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江苏省各大市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文学类文本专题(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绿色的梦11.①绿色体现了生态平衡,象征着财富,②梦中的土地、村庄是柔和的、充满活力的,③梦中的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1点2分,共6分)12.选取麦浪、野花、云雀这些富有特征的事物,(2分)从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角度;(1分)运用了对比(比较的手法)、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1分,写出两种即可)把绿色的梦写得平和、宁静、富有诗情画意,令人魂梦萦绕。(1分,意思对即可)13.前一个迪斯尼乐园充满绿意、生机、野趣,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陶冶了孩子们自由、天真、活泼的情趣;(3分,1点1分)后一个迪斯尼乐园是人造的,没有生机,远离自然,难以带给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和留下恒远的回忆。(3分,1点1分。这一点要求考生根据前一点联想、推断作者的意图)14.①与前文梦境中的绿意和生机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作者对生活在单调、缺少绿意的城市里的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忧虑;②从第○11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可以看出,当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已经进行得热火朝天。把城市建设成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还是建起一片灰色的钢筋水泥丛林,这也是作者的忧虑所在;③孩子象征着未来,不能让他们只在书本上、电视上、梦中见到绿意,不能让他们只听到模仿的虫叫声。我们留给未来什么,这也是作者思考的问题。(每点2分,共6分)(宿迁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温软的稻草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20分)12。①稻草是古朴村庄丰收的色彩:②稻草是鸟雀柔软、温暖的巢;⑧稻草是孩子们的乐园:④稻草是耕牛的食粮。⑤稻草日常用途广泛。⑥稻草能防寒保暖。(6分,每点1分。)13.①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诗意。(2分)②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2分)14.(])用生动的比喻,从色彩、动态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故乡的风景美和农忙时节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2分,说出用“比喻”修辞,给1分)(2)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温馨、宁静、平和。(2分,说出细节描写,给1分。)15.文章选取稻草、草帽、锄镐等大量、具体、典型的农村生活物品,描绘了充满着土地与阳光气息,有着劳动的喧闹、丰收的色彩、孩子们的笑声和农人平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简单、朴素和农人的自然朴实。(三层意思,每层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淮安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雁南飞六、(18分)18.(4分)写燕子再一次回来来对比说明大雁没有回来,并引起下文;写麻雀天天吱喳对比说明大雁是过客。(每点2分)19.(4分)人的漂泊不定行旅匆匆和大雁的漂泊类似;人们喜欢用大雁寄托情思,抚慰落寞孤独的灵魂。(每点2分)20.(4分)现在大雁只是文学中的一个意象,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说明自古大雁与人类文化2的关系密切。(每点2分)21.(6分)对过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念;对人类以“文明”的名义与自然隔绝的感慨;对现在和将来自然受到破坏的担忧。(每点2分,只要联系现实,写出每点的意思即可)(苏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亲爱的麦子11.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本色之美;(2分)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深刻之美;(2分)忧伤色泽和圆满形态的和谐之美。(2分)(意思对就可)12.说明人类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的制约,人类不是神,是万物种类的其中之一。(3分)这句话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或感叹的语气]、(1分)对比的手法[或反语的修辞]。(1分)13.本段语言诗化、优美,富有意蕴。(1分)采用了联想、想象、(1分)拟人(1分)等手法,抒发了作者对麦子遭遇的同情和忧愤,(1分)同时发出了人同样被现实生活挤磨的感慨。(1分)14.是对朴素本色、忧伤深刻的麦子的称颂;(2分)也是对那些像麦子一样平凡地生活着的人的称颂;(2分)更是对麦子代表着的和人类共同生活的自然的称颂。(3分)(意思对就可)甲、无锡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12.“境地”之一是想使女书在更广的范围流传;(2分)“境地”之二是渴望被人理解、有人倾听、为人所用。(2分)13.①流传或传播范围很小,文字仅停留于潇水河畔;②使用面很窄,只有女人才能透彻地解读;③了解文字的人很少,很少有人认真地用心去倾听过;④文字流传的结果很特殊,懂得女书的女人临死时都带着女书而去。(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14。以“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为标题,表明女书正在逐渐遗落和消亡,难以长久流传;(2分)突出体现了作者对女书命运的无奈和感伤,(或怀想和惋惜)(2分)。15.在常人看来,“女书”作为遗落和消亡的文字,只能成为我们无边的怀想,因而显得十分“弱小”;(2分)但“女书”凝聚着女人的百折柔肠、缕缕情丝,传达出最生动、最凄绝的声音,(2分)凸显出女陛对这个世界的反叛与忧怨,内容丰富,意味深长,值得玩味。