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
眩晕的临床诊断与班级:针推1103治学号:111041901041疗姓名:来保勇摘要: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中,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位置的位,听觉的听。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引起常见的疾病:1.高血压病: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数是由于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使血压产生波动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滥用降压药,使血压突然大幅下降,发生眩晕。2.低血压症:低血压眩晕也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年轻人,容易反复发作。姿势性低血压眩晕则多见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突然眩晕,旋即消失,再做同样动作时又觉眩晕。3.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栓附着可诱发脑缺血发作。这种脑缺血如果来自颈内动脉,就可出现浮动性眩晕和眼前发黑。4.脑瘤:发生在中枢前庭系的小脑、脑干易发生旋转性眩晕。脑瘤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脑瘤的压迫而致血循环障碍,使前庭神经核区及其通路直接或间接受损而造成眩晕。5.脑血栓:轻度的脑血栓可引起眩晕。这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出现狭窄后,其远端部分仍可通过自动调节,使血管阻力减低,并建立侧支循环而维持“正常”的血流量,暂时不使脑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现头晕或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6.贫血:贫血容易引起脑缺氧而出现眩晕,恶性贫血眩晕尤为明显,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导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变化。因此,患者的运动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动感均可丧失,眩晕加重。7.甲状腺功能减退:本病患者血压低、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血流迟缓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现眩晕。此外,新陈代谢较低,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内耳,也可引起眩晕。8.运动不足:有些人平时缺乏锻炼、心肺功能较弱,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可出现头晕。运动时间过长,体内营养物质耗损过多,血糖浓度降低,或者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也易产生眩晕。9.内耳疾病:耳源性眩晕常见者有美尼尔氏综合征,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10.某些药物服药期的不良反应。在门诊及临床工作中以眩晕为主诉的病人较为常见,病因复杂,症状较重,涉及多学科,易造成误诊。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及眩晕的性质可分为1、系统性眩晕(1)、周围性(真性)眩晕;是前庭感受器和前庭神经核一下颅外段病变引起。包括梅尼尔病、运动病、迷路病毒感染、迷路卒中、前庭神经元炎、蛛网膜炎、药物中毒、内耳损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临床表现:眩晕、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前庭冷热水试验减弱或无反应、前庭器官紧邻耳蜗可有耳鸣、耳聋,自主神经症状出汗、面色苍白、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可无脑干、小脑和大脑功能损伤表现。(2)、中枢性(假性)眩晕:是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核以上纤维、内侧纵束、大脑皮质及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血栓形成、延髓背外侧综合症、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桥脑及小脑梗塞或出血,脑干、小脑、第四脑室周围肿瘤、脑干脑炎、多发性硬化、癫痫性眩晕、颈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等。临床表现:眩晕可较轻、眼球震颤粗大、平衡障碍、前庭冷热水试验正常、可有耳鸣、耳聋,自主神经症状不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可有相应损害体征。2、非系统性眩晕是由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疾病引起,常见的有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窦综合症、贫血、眼部疾病、感染、中毒等。引起眩晕常见疾病鉴别诊断:《1》化脓性迷路炎:1.眩晕,自觉外物或自身旋转,恶心,呕吐频繁,患者闭目,卷缩侧卧于眼震快,不敢稍事活动,2.平衡失调,3.耳鸣,患耳全聋,4.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强度较大,躯干向眼震慢相侧倾倒,—当眼震快相从健侧转向患侧时,应警惕有颅内并发症之可能,5.体温一般不高,若有发热,头痛,同时伴脑脊液变化(如白细胞增多,脑脊液压力增高)者,示感染向颅内扩散,6.因迷路已破坏,故瘘管试验阴性。一些病人前庭神经切断后经病理检查,可发现前庭神经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变和再生现象,神经纤维减少,节细胞空泡形成,神经内胶原沉积物增加。(2)急性前庭神经炎80%病人在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后,多于晚上睡醒时突然发作眩晕,数小时达到高峰,伴有恶心,呕吐,可持续数天,数周,尔后逐渐恢复正常,老年人恢复慢,可长达数月,多一耳患病,偶有两耳先后发病者,有自发性麻痹性眼震向健侧,可以一家数人患病,亦有集体发病呈小流行现象,病期中无耳鸣,耳聋现象是其特点。(3)慢性前庭神经炎多为中年以上患病,可反复发作眩晕,程度较轻,直立行走时明显,可持续数年,恶心,呕吐少见,常表现为长久不稳感。治疗方法急性期应给予安定、冬眠灵等镇静药物,激素也有一定疗效。慢性期应增加营养,锻炼身体,去除病灶。如长期久治不愈,可考虑做前庭神经切断法治疗。饮食保健(4)糖尿病Schuknecht等(1972年)报告认为,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反复眩晕发作。一些病人前庭神经切断后经病理检查,可发现前庭神经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变和再生现象,神经纤维减少,节细胞空泡形成,神经内胶原沉积物增加。疾病诊断单纯周围性前庭性眩晕,无耳蜗受累症状,1.