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文化部蔡武部长在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的讲话
1在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的讲话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2011年6月2日)同志们:今天,中宣部和文化部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这是宣传文化战线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部署和推进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研究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以城带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和措施,全面推动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刚才,山东省姜大明省长对山东文化建设情况作了介绍,烟台市、马鞍山市、邯郸市、长沙市、克拉玛依市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这些经验来自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工作实践和有益探索,有说服力、有启发性,对各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十二五”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文化部的首要工作任务。“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2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做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文化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作出了“三加快、一加强”的战略部署,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四大任务之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的职责,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路更加清晰和明确。我们考虑,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着眼全局,实现重心下移,抓住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建设,整合力量、典型引路、分级推进,实现规模化、体系化,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这一工作思路指导下,2010年10月,文化部在云南昆明召开全国村级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12月中宣部和文化部在河北霸州召开了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通过树立一批村级文化建设、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典型,全面总结村级、县级公共文3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充分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以来,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文化部又会同中宣部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分赴邯郸、长沙、烟台,就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近年来,地市一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文化自觉明显增强,在经费投入、设施建设、队伍培训、供给服务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因此,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中宣部和文化部决定召开这次会议,总结经验,树立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典型,发挥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面,我代表中宣部和文化部,就加强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讲几点意见。一、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对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期。过去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区、各部门与时俱进,勇于探索,逐步树立起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建设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4地市级是全面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层级。2009年底,我国地级行政区划共有333个,地级市为283个。与国家和省(市)级比较,地市级区域单元规模适中、区域管理层级比较适宜,区域内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城市与乡村的关联度比较紧密,比较适合发挥城市功能、推进以城带乡,进而全面和深入地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率先实现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与县、镇(乡)级比较,地市级各种资源的配套相对比较齐全,在组织和政策的指导能力、资源和队伍的配置能力、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以及技术平台的支撑能力等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比较适合实施以点带面、以城带乡、聚焦基层、均衡发展,也比较适合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指导和制度设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化、制度化建设。地市级率先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对县、乡,特别是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给予十分有力的支持,对省级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能够确立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撑点。我们要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一,加强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城市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5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在古代,“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总起来说,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逐步凝结、积淀为城市文化,形成城市特有的精神、理念、人文、传统和风貌,这些因素逐步成为城市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也是城市特定群体认同或归属的基本依据。进入到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自觉地把文化作为孕育和涵养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因素和内在力量;而重视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又总是自觉地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推力,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城市文明形态。那些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城市,既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依托,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场所,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36.2%,城镇人口4.6亿人。到去年底,城镇化率已经提高到47.5%,城镇人口大约是6.3亿人。1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了1.7亿人。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1.5%。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处在初级阶段,公共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人口素质和文6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现代化程度与世界上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化是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提高与变革的过程,是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综合过程。城市化进程,不仅仅意味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更意味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城市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城市文明的进步。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评价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关键是看这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也是城市化的产物。从历史来看,正是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普遍出现,致力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现代公共部门才开始产生,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普遍、平等的公共服务。在城市化进程中,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塑造城市的文化品格,推动城市社会文明的发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逐步成为判断城市现代化水准的重要标志。地级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聚集了目前我国近一半的城市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举足轻重。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主动确立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战略任务7之一,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城市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二,加强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以城带乡、加强统筹、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这种差距,既体现在经济社会方面,也体现在文化方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建设欠账多、问题多,城乡文化发展很不平衡。2009年,城市文化投入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70.6%,农村仅占29.4%,城市比农村高41.2个百分点;城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了33.27元,而农村人均文化投入只有12.1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破解城乡文化发展的二元结构,真正解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光靠中央和省的扶持是不够的,仅仅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地市级所辖区域既包括城市、城镇,也包括广大的农村,要在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地市一级非常关键。加强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以城带乡”,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上旬,刘云山在长春、8四平等地调研时指出,“文化发展应当是城乡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过程,文化繁荣应当是全面进步、普遍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市级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基层的延伸和覆盖,努力弥补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欠账,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组合,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文化实惠,实现城乡在文化政策上的一致、在文化资源上的互补、在文化权利上的平等、在文化发展上的互动,推动城乡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加强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凸显期,而大中城市已成为许多社会矛盾的集结点。特别是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食品卫生、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同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市一级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城市已经成为吸纳农民工的重要载体,对农民工等外来人口的管理也成为社会管理的新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完善现有的分配制度,调整和平衡现实的利益关系之外,必须充分发挥文化9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我们要通过加强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城乡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改善对农民工和外来人口的文化服务,“以文化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教育人、引导人,培育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包容开放的心态,缓解人的心理压力,对知识和文明进行积累和传播,对社会秩序进行规范,对社会风气进行净化,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撑。烟台等地市的实践已经证明,加强地市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处理好农民工和外来人口的问题,对化解城乡社会矛盾,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加强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局发展的关键环节。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全国东、中、西部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许多省份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这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现象,短期内较难克服。相比较而言,10地市级城市的体量比较适中,资源配置比较齐全,区域差异较小,统筹协调和整合使用区域内资源的能力比较强。近年来,部分地区先后启动“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在新的行政体制下,地市级原有依托行政体制对县域文化建设指导和管理的模式受到直接影响,原有的统筹手段有所弱化。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市级所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相对重了、工作难度有所加大,这就要求地市级要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采
本文标题:文化部蔡武部长在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1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