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化人类学笔记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学问,归根到底,也就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问。文化人类学作为社会学一门分支学科,一方面它也要研究人,揭示人与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也应当有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按照以往人类学家们的观点,就是要研究“未开化”民族的生存状态,后来的人类学家又拓展了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即人类学可以对世界上为数众多、在经济、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较为先进民族的研究。一、人类学的一般内涵1、人类学的起源(1)人类学(Anthropology)这个概念很早就已经存在,它来源于希腊文,是由“Anthropos”与“logy”构成。前者表示“人”、“人类”的意思,后者表示“罗各斯”。通常西方学术界往往把亚里士多德作为“人类学”这个词的创立者。(2)正式的、经常性的使用这个词开始于16世纪的拉丁文。当时,这个词表示“与人体结构”有关。学术界普遍认为,按照英国人类学家A·C·哈登的看法,第一次出现“人类学”这个词的著作是马格纳斯·亨德特(MagnusHundt)在1501年出版的《人类是万物之灵》中。(3)17世纪,人类学开始出现在英语世界。1655年,在《抽象人类学》这本没有作者的著作中,给出了人类学最初的英语定义。(4)从19世纪开始,人类学有了长足发展,表现在定义的规范、研究内容的广泛以及研究方法论的逐步确立等等。2、人类学的含义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制和社会文化的学科。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3、人类学的范围一般认为,人类学分为体质人类学(physicalanthropology)和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二、文化人类学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研究社会文化的部分叫文化人类学,研究体质的部分叫体质人类学。文化是渗透有人类意识的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这里的意识指:人类为生存长期同自然同社会斗争的经验积累)。人类不同人群的交往始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和欧洲烈强以掠夺财富的活动分不开。“殖民地人的管理和教育”、制定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同族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生存与发展)服务,都离不开人类学理论的应用。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行为的一门学问,而这些关系与行为背后的指导因素却是一系列的文化观念。两门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系统“软环境”的不同侧面的研究。一个注重具体的行为(社会学),一个注重抽象的理念(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一门以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于文化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来理解文化的本质(进而理解人)的学问。1、发展历程哈登在《人类学史》中认为文化人类学应当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古希腊时代,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2)17—18世纪:是文化人类的发展阶段,产生一些人类学思想:(3)现代阶段:19世纪以来,以弗雷泽、布朗、哈登等人为代表,后又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人类学家。2、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田野工作方法(fieldwork)‘就是对一个社区所进行的直接和持续的观察,这是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⒈参与式观察:人类学工作者最重要的田野工作方法之一,也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方法,强调研究者的主动参与性,是对一个社区及其生活方式进行持续的研究。⒉访谈:直接、深入地面对面的对话。⒊问卷(questionnaire):为观察研究而采取的一种由调查对象填写表格或者回答所列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在调查对象数目较大、覆盖区域较为广泛时采用的抽样调查。⒋口述史(oralhistory):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一门以口述史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形态上与文字史学并列,在实质上与文字为主的史学一致的史学。⒌个人生活史(lifehistories):生活是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报道人个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回顾式叙述。⒍PRA(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是一套快速收集村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农户意愿,并评估其发展途径的田野调查工具。第二章进化论在人类学的地位教学要点:1、文化进化论的主要观点。2、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4、进化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5、各个学界对进化论的评批观点。6、进化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及建国以来的建树。一、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人类学学科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是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二、文化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三、代表人物及主张1.巴斯蒂安:马克思认为其是文化人类学的创始人,其著作《历史上的人》(1860)中提出的三个个概念(1)、人类心理一致说(相同的心智过程)。(2)、民族概念(自身发展一定的思想、文化模式、文化特征)。(3)、地理区域概念(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历史上的有时传播形成各个具体的民族概念)。2.巴霍芬:代表作为《母权论》,研究原始社会家庭史的问题。第一:杂婚。第二:母系。第三:母亲具高威望。第四:因男性要分配财产,后逐发展成父系的一夫一妻制。3.麦克伦南:代表作《原始婚姻》,承认社会进化。认为人类都是从蒙昧时代向前发展;现在的野蛮民族的状态相当相当于人类发展进化的最初阶段;社会可以用发展进化的尺度来衡量高低,作进化分类。