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性丧失,有时呈向健侧优势偏向,2.无头痛及其他神经体征,3.急性期内血象白细胞可增多,4.发作期中有自发性眼震。检查方法1.头位性眼震检查令患者坐床上,先仰卧垂头位,观察10秒无眩晕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观察10秒,再令头侧向一方仰卧,观察10秒,再仰卧垂头向另一方,观察10秒,每次变动体位,坐起及躺倒均应在3秒钟内完成,如在某体位时出现眼震,应持续观察30秒,如眼震持续不消失即为试验阳性,如右耳向下时旋转眼震向右,眼向左侧凝视则出现垂直性眼震,反复试验均为阳性,称为非疲劳型;反之,反复测试不再出现眼震,称为疲劳型,在不同头位出现的眼震方向不变称为定向型;如出现不同方向的眼震则称为变向型,凡眼震在单向头位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有潜伏期,定向型有疲劳反应者,多是周围性病变;反之多属中枢性病变,视跟踪及视动等其他试验一般均正常。2.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正常。3.纯音听力测试多正常。并发症化脓性迷路炎化脓菌侵入内耳,引起迷路弥漫性化脓病变,称化脓性迷路炎,本病内耳终器被破坏,功能全部丧失,感染可继续向颅内扩散,引起颅内并发症。(6)位置性眩晕位置性眩晕是指由一定的头位所诱发的,持续短于30秒的剧烈眩晕。症状体征1.周身情况良好,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如变换体位到另侧,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一般潜伏期2~3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分钟,很少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现象,更少发生倾倒。2.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3.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行缓解,个别人也可待续到数年。4.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治疗方法本病病因复杂,且未完全明了,无特殊预防措施。本病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位置性眩晕西医治疗方法;(一)保守治疗此症预后良好,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个别长期不愈者可采用对症疗法,如口服安定、俗维素药物。亦可采用强迫体位锻炼,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如眩晕严重,应用4%利多卡因、硫酸链霉素做鼓室内注射,可收良效。(二)手术治疗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有条件者最好做后壶腹神经切断,可单纯消除后半规管壶腹嵴的异常冲动而治愈。应和下列诸病相鉴别,(一)中枢性位置眩晕常见于大脑第四脑室肿瘤及血管病变,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阳性神经体征,常有自发性眼震,体位测试眼震持续在30秒以上,无潜伏期,无疲劳,CT及MRI可进一步确诊。(二)前庭神经炎突然发病,可持续数天,冷热试验减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象白细胞轻度增多。(三)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痉挛,使前庭供血不足,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眩晕发作与特定头颈位置有关,常合并其他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及上肢麻木等,颈椎X线摄片可见第4~6节颈椎有骨质增生或其他畸形。检查方法折叠编辑本段1.头位性眼震检查令患者坐床上,先仰卧垂头位,观察10秒无眩晕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观察10秒,再令头侧向一方仰卧,观察10秒,再仰卧垂头向另一方,观察10秒,每次变动体位,坐起及躺倒均应在3秒钟内完成,如在某体位时出现眼震,应持续观察30秒,如眼震持续不消失即为试验阳性,如右耳向下时旋转眼震向右,眼向左侧凝视则出现垂直性眼震,反复试验均为阳性,称为非疲劳型;反之,反复测试不再出现眼震,称为疲劳型,在不同头位出现的眼震方向不变称为定向型;如出现不同方向的眼震则称为变向型,凡眼震在单向头位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有潜伏期,定向型有疲劳反应者,多是周围性病变;反之多属中枢性病变,视跟踪及视动等其他试验一般均正常。2.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正常。3.纯音听力测试多正常。并发症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鼻喉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疾病病因1、颈椎骨质病变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2、椎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3、解剖异常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疾病概述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症状:病人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行不稳,肢体震颤,或视力模糊,或眼睛颤动,语言不利。舌暗淡,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搏沉弦,或弦滑无力。治法:益气活血,清化痰热,温通经络。疾病描述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上行,穿第1-6经椎横突孔,向上行走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向前达斜坡,于脑桥下端两侧脊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行至脑桥上边时分为终末支,即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沿途发出脊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供应脊髓颈段、迷路、脑干、小脑、丘脑、大讨颞叶基底部和枕叶。症状体征1、前庭系统症状眩晕为常见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眩晕发作常于2-5min内达高峰,维持2-15min,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2、视觉症状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3、大脑症状头痛为常发症状,为跳痛,有时呈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
本文标题: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9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