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归化异化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从电影片名看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主要内容一、电影片名(一)、电影片名的任务与功能(二)、英文电影片名的特点(三)、国产电影片名的特点二、归化与异化(一)、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二)、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三、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现状(一)、其势相当(二)、转化生成(三)、归化和异化背后的文化涌动四、总结与启示一、电影片名(一)、电影片名的任务与功能:电影片名的任务在于:“简洁凝练地概括影视片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群众的丰富联想。”电影片名的功能可概括为:1、“导视功能”(又即“告知功能”)———片名是影视片的名片,能突显影片内容,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影片内容,以便为影片的上映制造声势;2、“导审功能”(又即“审美功能”)———用优美流畅、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观众去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观众的审美愉悦;3、“导唤功能”(又即“呼唤功能”)———激发观看热情,增加票房收入。“导视功能”和“导审功能”又是为“导唤功能”服务的,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在这三大功能的强大约束下,影片片名短小精练,绝不冗长。须知,普通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片名越短,越容易在不经意一瞥中被牢牢记住。多数情况下,简单数词足以充当片名。(二)、英文电影片名的特征1、名词主导多年的对比语言学研究表明在英语中,名词占主要地位。英语名词能胜任汉语动词、形容词的功能。动作、变化、质量和情感完全可以借用生动的英语抽象名词加以表现。在不牺牲任何重要词义的前提下,名词使用优先权不仅可以简化表达方式,而且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语言选择。因此也就不难解释名词/词组何以在片名中占主导地位。1928~2000年奥斯卡62部最佳影片05101520253035404550名词/词组介词词组完整句子分词词组形容词词组数量名词主导性促成了英片片名中人名、地名、事件名的大量涌现(如,WyattEarp;ErinBrockovich;Casablanca;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ANighttoRemember),而它们的高频率使用也进一步巩固了名词的主导地位。2、定题随意,结构松散,平淡模糊西方电影片名较为随意,短到一个字,如Matrix,Babe,长则数十词,TheEnglishmenWhoWentupaHillbutCameDownaMountain;甚至有直接冲击视觉的怪异题目Se7en。而最常见的是,毫不起眼的人名竟能在各式各样的英文影片中自如充当影片片名。如:JaneEyre——名著中坚强自立的贫穷女教师;MadamCurie——传记片中令人肃然起敬的女科学家;Sabrina——轻喜爱情片中找寻真爱的小女子;Mulan——动画片中真性情的女英雄。3、对西方文化思维哲学的折射·英语片名短小精炼:反映西方人崇尚简明的美学理念:·在片名上大量采用决定故事发展主线的要素———人名:反映西方文化的导向强调准确而具体,着眼于局部或要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为将问题进行更小单位分解,提炼出最基础因素,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说明复杂的事物。反映西方哲学信念——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在英文电影中得到了极大的反映,个人被放在了极为突出的位置,他们的名字作为个人最显著的身份特征被加以强调。(三)、国产电影片名特征1、动词主导如《十面埋伏》、《独自等待》、《看上去很美》汉人更习惯使用动词。动词/词组的出现,使片名显得动感十足,大气磅礴,从而产生特殊的感染力。2、意赅凝练,结构讲究,主题鲜明中文片名的意赅凝练与英文片名的短小精炼看似相同,实则有异,体现着各自不同的审美情趣。①汉语是声调语,以声调的高低缓急构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准确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中国人历来有炼字的传统,讲究言简意赅;力争在务实中求雅致,结构整齐,音律谐和。②汉语中多四字短语,形式与成语相近,整齐匀称,往往根据使用需要创造出来的,含义可按字面理解。这种四字格短语在汉语中有稳定、庄重的色彩,却又不乏一定的灵活性,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增强行文气势,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这种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显然也能提高观众接受程度,更好地进行影片宣传。所以,中文片名多用四字语。③影片片名多以发生的事件为中心,让观众一眼就能明白影片中心所在。《自娱自乐》《天下无贼》《霸王别姬》3、对中国文化思维哲学的折射①国人习惯于从整体把握事物,片名注重概括性,以便实现所谓的“开门见山”。②相比外国电影片名的随意性,中国人对片名更为考究,更为注重片名的“导读”功能和“导审”功能。也就是说更偏重对影片内容的介绍,借片名直接回答对于“what”的疑问。③汉文化还讲究“韵味”,尊崇模糊、朦胧美,叙事不妨讲三分,留七分。平淡直白的人名作为片名显然与汉民族的含蓄优雅大相径庭,也往往不为国人理解与喜爱。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化信奉“三纲五常”,有较明显的等级观念。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有所改变,但在语言上仍留下了这一烙印,如称呼语,往往加上头衔或职务以示尊重。很难想象一个小人物可以担纲一部电影。所以,在中文电影中,除了著名历史人物、风云人物、民族英雄、人民楷模外,很少用人名命名一部电影。二、归化与异化(一)、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Schleiermacher)在19世纪曾对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做出精辟的阐述:“翻译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打扰读者,让作者向读者靠拢。”这两种翻译方法,一个以读者为中心,也就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我们所说的归化;而以原作者为中心,也就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即是异化。主张使用归化策略的翻译理论家代表——尤金·奈达(EugeneNida)“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这种功能对等要求译文的表达方式是完全自然的,尽可能将源语言的行为模式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为了实现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的反映对等,要最大程度降低原文本的陌生感,以顺应读者的期待心理、阅读习惯、语法规范和文化风俗,让译文读起来自然顺畅,仿佛是作者用目的语直接写作的结果。