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张媛媛开题报告422
唐山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莫言与福克纳文学创作动因探析系别:外语系专业:对外汉语姓名:张媛媛指导教师:魏红2014年4月11日课题性质(打√选择)设计()论文(√)一、文献综述一个人何以成为作家,是一个迄今为止在文学创作发生学上无法给予满意答复的问题。哪些因素促使作家产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愿望,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法国19世纪杰出的文艺评论家泰纳(HippolyteAdolpheTaine)认为艺术作品是记录人类心理的文献。人类心理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外在条件。因而文艺创作及其发展趋向,是由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力量所决定的。泰纳的“三因素”说只是提到了影响作家创作的外在客观条件,除此之外,作家内在的天赋才能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研究莫言与福克纳的文学创作动因意在探索影响作家文学创作的主客观因素,从而进一步了解作家及其作品,进而为当代作家的培养提供指导意义。针对莫言和福克纳,以往学者在人物形象、创作立场、创作特色、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作家背景等方面已做了深刻独到的研究。在国内,王晶在《福克纳与莫言家族小说人物之比较》一文中从这两位作家的家族小说入手,分析各自笔下乡土英雄形象,探析他们对英雄的不同理解。曹旭超、许明欣在《浅析莫言的创作动机》一文中写到,莫言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是童年时的故乡给予的孤独和饥饿。和很多作家一样,莫言最初的写作动机很功利,很世俗,但当他真正走上创作道路时,他崇尚作为百姓写作。高军在《莫言、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情结》中提出,莫言与福克纳都关心自己那“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约克纳帕塔法县和高密东北乡,他们都从乡村立场出发,表达对故乡既恨又爱的复杂情感。朱宾忠在《跨越时空的对话—莫言与福克纳比较研究》一书中就他们创作的想象性、小说的诗化倾向、小说结构、叙事角度、语言风格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在国外,ThomasMInge,在MoYanandWilliamFaulkner:Influenceandconfluence中总结道,可以从莫言的叙述技巧,人物的怀旧情绪及用叙述家族历史的方法反映过去的历史的方法中,看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美国作家PhilipM.Weinstein在WilliamFaulkner一书中对福克纳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进行全面的介绍和研究。EdwinaPendarvis在Australstory:TheBiographyofFaulkner一书中讲述了福克纳的一生,包括:南国旧事、上校逸闻、新朋旧友黑人音乐等。以上学者对莫言与福克纳不同角度的研究对本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但很少对作家的创作动因做出系统的论述。本文正是基于此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来展开研究的。二、论文主要内容本论文试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外在客观条件和内在创作欲望两大方面对他们的文学创作动因进行比较研究,意在探究影响作家创作的各种因素,尤其对作家童年生活进行深刻挖掘和研究,从而揭示出创作动因对作家的重要性及其对当代作家培养的指导意义。论文将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莫言和福克纳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介绍,之后回顾莫言在美国和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最后简要介绍莫言和福克纳比较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从时代与民族、故乡与家庭、童年生活三个方面对影响两位作家文学创作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重点论述童年生活对作家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主要从作家内在的创作欲望出发,研究影响作家创作的主观因素;第四部分则阐述这些主客观创作动因对作家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代作家培养的借鉴意义。三、研究方案1.研究背景:近几十年来,莫言和福克纳的文学创作一直都是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课题,已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两位作家的创作立场、文学观、人物塑造、创作特色等方面的研究,而很少对莫言和福克纳的文学创作动机即影响因素和现实意义做出系统性的论述。2.研究目的、意义:本文研究者力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文献材料论文的分析,对莫言和福克纳文学创作动因即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论述,从而揭示出创作动因对作家的重要性及其对当代作家培养的借鉴意义。3.研究步骤:(1)明确分析研究目的,搜集、浏览有关莫言和福克纳的文献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2)根据文献资料与实际研究拟定莫言与福克纳文学创作动因的研究思路及方法。(3)完善论文的逻辑结构,拟定写作大纲;(4)进行论文撰写,在此过程中继续充实理论,搜集例证,达到研究目标。四、工作进度安排1.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第8学期第7周2.撰写初稿第8学期第8-11周3.修改初稿第8学期第12周4.提交第二稿第8学期第13周5.修改二稿并提交三稿第8学期第14周6.定稿、准备答辩第8学期第15周7.毕业论文答辩第8学期第16周五、主要参考文献[1]EdwinaPendarvis.Australstory:TheBiographyofFaulkner[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9.[2]PhilipM.Weinstein.WilliamFaulkner[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3]ThomasMInge.MoYanandWilliamFaulkner:InfluenceandConfluence[J].ChineseCulturetheFaulknerJournal,1990(6):15-24.[4]曹旭超、许明欣.浅析莫言的创作动机[J].科技信息,2007(12):31.[5]高军.莫言和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情结[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4-76.[6]李茜.福克纳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D].郑州大学,2013.[7]王晶.福克纳与莫言家族小说人物之比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2):22-28.[8]温伟.故乡世界的守望[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38-40.[9]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0]朱宾忠.跨越时空的对话—莫言与福克纳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六、指导教师意见签字:年月日七、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签字:年月日
本文标题:张媛媛开题报告42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9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