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建筑结构防水继续教育培训教案.
2014年重庆市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概要•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培训原则:解读技术要领•学习要点及方法:掌握: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灵活运用基本原则、规避常见谬误;理解:常见防水体系特点及细部构造做法;了解:防水技术发展动态及常见渗漏水治理方法;参考:延伸阅读,拓展思路。概要•目录:1地下建筑防水概述2设计总则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4防水系统设计5排水系统设计6构造层次7细部节点8渗漏水治理概要参考书目: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之九)《建筑防水》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教材编写组编张道真主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2009版)《规划建筑景观》1地下建筑防水概述-理解•1.1防水系统的作用•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的可靠性,后者又可细分为耐久性、适用性和安全性。—案例•地下建筑防水系统:“不渗不漏”,对结构的耐久性及工程的安全性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病害形式:霉菌引起的“病态楼宇综合征”、地下氡污染等;氯离子侵入引起钢筋锈蚀、碳化、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冻融循环破坏、体积变形(干燥收缩、化学收缩及碳化收缩等)造成的开裂等。1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1.2地下建筑防水工程的特点•1外部环境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腐蚀性介质含量、地基基础形式、围护结构施工工艺等都是影响防水系统选择因素,无风雨侵蚀、紫外光辐照及酸雨腐蚀等不利环境因素。•2设防要求依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程度划分等级、给出防水系统的合理使用年限及对应的防水措施。除一级设防以外,可以有渗漏,但对量有明确规定。•3防水措施地下防水工程必须坚持以混凝土结构防水为主,刚柔结合。迎水面设防和背水面设防两类。1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1.2地下建筑防水工程的特点•4施工工艺•以明挖法为主。•采取外防外贴(涂)的做法。“贴”的工艺主要适用于卷材防水层,“涂”的工艺主要适用于涂膜防水层。•外防内贴的做法,除了受施工作业空间限制而不得不采取的盖挖逆筑法、预铺等场合之外,现已不多用。•外包防水系统作用的基础—防窜水。1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甩槎接槎图1卷材防水层甩槎、接槎构造(外防外贴)1-临时保护墙;2-永久保护墙;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卷材防水层;5-水泥砂浆找平层;6-混凝土垫层;7-卷材加强层;8-结构墙体;9-卷材加强层;10-卷材防水层;11-卷材保护层1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图2防水涂料外防外涂构造做法1—保护墙;2—砂浆保护层;3—涂料防水层;4—砂浆找平层;5—结构墙体;6—涂料防水层加强层;7—涂料防水加强层;8—涂料防水层搭接部位保护层;9—涂料防水层搭接部位;10-混凝土垫层1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1.3地下建筑防水范围2设计总则—理解•1基本原则以混凝土结构防水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2简化建筑物平、剖面设计,能减则减,能并则并(如下图);结构则主要是减少变形缝、后浇带、施工缝的设置数量,以超前止水代替传统后浇带。2设计总则—理解•3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发展、做到:•(1)合理选择结构配筋。在满足所需配筋率的条件下,宜按直径较小、间距较密的原则配置钢筋;•(2)通过原材料质量控制、调整配合比、掺外加剂等措施,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开裂;•(3)施工时应严格遵守搅拌、运输、浇筑、拆模、养护等各道工序的要求,减少裂缝发生。2设计总则—理解•4以柔性外包防水系统解决主体结构的防水、防护,减缓或解决水对结构的侵蚀、氡气的污染。一旦地下空间防水系统出现问题,渗漏水治理难度较大,且治理后防水效果也可能显著降低。•5当地下室上部荷载及自重小于浮力时,应考虑增加抗拔桩、抗浮锚杆等抗浮措施。考虑到抗浮锚杆(索)目前尚无成熟可靠的细部节点处理措施。•6注重做好排水设计,具备自流排水条件的考虑设置自流排水系统,尽量减少机械排水以防水土流失,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2设计总则—理解•7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对地表水采取排水、挡水和防洪等措施;为确保基坑无水作业,基坑降水作业应持续至回填完毕。•8沉降缝的最大允许沉降值不应大于30mm。变形缝、穿墙管道、对拉螺栓等细部构造的设计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宜多道设防、减少和避免渗漏水的发生。2设计总则—理解•9现场应做好回填土的质量、散水坡度、宽度的控制,注意地下、地上防水系统之间的连续性及接缝密封处理。要求使用三七土逐层回填,每次回填厚度不应大于500mm,并应分层夯实,严禁在回填土中混入建筑垃圾;散水坡度不应小于3%;地下防水层出地面收头应高于地坪面500mm以上,并做好收头固定及密封处理;当外墙上有防水系统时,应做好地下、地上防水系统间的过渡。2设计总则—理解•10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施工时必须从选择施工方法、材料等方面事先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防水等级:一级•防水标准: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适用范围:•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因有少量湿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及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及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极重要的战备工程、地铁车站•项目举例•居住建筑地下用房、办公用房、医院、餐厅、旅馆、影剧院、商场、娱乐场所、展览馆、体育馆、飞机、车船等交通枢纽(人员长期停留);•冷库、粮库、档案库、文物库(变质、失效);•金库、书库、贵重物品库,通信工程、计算机房、电站控制室、配电间和发电机房等(设备正常运转和工程安全运营);•人防指挥工程、武器弹药库、防水要求较高的人员掩蔽场部、铁路旅客站台、行李房、地铁车站(极重要)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防水等级:二级•防水标准: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包括顶板、墙面、地面)的1/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2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1m2•项目举例:•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在有少量湿渍下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及基本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及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重要的战备工程•地下车库、城市人行地道、空调机房、•燃料库、防水要求不高的库房、一般人员掩蔽工程、水泵房等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防水等级:三级•防水标准: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适用范围: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7处,单个漏水点的最大漏水量不大于2.5L/d,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3m2•项目举例:•人员临时活动的场所;•一般战备工程•城市地下公共管线沟(人员临时活动场所),战备交通隧道和疏散干道(一般战备工程)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涉及强制性条文:3.2.1、3.2.2—4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以一、二级设防为主。