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我国现代民间金融问题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现代民间金融问题研究姓名:田海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袁远福20060401我国现代民间金融问题研究作者:田海霞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邓大才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与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化-人文杂志2004,(5)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是人们在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变迁.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历史就是民间金融主体追求获利机会而变迁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体制内金融撤离农村,农村金融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民间金融趁机崛起.农村民间金融的体制外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需求问题,但是也不可避免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按照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理论,国家应该对民间金融因势利导,逐步制度化,纳入国家金融监管范畴,完成农村金融制度的诱导过程.2.期刊论文李伊茗制度变迁下的民间金融法治化-法制与社会2010,(17)我国金融制度发展的不均衡性孕育着现存制度下的巨大潜在利益空间,诱致性地促动了民间金融制度的自发产生.民间金融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存在产生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引导、规范民间金融使其走上法治化的道路,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拟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民间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分析其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并探索其法治化的路径.3.期刊论文张燕.杨依凡.杜国宏.ZHANGYan.YANGYi-fan.DUGuo-hong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变迁中的法制化需求-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它的发展历史是民间金融主体追求获利机会而变迁的历史.农村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的需求问题,与正规金融相比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民间金融的发展.然而,民间金融作为体制外的一种发展模式,由于缺少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正常的监督和管理,还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行为,因此,国家应该对民间金融因势利导,逐步使其法制化.4.期刊论文汪琴娅我国民间金融的制度变迁研究-中国城市经济2010,(5)民间金融作为一种提供金融服务的经济制度,与正规的金融制度相比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变迁应坚持半自愿半政府的原则,循序渐进构建多层次的民间金融体系.本文拟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我国民间金融制度产生的机理、存在合理性以及变迁的路径和方式.5.期刊论文宋冬林.徐怀礼中国民间金融的兴起与发展前景:温州案例-北方论丛2005,(1)温州案例的研究表明,随着以温州为代表的民间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内生于中国体制外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制度已成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事件.民间金融是在中国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它作为一种市场化融资制度安排为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体制外金融资源支持.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参入WTO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竞争格局的变化,民间金融必将以其制度优势及强大的制度示范、扩散效应,对中国国有银行的制度创新乃至中国金融制度的变迁产生积极的影响.6.学位论文陈翊温州民间金融制度的变迁和发展方向2005在温州模式下,民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巨大,这一点可以从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作用中看出。而理应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的金融体系,却没有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信贷支持作用。面临巨大资金缺口的民营经济,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内生出民营金融这一创新的制度安排。温州自古以来是民间金融兴旺之地,民间金融经历了非组织化——半组织化——准组织化等阶段,主要形式有合会、民间信贷、地下钱庄、城市信用社、基金会等。文章分析了温州民间金融历史变迁的制度性因素,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的多元性和民营性与金融的单一性和“官营性”是区域民间金融产生制度性变迁的直接诱因。与此同时,区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资本积累规模的迅速扩张,为温州民间金融进一步的制度性安排和创新提供了可能性条件。民间金融之所以在温州会蓬勃发展,有其内在的金融深化的因素。一方面,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金融有其存在的天然土壤。温州经济有显著的专业化特征,专业市场资金供求时效性强,居民手中有大量闲置资金可满足其需要,传统地域文化又使得居民比较热衷于用民间借贷追逐较高的资金回报率。另一方面,从中国的金融政策来看,中国长期实行金融约束政策,期望通过为银行设定租金产生刺激金融深化的效应。但金融约束政策在温州并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造成金融抑制,大量农村资金向城市、外地流出,本地资金供求进一步紧张。因此,民间金融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中自发性的金融自由化趋势,缓和了农村正规金融的抑制效应,填塞了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的鸿沟。但风险和机遇同在。民间金融从诞生始就一直伴随着风险。分析原因,民间金融一般在有限的熟人区域内运作,克服了信息不对称,也制约了活动范围,没有相应的内部管理,导致应对风险能力弱。民间金融组织有趋利性,但机制不完善,又无法退出,因而风险极大,一旦爆发涉及面很广。温州历史上几次“会案”就证明了这一点。从制度上看,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互动调整是温州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地方政府的默许为民间金融变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民间金融也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档次,完善组织形式,力争发展成为具备完善组织结构、产权清晰、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经营机制市场化的民营金融阶段。目前,温州市民间资本充裕,但对经济增长作用趋向低效化;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民间借贷又趋向活跃,这为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该文的最后部分讨论了在温州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所需考虑的几个问题: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温州民营金融的定位和产权问题;温州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与民营金融机构特有的利率形成机制问题;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7.