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古人的直觉认为“天圆地方”→根据日月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球体→地球卫星照片可以直观的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从而确证了地球是球体。2.地球的形状特点: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部位略鼓的不十分规则的球体。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的构成:①地轴,②北极,③纬线,④经线,⑤南极。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1)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子午线)定义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形状圆圈半圆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2)经度和纬度:纬度经度起始线赤道为00纬线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度数划分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0。从本初子午线向向东、向西,各分1800。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最大值为900。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最大值为1800。判断方法Ⅰ.0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Ⅱ.纬度数向北增大判断为北纬,纬度数向南增大判断为南纬。Ⅰ.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Ⅱ.经度数向东增大判断为东经,经度数向西增大判断为西经。(3)低、中、高纬度划分:低纬度00—300;中纬度300—600;高纬度600—900。2(4)半球的划分与判断:★.南北半球的划分与判断:①划分:以赤道即0度纬线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②判断:北纬(N)都在北半球;南纬(S)都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与判断:①划分:分界线是200W和160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②判断:西经度(W)小于200、东经度(E)小于1600的地点位于东半球;西经度(W)大于200、东经度(E)大于1600的地点位于西半球。(“小东大西”)(5)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在地球仪上,除00经线和00纬线及1800经线外,度数相同的经、纬线各有2条,它们的交点有4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比较:自转公转定义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或1天。约365天,或1年。产生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二.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变化:1.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变化(北半球):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及月份①春分3月21(22)日赤道中间昼夜相等春季(3、4、5)②夏至6月22(21)日北回归线最高昼(最)长,夜(最)短夏季(6、7、8)③秋分9月23(22)日赤道中间昼夜相等秋季(9、10、11)④冬至12月22(23)日南回归线最低昼(最)短,夜(最)长冬季(12、1、2)2.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及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1)一年中,当地球从②→③→④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太阳高度越来越低,物体的影子越来越长。当地球从④→①→②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高度越来越高,物体的影子越来越短。南半球与之相反。(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与之相反。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昼夜相等。(3)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能够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太阳能够直射2次。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无太阳直射现象,夏至时,北半球太阳照射角度最大;冬至时,北半球太阳照射角度最小;南半球与之相反。3三.地球上的温度带:1.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2.五带的名称与特点:3.温度带的判定:纬度数小于23.50的地点位于热带;大于66.50的地点位于南北寒带;23.50—66.50之间的点位于南北温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比例尺: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_图上距离/实地距离_。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数字比例尺、线段(直线)比例尺、文字比例尺。3.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4.比例尺大小、实际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二.在地图上判定方向:1.普通地图(图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图②):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3.经纬线地图(图③、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条经线上两点,只有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上两点,只有东西方向。温度带名称气候特点有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无极昼极夜现象A热带气候终年炎热有无B北温带冬冷夏热,四季变化明显无无C南温带D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无有E南寒带图幅相同示例比例尺实际范围内容详略范围相同示例比例尺图幅大小内容详略北京市地图大小详细甲大大详细中国地图小大简略乙小小简略4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图⑤、⑥):(1)中心为北极(图⑤):离北极近的地点在北方,逆时针方向为东方;(2)中心为南极(图⑥):离南极近的地点在南方,顺时针方向为东方。★.北极点的周围都指向南方,南极点的周围都指向北方。三.常用地图图例: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上表示高度的方法:(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3)相对高度是两地海拔高度的差。2.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2)等高线疏密状况与坡度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3)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海拔高度差;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等高距相等。3.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的不同部位:5探究:1.河流应位于山谷处,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瀑布一般位于陡崖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河流流速快,适合漂流运动。2.引水渠要从海拔高处引向海拔低处,这样水可自流,便于引水。3.水库部位应位于地势较低的盆地(谷底)处,这样便于集水,库容量大,水坝应位于河流流出谷地最窄出口处,(两个山脊部位相对处)这样建设的好处是工程量小,利于施工。4.山地公路修建尽量与等高线平行,这样建设的好处是坡度和缓,利于施工。二.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特点。地形海拔地面起伏程度等高线特点高原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较为和缓中间稀疏,四周密集山地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等高线密集丘陵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有一定起伏,但起伏不太大较为稀疏盆地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数值中间小平原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很小,宽广平坦等高线稀疏三.地形剖面图——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的起伏和坡度陡缓。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世界海陆分布状况。1.海陆面积比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_71%,陆地面积占29%。即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2.世界海陆分布状况:(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北半球,海洋集中在__南半球_。北极周围以__海洋为主,南极周围以__陆地为主。(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3)从任意半球看: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二.七大洲、四大洋:1.大洲、大洋的名称:(1)大洲名称: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大洋洲⑤南极洲⑥北美洲⑦南美洲。(2)大洋名称:A北冰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太平洋。2.各大洲、大洋的位置特点:(1)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_欧洲和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_南极洲。(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亚洲、_大洋洲、_非洲和_南美洲;大陆是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3)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4)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洋是_北冰_洋;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是__印度_洋。(5)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63.大洲的分界线: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_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分界线是__苏伊士__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是_巴拿马__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4.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比较:(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5.七大洲的轮廓图: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在地理上指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_地壳的变动_和_海平面的升降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_人类活动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例如填海造陆。2.海陆变迁的实例成因解释:(1)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喜马拉雅山脉所在的地方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变动,由海洋变成了陆地。(2)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我国东部海底曾经是陆地,地壳变动导致地壳下沉,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成为海洋。二.大陆漂移说: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魏格纳_。2.观点(内容):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彼此联系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拼合大陆的古老地层十分相似;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隔岸___海洋生物十分相似。三.板块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_板块_拼合而成,全球划分为_六_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_板块内部_地壳比较稳定,_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2.板块名称: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3.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1)分布规律及原因: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原因是这里地壳比较活跃。(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4.板块运动及产生的现象:(1)张裂运动,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2)碰撞运动,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3)世界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规律:世界上高大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7探究: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1.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不断长高。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使其不断抬高。2.红海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海洋。原因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使其面积不断扩大。3.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原因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使其面积不断缩小。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与气候的比较:天气气候概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短时间,时刻变化。长时间,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二.天气预报。1.卫星云图: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_海洋__;绿色表示__陆地__;白色表示__云区__,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这里一般是阴雨区。2.常用天气符号及风的表示方法:三.空气质量状况。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_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2.空气质量状况:(右表)3.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__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另一方面受__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4.提高空气质量,我们能够做到的有:宣传低碳生活;少用私家车,公交或骑车出行;不
本文标题: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6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