•防水工程设计的前提就是要做到定级准确。•定级准确,要以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功能及寿命为基本立足点,在资金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综合权衡定级。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地下室防水等级确定:特别注意不同部位—按适用范围的原则分别确定。•要防止防水等级低的部位的渗漏水影响防水等级高的部位的情况。•一个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因工程内部各部分的用途不同,其防水等级可以有所差别,设计时可根据表中适用范围的原则分别予以确定。但设计时要防止防水等级低的部位的渗漏水影响防水等级高的部位的情况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掌握•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掌握•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正确使用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表—掌握•作用:建筑地下防水工程设计的核心依据;•用法:•第一横列为工程部位,分为主体结构和细部节点(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或诱导缝);•第二横列为防水措施,按大类划分;•第三横列为防水等级,分为一至四级,每级按照部位再规定选择设防要求。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掌握•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应选”代表必选;“宜选”表示在无特殊情况下的常规选择;•道数规定,应选“一至两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两种”•“一道防水”是指具有独立防水功能的一个防水构造层次。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优点:简介明了,界边清晰,要求较为明确;—理解•缺点:•措施并列,难分主次;•措施到类,未见具体名称,容易混淆;•复合使用,无法体现;•某些用辞含混,如一级设防规定为“应选一至两种”。3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除结构自防水外,一道设防时应选用柔性防水材料;•选用二道设防时,可选用一道柔性防水和一道刚性防水材料,也可选用两道柔性防水材料(卷材-卷材、卷材-涂料)•设防高度:对单建式地下工程应采用全封闭、部分封闭的防排水设计。对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4防水系统设计—掌握•4.1原则:•定级准确:按照工程所在环境条件及使用功能确定合理的防水设防等级;•方案可靠:视可靠性为影响方案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简便:在同样可靠度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施工工艺简便的防水措施。•耐久适用:要求防水系统尽量做到与建筑物等设计寿命;•经济合理:方案有比较高的性价比,决不能以牺牲工程质量换取短期经济效益。4防水系统设计—掌握•4.2一般步骤及设计内容•(1)充分掌握相关设计规范、工程使用性质、周边水文地质资料、施工现场条件等设防依据;•(2)确定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防水措施;•(3)确定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4防水系统设计—掌握•4.2一般步骤及设计内容•(4)确定主体结构全包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5)确定工程细部节点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6)确定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4防水系统设计—理解•4.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防水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4防水系统设计—理解•4.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埋深与抗渗等级的关系工程埋置深度设计抗渗等级H<10P610≤H<20P820≤H<30P10H≥30P124防水系统设计—理解•4.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防水混凝土结构:•1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3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4防水系统设计—了解•4.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材料•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过试验确定。•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硅粉、粒化高炉矿渣粉。使用复合掺合料时,其品种和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砂、石:洁净石子(坚固耐久、粒形良好;注意粒径、泵送条件),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洁净中粗砂(坚硬、抗风化性强)。4防水系统设计—了解•4.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材料•水•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其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质量要求。4防水系统设计—了解•4.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材料•合成纤维或钢纤维(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纤维的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各类材料的总碱量、氯离子含量应控制;4防水系统设计—理解•4.3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配合比•1胶凝材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等选用,其总用量不宜小于320kg/m3;当强度要求较高或地下
本文标题:建筑结构防水继续教育培训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5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