主张使用异化策略的翻译理论家代表——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异化翻译策略主张,译文应该突出和原文本在语言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国文化特征,同时,丰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译文不能传达源语世界的现象,就不能算是“忠实于原著”。韦努蒂认为,归化的实质是用西方中心主义的“暴力”来篡改外语文本和外国文化。虽然他对归化方法的批判,本意在于削弱西方中心主义对翻译者的影响。而现今,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逐渐兴起,因此,他的批判对于中国译者也同样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二)、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甚至交叉愈加频繁,较为传统的归化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读者求新、求异的需求。当代读者不仅希望了解原作中新奇的思想和内容,也期待看到源语文本在语言或是文学样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然而,如果一味追求陌生性和异质性,译文很可能难以理解。因此,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翻译理论家提出要辩证地运用异化与归化的翻译方法。朱安博在其探讨异化与归化的专著中指出:“异化和归化除了排斥性和对立性之外,更有兼容性和并存性的一面。”异化与归化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不仅是对立的,而且还是统一的。由于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和“风味”是译者的根本任务,因此,异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归化作为解决语言障碍的“折中”手段,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虽然两种方法有主次之分,却无高低之别,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和缺陷,“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都不能圆满地完成翻译的任务”。译文都是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相互结合的产物,对源语语言和文化的接纳和吸收,是建立在译文读者民族的语言文化规范基础之上。因此,在翻译实践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把异化与归化策略对立起来,不能绝对化,也不能非此即彼。翻译理论家郭建中认为:归化和异化均有其存在和应用价值。在翻译实践中,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方法或策略,“也不可能有任何译作完全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或完全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郭建中提出,在句子和段落的翻译上,需要分类处理:就语言表达形式而言,可以选择尽量向源语的语言表达形式靠拢,即直译,也可以选择完全遵循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即意译;就内容和文化而言,特别是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等,要尽可能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在无法保留的情况下采用归化的方法朱安博与郭建中均认为,对于归化与异化的选择和使用程度,需要分析文本的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和读者对象。三、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现状(一)、其势相当这些佳作无一例外的是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让人读后只觉唇齿留香,片中意境竟是不用多着一字。此外,它们贴近中国观众的欣赏心理,能让观众很快记住,并加以传播,对实现影片片名的主要功能大有裨益。魂断蓝桥WaterlooBridge出水芙蓉BathingBeauty人鬼情未了Ghost碧血黄沙BloodandSand而异化策略,它同样在片名翻译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如:更有两种译名同时大行其道,各据半壁江山。雨人RainManSleeplessinSeatle西雅图不眠之夜Singingintherain雨中曲TheBodyguard保镖/护花倾情TheCryingGame哭泣的游戏/乱世浮生Emma爱玛/芳心爱漫游片名翻译涉及到的损耗和篡改,也不能独独归罪于归化策略,异化同样可能招致美学损耗。第一武士剑侠风流异化归化dullbetter(二)、转化生成归化的理据——“读者反应论”:要求是简化读者阅读理解难度,让他们在不经意间,完成对另外一种文化的了解。异化的理据:语言文化的开放性和渗透力;语言文化无异于活生生的机体,它需要持续不断地使用,随时地更新,方能保证其活力,证实其存在的价值。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归化异化理论的要求:归化:要求译文用译入语原有的语言使用习惯描述原文涉及的文化(或语言)现象;异化:要求译文用原语言所特有的使用习惯呈现一种异国风情,让读者自行领悟参详,并希望在多次重复出现使用后,逐渐渗透到译入语中,实现译入语自身的变革与更新。→异化的译语,虽然在出现当初,难免晦涩,但是加以时日,它即被当作译入语自然的组成比分,不复有当日的“外籍身份”。由此可见,异化翻译策略确实为丰富汉语的表现力,增强汉语的现代感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电影《TheSevenYearItch》异化译为《七年之痒》“七年之痒”这个舶来词广为流传,甚至得到较大扩展。各类报章杂志以此作为噱头更不在少数,如:《普尔斯马特的七年之痒》,《七年之痒———一个CIO的成长故事》,《七年之痒成难关———职业顾问帮你挠》。(三)、归化和异化背后的文化涌动Venuti等人将翻译策略提高到了文化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归化/异化对强势和弱势文化在特定的情势下的影响。归化和异化的选择运用,潜藏着对文化的影响。例如,同为归化的翻译,它既可以构塑殖民状态下不对称的权力关系:使弱势文化逐渐沦为强势文化的附庸,也可以对强势文化的文化霸权形成一种抵抗。一般来说:(1)强势文化→弱势文化:归化可能是种文化抵抗;(2)强势文化→弱势文化:异化可能颠覆译语规范,促成译语文化的沦落;(3)弱势文化→强势文化:异化可以促成弱势文化的独异性;(4)弱势文化→强势文化:归化则可能导致弱势文化被强势文化吞噬和篡改。→虽然翻译难免对文化造成冲击,但是却未必就一定会陷入文化殖民的危险境地。→弱势文化的生存应该靠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而绝非一味的人为保护政策。文化真空同样可以扼杀生命文化。∴所以还是应该大力鼓励文化之间的正常交际。①在文化交流的初期,因为文化之间的陌生感和接受者的实际理解力,不妨向归化倾斜,让接受者们在理解异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包容,更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异化策略的选择可以逐渐加大比例,借此开拓接受者的文化视野,丰富自身的文化。②归化和异化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两个对立面,有辨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③异化仰仗的是接受者的文化猎奇心态和文化底蕴。
本文标题:归化异化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1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