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做出规定,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即规定某种条件,观察产生的结果。。(2)指标描述法指标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做出规定。(3)行为描述法行为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动作特征进行描述,对可港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3.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应包括哪些内容?答:研究计划大体上涵盖如下一些内容:1).课题名称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研究内容4).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6).文献综述7).研究方法与设计8).研究进度9).成果形式10).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11).经费预算12).参考书目与附录以上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正式的、严格的研究计划所应包括的内容。在实际撰写研究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研究的目的等对此做适当的增删或调整4.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什么要求?答:问题的前后次序及相互间的联系,会影响到被回答者对问题的回答,甚至影响到调查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问题的排序有下列常用的规则:(1)被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比较生疏、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问卷的头几个问题一定要相当简单,回答起来相当容易,这样就可以给回答者造成较好的感觉:完成这份问卷很方便,有利于他们继续填答下去。(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如果开头的一批问题能够吸引被调查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问卷调查工作将会十分顺利,质量也会比较高。反之,则容易导致被调查者产生自我防卫心理,甚至产生反感,使调查难以进行下去。(3)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由于开放式问题提拔需要回答者较多的思考和书写,所以,回答开放式问题所用的时间要长一些。如果问卷一开始就提出开放式问题,当回答者发现他答完前边问题的一部分就花了10分钟时间,他就会感到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填完这份问卷。(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问卷中的问题大致包括行为、态度和个人背景资料三个方面的内容。行为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有关客观的、已发生的、具体的事实,容易回答。而态度方面的问题涉及回答者的主观因素,宜放在后一些的地方。个人背景资料问题虽然也是事实性问题,但由于它们是除了姓名以外的有关回答者本人特征的全部信息,若放在开头部分,即使封面信中说明了不记名,但一上来就问这些特征,人们的潜意识中仍免不了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防卫心理,影响到问卷资料的真实性。(5)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从时间框架来说,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来提出问题。既不要颠倒也不要打乱。即把询问同一方面事物的问题尽可能地排在一起。否则会破坏回答者的思路和注意力5.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1)告诉研究者本领域内已经做了哪些工作(2)确定和限制研究课题与假设(3)提供对研究有益的思路、方法或修改意见(4)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材料。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举例说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答:变量间的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相联系的性质,它们主要有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虚无关系三种类型。(1).相关关系如果说变量x与变量y有相关关系,意思就是它们一同起变化,即x有变化、y也有变化,反之也一样。例如,“声望随着权力的变化而变化”,这里面的声望和权力就是一种相关关系,一个声望很高的人一定也有很大的权力,但这里没有提示,是由于权力而获得声望,还是由于声望而获得权力。也就是说,在相关关系中,一般无法区分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如果一个变量值得增加伴随着另一个变量值的增加,或者一个变量值的减少伴随着另一个变量值的减少,则这个关系称为正相关,或称直接相关。一个变量值的增加,伴随着另一个变量值的减少,则这种关系称为负相关,或称逆相关。例如,“交往次数的增加伴随着感情的增加”,那么交往与感情就是正相关的。“现代化的提高伴随着人们直接交往的减少”,那么,现代化与交往就是负相关的。(2).因果关系在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中,如果明确说明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这种关系就可以称作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就是“因x的变化导致了y的变化”。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x和y有相关关系;(2)x、y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3)x的变化在时间上先于y的变化。例如,如果说“社会整合程度影响越轨行为”,那么,首先“社会整合(社会组织中一个人与大多数人相结合的程度)与“越轨行为(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之间是相关的,它们共同起变化。其次,假如控制其它可能与“越轨行为”相关的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别等),“社会整合”与“越轨行为”也仍然是相关的。最后,在时间上“社会整合”的变化先于“越轨行为”的出现,由此可以认为这种关系是因果关系。(3).虚无关系虚无关系说明从某一变量的变化很难预计到另一个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生变化的。例如,性别和人才之间毫无关系,从性别的差异种,很难预测处他(或她)是否能够成才。换言之,虚无关系表明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不存在共变关系。在数据的统计分析中,通常要对虚无关系(虚无假设)进行验证,如果虚无假设被否定,那么对命题中各变量的关系,就给予了更令人信服的证实。2.如何理解个案研究的特点与不足。答:就教育领域而言,个案研究(casestudy)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个案研究法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单一性,个案研究对象首先必须是个人或个人组成的团体进行研究,对象具有单一性、具体性,主要研究个人的行为、心理、个案研究可以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2)、研究目的的针对性: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对对象进行矫治为目的,任何个案研究的目的都是通过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形成的问题的根源,以更好地有针对性的矫正。(3)、研究过程的精细性:对象少便于更好地认识对象的现状,真实实际的状况,准确把握研究对象的特点,便于研究者有针对性的矫正训练措施常常通过归纳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纵向、横向的分析,进而归纳出一般结论。(4)、研究对象的长期性。但也有去局限性,主要不足是:(1)、由于对象数量较少,代表性相对较差,因此难以从个案中得出普遍性的规律与结论,而且依据个案研究得出的结论的实适用性也易被人怀疑。(2)、个案研究一般只能提示对象的类型特征,常为贯性的分析,因此分析的方法难以标准化,容易作出主观、不精确的结论。个案研究的运用,一方面强调对个人个案做详细的追踪研究,另一方面对集体性或组个案做统一分析,这种个案研究常被称为集体性、系统性的个案分析法。其对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研究十分有益(首先其是仔细的、系统的个案分析和集体材料的结合,既有纵深的研究,又有可靠的概括,更有说服力;其次,复杂的心理活动不是一、两个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此研究时间较长工作较细,能反应出在一定环境下的变化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第三,此方法采用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的研究方法,综合的使用了调查、观察、谈话,作的分析和教育性的自然实验,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是一种比较全面、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特教研究中提倡个体或少数的个案研究与集体性、成组的个案研究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个人个案研究中的不足。3.如何对教育实验研究中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答: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额外变量等等,教育实验变量控制即无关变量的控制,是指控制那些在教育实验中应保持恒定的变量。教育实验中,为了探索因果关系,证实确实是自变量X导致了因变量Y的变化,就必须排除外来的无关变量的干扰,保证各方面变量平等,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可靠的。教育实验中无关变量很多,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实验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方法。教育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有:(1)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消除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采用随机方法来选择和分配被试能有效地控制被试间的各种差异。(2)设置控制组。在实验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组,对两个组同时进行因变量的观测(包括前侧和后侧),能较好地排除或恒定成熟对实验中因变量的作用。(3)采用“双盲法”。所谓双盲法,即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4)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对这些难以完全消除的无关变量,研究者可以设法将其恒定,即在实验的各个组别、各个阶段使其保持不变。(5)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在设计中根据对无关变量控制的需要来设计操作自变量的具体方法、设计实验程序、进行时间分配,这能较好地进行无关变量的控制。(6)控制资料统计过程。研究者按照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并规范程序统计和结果处理,能减少统计误差,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四、计算与设计题:(任选一题,10分)1.已知甲生的语文成绩为84,数学成绩为90,历史成绩为72;乙生的语文成绩为92,数学成绩为76,历史成绩为80。但若按“语文﹕数
本文标题:教育科研方法试题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4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