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11数学新教材的基本概况1.1介绍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也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这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学习策略带来了深刻的变革。1.2目的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多种实用性强的技能。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活动由学习技能构成,每一种学习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技能。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学习是难以进行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1.3教材的新新在教育观念上,按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坚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实验、推理,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积累学习方法。新体现在编排上,设置小单元。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数学目标是多元的,因此必需充分注意这种多元的教学目标,以便于教师细致地、深刻地、准确的理解。教材设置小单元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重点突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和认知目标的同时,去研究对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2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等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是教材新的另一体现。实验教材所选取的素材是生动有趣的,是学生所喜爱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1.4教材的活活体现在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材倡导小学生在浓厚的问题情景中动手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因此,教材为学生留有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活体现在教材选择的数学学习内容,不仅有现实意义,也富于挑战性,设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有的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例如在认钟表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思考。活体现在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例如,学生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联系实际探索不同的算法,相互比较、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习8加几,8+9可以把8凑成10,也可以把9凑成。2数学新教材的特点数学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本课程。新教材合理的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体会数学思想。新教材还呈现形式多样信息,体现了数学课程的新理念。因而,如何利用好新教材,提高和改变叫法,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好新教材以下特点。2.1新教材的开放性的特点新教材编排打破了传统教材内容多,具有工具书性质,只要按教材去教学即可的模式,就有很强的开放性,使每个数学教师都面临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定位数学课程的价值。《课程标准》对数学价值做了深入的阐述,这些论文包含了数学的特点,数学在社会生活,人的发展及人类文明进程中作用,也就是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3说,我们要了解数学起源,认清数学的社会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数学新教材的开放性这一特点。另外,还需教师积极参与相关理论学习,交流并汲取经验;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丰富数学文化素养。2.2新教材的创造性特点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形式单一,新教材除了安排一些有意义的讲解的学习内容外,有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形式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教材的理念突出表现了师生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首先,教师要有开放的教材观。认识教材特征《课程标准》为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关键一环节,做到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其次,要改“教”教材为“用”教材。由过去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参与。只有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来,才能正确领导和运用新教材的创造性特点。新教材在栏目设置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搭配、风趣活泼、生动有趣,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了大量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等栏目,适当设问、引导、留白,加大了探索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每章章头大都以生活中精美的图片引入;又以风趣贴切的语言引导,向学生展示身边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素材;引用真实的数据、图片或卡通形象,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认识初步”中,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运村的模型为章前图,从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图形中让学生找出自已熟悉的几何图形,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接着教材继续向学生展示一张张精美的、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及其展开图,以帖图、设问、“观察”、“探究”、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42.3新教材的探索性特点新教材倡导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智慧、表达自己意见和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参与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程度较高,课堂空前活跃,大多数学生发言主动,教师组织教学很顺利,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交流和实践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学习基础不太好、性格内向、愿意在安静的环境下思考问题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多鼓励他们发言,或者直接安排这样的学生代表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就能提高这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得这些学生也参与到集体的学习中来。教材注重遵循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环境,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民主的氛围和丰富的资源,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设立了足够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2.4新教材的实践性特点新教材关注社会生活和实践应用,时代感更强。无论是作为教学引入,还是作为背景介绍,都引用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素材,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以天上的星星比作“点”,以夜空中的流星划过留下的光线比作“线”,以太阳比作圆,以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非常形象;介绍了大量的数学文明史:以中国古代算经《九章算术》记数法――算筹来介绍有理数的运算;以世界最精确的钟――原子钟的误差来介绍正负数;以尼罗河的泛滥谈几何学的起源;关注社会生活:以“建筑工人砌砖拉线”、“木工师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5傅锯木板弹墨线”来介绍直线,非常生动;“概率与中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买彩票与中奖”的关系。在代数方面,新教材引入了市场营销、通信收费、银行贷款、出租车费、统筹运输等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社会生活服务,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几何方面,新教材通过图形的观察、展开、折叠、平移、对称、翻折等动手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生活,学会合情推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3数学新教材存在的问题3.1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目前数学教改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重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则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通过自学来获得。所以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不仅仅只适用于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冲击,在高、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迫于各种社会压力,目前教改实践中很多采用的是灌知识,讲题型,递游于题海,教改老师有口难言,学生疲惫不堪。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问题。3.2教学内容上安排不合理3.2.1教材有些内容的安排过于理想化。比如,教材在用描点法作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时,取的并非特殊点,这样虽然体现了所取点的一般性,也体现了计算器的应用,但对学生掌握这些图象的作法却没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还是用传统教材上的取特殊的、有代表性的点来作较好。又如,在解析几何初步中,既没有提到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也没有出现“直线的方程”的概念,却要在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中应用到直线的方程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6的定义中的两个条件去证明所求方程为直线的方程,而在后面研究直线的其它形式的方程、圆的方程以及求轨迹方程的题型中,一直要用到“曲线的方程”的概念去理解所得的方程为所求曲线的方程。这些内容的处理看上去是体现了教材的新理念,但为了体现其“新”,而抛弃了传统教材的处理方式,显得过于教条、拘谨,过于理想化。3.2.2在某些例题的处理上要求过高有些例题要求过高,如:立体几何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本身就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内容,在学习了其定义和范围后,马上出现了一个很难的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例题。再如:解几初步中,在学习了直线、圆的方程后,在没有出现求轨迹方程的最基本的方程的情况下,教材就设置了利用“坐标转移法”这种特殊且较难理解的方法来求轨迹方程的例题。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另外先补充简单的题型作铺垫,然后才能学习书上的这些例题,影响了教学的进度。3.2.3在习题的编排上有些不合理与学习的实际需要不配套。比如,求集合的交集、并集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交、并集在后续学习是很基础、很重要的,但在对应的练习中却没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又如,解几中很重要的待定系数法也是首先出现在习题中,而不是在例题中。设置的题目比较乱或不严密。如,立几中的“空间的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的习题都设置得比较乱,很难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配套的作业。而有些练习题或习题出得不太严密,使学生产生歧义。如,必修1第110页的练习第2题中,“病毒……在下一轮病毒发作时传播一次病毒”应改为“病毒……在下一轮病毒发作时传播且只传播一次病毒”,才较为精确。个别内容配备的习题量过多。如,只有三个课时新课的“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的习题A组有11题(B组有5个组),且设置得比较乱,难度大,个别运算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7量好大;而有时内容的习题却太少。不少内容例题容易,习题难度却不小。如,“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的习题,单是讲评这些习题就要花两三个课时,这也使我们的教学没法按教参给定的课时去完成。3.3在课改中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3.3.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
本文标题: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7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