(杂交、母权早于父权)外婚(集团内禁止通婚)、内婚(集团内可以通婚)。抢婚(战争、杀女婴)。4.拉伯克:代表作《史前时代》、《文化的起源和人的原始形态》。用进化观点叙述了原始时代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婚姻家庭、世系继嗣、宗教信仰和土地所有权等问题。认为外婚制起源于抢劫婚。提出宗教发展的几个阶段:(1)无神论;(2)拜物教;(3)自然崇拜或图腾崇拜;(4)萨满教;(5)偶像崇拜或拟人观(神人同形);(6)神成了造物主;(7)道德和宗教联合为一。5.梅恩:代表作《古代法》和《古代法制史讲演系》,用进化观点阐述法律的发展。认为从法律的进化看,一系列的阶段是连续出现的:亲属组织进化到地方组;地位进化到契约,即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地位进化到以个人为主的树立义务关系;不能让与的土地进化到可以出售的土地,民法进化到刑法。国家由一些集团混合而成。6.泰勒:人类学之父。代表作《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研究》,在学术上作出三大贡献:(1)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2)指出文化是进化的。(3)方法论方面对人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比较法。二是阐述了残存法。三是引入统计学方法研究文化现象的相互关系,在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7.摩尔根:代表作有《古代社会》和《原始文化》。主要观点有:(1)社会进化理论。第一是发明和发现;第二是政治观念的发展。第三是家族观念的发展。第四是财产观念的发展。(2)氏族制度研究。(3)亲属制度研究。其他:科瓦列夫斯基:土地制度的发展过程。弗雷泽:提出人类智力发展经过巫术、宗教、科学三阶段,马瑞特:提出前万物有灵论,把心理学方法广泛运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对各种文化现象主要从心理学方面寻求理论解释。哈登:重视物质文化的调查研究,创建了现代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些基本技术,特别是系谱学的使用。韦斯特马克:主要研究婚姻史以及道德观念和制度的比较社会学研究。四、进化论对人类学理论(一)贡献:(1)使人类学得以诞生,创立了研究全人类的科学。(2)进化学派人类学以它作为经验科学提供的研究成果和对文化、社会的进化观,给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以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二)批评者的意见:(1)人类历史不受任何规律的支配,文化和社会的进化有顺序、可以划分阶段的说法是不能被接受的。(2)进化论者对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被认为是单线进化论。(3)氏族制度不是普遍存在,反对母系先于父系氏族制。(三)我国学界理论建树:(1)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性质的研究;(2)关于母系制以及母系向父系过渡的研究;(3)关于氏族公社——家庭公社——农村公社发展的研究;(4)关于家长奴隶制的研究。第三章文化移动和传播教学要点:(1)理论主张;(2)代表人物(德奥传播学派、英国传播主义)(3)泛埃及主义者。一、文化传播学派及其产生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不愿进步,反对进化,此时反对进化论的传播学派应时而生。二、文化传播学派的基本主张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采借多于发明,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区域)相交的结果,由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愈多,发生过历史关联的机会就愈多;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迁徙;传播学派便从传播角度重构了人类文化史。三、德奥传播学派的理论方法1.拉策尔:强调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进程。人类不是静止的动物。民族及文化在迁徙时相互接触,互相影响。描绘人类及其文化分布图,重视对物质文化的研究。两分隔地域,有一致或相似的文化要素,则两地文化必定存在着历史上的同根联系。战争、贸易、通婚、迁徙导致文化现象的转移、文化面貌发生重大变化。2.弗罗贝纽斯:第一次提出“文化圈”概念,考察各文化间相同元素的数量,即量的标准,以确定来自同源。文化层。文化是生命体。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搬运工”。3.弗茨·格累布奈尔:认为文化的类似,不但可见于个别文化成分中,还可见于两个完整的文化丛或文化圈中,所以民族文化的迁徙,不但与个别文化成分类似有关,也与整个的文化圈彼此类似有关。文化是一次产生,历史没有任何重复性,因而也没有任何规律性。不同文化圈相交形成“文化层”,从中可推算出各文化层出现的时间顺序和文化现象的转移道路。4.安克曼:是格累布奈尔的同学,他只反对进化论所假定的单一的发展程序。他在《原始民族的宗教》一文中认为我们更应当假定有许多不同的发展线,随着历史的前进,由这些发展线的混合语相互的影响,而产生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得见的许多宗教形式.5.威廉·施米特:德奥传播学派的领袖人物,创办了《国际人类学杂志》、《矮人在人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被称为“神学的仆从”,发展了文化圈、文化层观念,确定各种文化因素属于这个或那个“文化圈”,确定各个“文化圈”在一定地区出现的时间(年代)顺序。“至上神”信仰在原始文化中更清晰。四、英国传播学派(一)威廉·里弗斯:认为不应该把社会结构、语言各宗教信仰等与物质文化的实物同等对待。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而以进化论方法较为适宜。认为自己是旧进化论和格累布奈尔传播主义的折衷,各族的联系及其文化的融合,是发动各种导致人类进步的力量的主要推动力。倡导传播论。(二)泛埃及主义者——极端传播主义1.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的文化大约在公元前8-9世纪,开始从埃及向一切国家传播,自称“太阳文明”或“太阳石”文化,由崇拜太阳和建筑史前巨石等文化特征而得名。传播主义是解释文化现象的一种方法,但不能将一切文化现象都牵强附会地用传播主义去解释,更不能臆造。文化传播是普遍现象,人们研究传播都在注重事实和注重各种传播条件的前提下作深入研究,比如寻找传播的进程和规律,探索传播的条件和传播的阶段以及各族文化史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从全球观点出发,考察各族文化的根源。2.威廉·詹姆斯·佩里:古埃及人为寻找贵金属和其他珍宝,而把这种文化带到了各地。五、传播学派的贡献与缺陷1、贡献合理提出了各民族间具体文化的联系问题,如文化变迁包括文化接触和传播的事实。2、缺陷(1)把文化现象与创造者分开来,没有看到创造者人的作用及社会的作用,对文化传播实践过程。(2)播主义只是解释文化现象的一种方法,但不能将一切文化现象都牵强附会地用传播主义去解释。第四章杜尔干与法国社会学派教学要点:(1)法国社会学派的理论主张;(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共同主张:
本文标题:文化人类学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1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