期刊论文张燕.冯营丽.ZHANGYan.FENGYing-li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基于农村社会资本视角-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8(1)农村民间金融是建立在农村社会资本基础之上的,随着农村社会资本结构的变化,农村民间金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带来相应的制度变迁.文章从农村社会资本角度来研究农村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从非正式制度层面与制度层面寻求使其健康发展并且为农村经济作出贡献的路径安排.8.学位论文金军我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2007民间金融是指不受官方监管的各种投资和资金借贷活动。从现实情况来看,民间金融的存在弥补了正规金融的某些不足,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升金融体系效率、完善地方信用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时间以来,民间金融在我国基本上被列为地下金融,一味地进行整治,企图用行政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问题,实践证明并不成功,出现了“整”而不倒,“治”而不顺的局面。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对民间融资的调查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约为9500亿元,占GDP的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在体制外循环,蕴含着很大的金融风险。况且我国加入了WTO,我国的金融业也于2006年底全部对外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维护我国正常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实力,必须对体制外循环的资金进行规范和整顿。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渐进的体制变迁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城乡经济和金融发展极不平衡;同时,多种所有制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营层次并存的情况在我国也将长期存在。为此,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分布在广阔农村的农户,由于其自身的一些弱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通过正规金融部门获得庞大资金需求的满足,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求助于民间金融。这是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原动力。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民间金融将长期存在下去,是我国金融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首先界定了民间金融的内涵,指出民间金融在我国金融体制变迁中的作用,然后以徐州为例,结合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具体措施。9.期刊论文苏丹.王喜梅.SUDan.WANGXi-mei经济与金融的互动——温州民间金融的制度变迁-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温州经济特色首先催生了民间金融,民间金融的迅猛发展反过来又不断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输血供氧,因此,民营经济孕育了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又助推了民营经济,二者相互依存.目前要规范民间金融使其成为民营小型企业的融资主渠道.10.学位论文丁昌锋民间金融定价的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2005民间金融问题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它往往既是金融创新的源泉,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初始状态。国外的民间金融一直非常活跃,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不管政府的态度如何,民间金融活跃的现实也是不容置疑的。当前,民间金融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政策上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民间金融的定价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讲述民间金融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以及民间金融的范畴研究。本文认为,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形式的发展,来考虑金融形式的规定;不应当把民间金融作为官办金融的对立范畴提出来,而应该以是否符合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来判断是否属于民间金融。本文认为,凡没有经过国家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种金融组织形式和金融市场都属于民间金融范畴;第二部分是民间金融的定价理论综述。由于存在着正规金融部门的管制和压抑,而且正规金融部门的利率是扭曲的,民间金融部门一般具有较高的利率水平;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不同,是一个高风险市场,民间金融较高的利率水平中,还包含着民间贷款人对更大风险预期的“贴水”。民间金融利率高于正规金融的具体原因,当前理论界运用不同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原理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包括:(一)克服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信息经济学的解释;(二)进化博弈论的分析视角;(三)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制度贴水与系统性风险;第三部分是民间金融的理性定价模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民间金融的市场结构分析,主要是对民间金融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二)民间金融的理性定价模型中,通过分析民间金融借贷双方的预期收益,以及借贷合约均衡存在的必要条件,构造了一个最优规划问题,对此最优规划问题的解的分析,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民间金融利率决定的某些要素和含义;第四部分是民间金融定价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中国的民间金融利率——中国的轮会利率的案例分析,展现民间金融利率制定中的结构之谜。基本思想是:对于同一会员应当同时考虑其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前者适用单利计算,后者宜适用复利计算,但需要统一运用现值分析法(PV)计算,也就是说应当以各会员得会的时间为其借贷利率的现在时。这部分内容包括:(一)中国的轮会及其会单分析;(二)中国轮会的利率水平,这里需要分别以单利和复利区分轮会的存款利率和轮会的贷款利率;(三)中国轮会存贷款利率的综合分析,结论是:对于债务人而言,加入轮会就意味着购买了一份看跌期权,相反,债权人则买入了一份看涨期权。双方互相博弈,就是以货币本身的贬值抑或升值为选择,最终实现套期保值。如果出现货币升值,也就是通货紧缩,则为货币“看涨”;相反,如果出现货币贬值,也就是通货膨胀,则为货币“看跌”;第五部分将理论分析落脚于民间金融定价的经济学意义,也就是民间金融的定价与制度变迁的结合,该部分以“边际贷款成本”为问题的切入点,认为对民间金融的发展演变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其边际贷款成本,结合金融中介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提出一个理论“假说”:民间金融组织较之现代主流金融组织不具备显著和完全的规模经济特点,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基于包括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环境和经营共识等因素变化在内所引致的制度变迁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
本文标题:我国现代民间金融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