(2分)(意思点到即可)(通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夜色中的喃喃呓语11、这里的“呓语”就是那段不可复制的时光(3分)包括:①冰棍却能把我们小小的心窝,塞满大堆大堆的快乐,②不知寒冷而进行堆雪人比赛,③用秋天的树叶做成各类小物件的乐趣,④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灿烂的海滩,⑤在地图上做了多多的梦,⑥还有一个铭记于心的少年时期的那份天真无邪的情感。(一点0、5分,共3分)12、用比喻的方法,把夜来香比作美好的童年,不说回忆童年,而说“夜来香”在心底悄然绽放,并且突出了其强大的冲击力,而将感官“击碎”。(2分)形象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情感,(2分)很巧妙地引起了全文对少年时光的回忆。(2分)(每点2分)13、(1)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总——分——总”,(“现实——回忆——现实”也可)(2分)(2)由一个不眠之夜引起对儿时的回忆,前面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主要是引出后面对清瘦少年的回忆,用以表达作者观点和感受,最后又回到现实——能使自己感到一种夜的温柔。(说对大意即可,3分)14、作者说,“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其实,这正是作者的障眼法,类似于鲁迅的“无话可说”。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同学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时光,并说那种情感值得永远铭记,但由于后来诸多因素,使少年背景渐行渐远。然而那“仅仅是一个人偷偷喜欢,偷偷为一3个身影心跳,偷偷为一个微笑沉醉”的童年的美好感觉,却使作者永远难于释怀。因此,作者不是无意缅怀,而是深刻地缅怀;不是没有感伤,而是满怀感伤,在作者细腻的心灵世界,有一股浓浓的感伤、落寞、失落等心绪在萦绕,挥之不去。(答到大体意思,即可给分6分)(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南方落雨北方落雪12.(4分)第②、③段分别从南北方的名胜、民居、山岳湖河、人物典故传说、诗词名句、戏剧等方面进行比较(3分);突出了南方秀丽(或:柔美)、北方雄健的特点(2分,意思对即可)。13.南北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产生了经济的差异,造成了南北人民物质生活的差异,(2分)以及生理特点、心理追求等方面的差异。(2分)困苦的生活激发北方人投身于抗争,富足的生活引发南方人舞文弄墨。(2分)(意思对即可)14.中华民族最终大融合,或祖国大地南北儿女团结一致,(1分)让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愿望,或共同的追求(答“渴望祖国实现和平统一”也算对)。(2分)拟人手法或象征手法,(1分)形象而富有韵味。(2分)15.同意。江南才子总是沉溺于“秦淮八艳红楼裙钗”的温柔之乡,才子皇帝李煜荒淫亡国,作者对他们的轻薄庸俗尽情讽刺;北方男人粗犷豪迈,有与生活抗争的阳刚之气,作者对此纵情赞美。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镇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阳光的感觉12.①阳光是珍贵的,不是想有就有的。②阳光是稍纵即逝的。③含有大自然的气息,带有泥土和花草树木的呼吸和体温,以及来自云层的清新与湿润。不是唾手可得的。④平等民主,一视同仁,给予人们发乎天止于心的温暖。⑤有情感有生命,可以传递在你我之间。(答出1点给1分,答出5点给满分)13.阳光代表温暖和爱心(2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奶奶对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赞许(1分,答出“赞许”即得1分),对其撒落阳光的宽慰(1分,答出“宽慰”即得1分)。14.如比喻(1分),第(3)段“那时候,我像……的地方”,突出了作者对阳光的渴望(1分)。再如对比(1分),第(4)段用暖气和阳光对比,突出了阳光具有大自然和亲情因子的特点(1分)。(写出比喻、拟人、对比等两种修辞方法得2分,写出相对应的赏析内容得2分。)15.①为下文的抒情和议论作铺垫,说明阳光是有情感有生命的东西,可以带给我们美好而奇妙的感觉。(2分,从结构角度分析)②赋予阳光以诗意般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分,从内容角度分析);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中心(2分,从中心角度分析)。④神聚形散,化实为虚。(2分,从写法角度分析)(答出其中三点并具体分析即可得全分)(连云港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树上的天使11.这种声音让“我”无法正常休息;(2分)这种声音让“我”清醒着去想自己的债务而几乎要崩溃。(3分)12.(1)老妇人希望“我”喜欢吃山核桃,这样可以便宜卖给“我”,以表达谢意。(3分)(2)“僵硬”是“我”听到山孩桃就联系到“魔音”而讨厌,“笑”则出于对老妇人的礼貌。(3分)13,阅读《圣经》是为寻求心灵的安慰,让“我”暂时摆脱山核桃的噪音带给“我”的恐惧;(3分)书中“不要为明天忧虑”的箴言为下文“我”送老妇人回家的事及“我”发现山核桃的价值4作铺垫。(3分)14.照应题目和前文;(2分)欲扬先抑的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2分)松鼠帮“我”渡过难关,让“我”明白永远不要绝望,机遇可能就在身边。(2分)(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像桃花一样胜利11.精神上,作者发觉城市的人们“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审视我,拷问我”,目光里有着“鄙视和嘲讽”,自己的自尊和人格受到了伤害;物质上,作者在辛勤劳作之后,并未获得与之相称的回报。(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5分)12.形象地展现桃花无论生存环境如何,都能尽情绽放的美丽(2分);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引发“我”对桃花的思考,反衬出“我”的“敏感、脆弱”(2分),与第五段中赞美桃花的品质相呼应,为展现文章的主题做了铺垫。(2分)13.桃花能够不在乎自己立身于“或贫瘠或丰腴的土地上”,使我明白,不必自卑脆弱,排斥自己的“农村身份”;(2分)桃花总是让生命的美丽达到极致的辉煌和壮观,使我明白应该尽情地绽放自己;(2分)桃花超脱世俗的眼光,“以一种大真大诚向尘世献上她的纯和美”,使我明白应该保持淳朴,真诚坦然。(2分)14.选用“像桃花一样胜利”。要点:①意在传递美好信念,激励我们克服自身的心理劣势;②无论身处何境,都应像桃花那样,无畏世俗的眼光,保持真诚纯美,③这个题目能突出人向桃花学习的主动性,也做一个胜利者。而题为“胜利的永远是桃花”,言外之意“我们”只能做桃花的欣赏者。(符合相关要点即可,每点2分)选用“胜利的永远是桃花”。要点:①让我们在与桃花的对比中,明白“痛苦的永远是我们”,引导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②揭示出桃花超越世俗眼光,依旧坦然绽放的可贵;③这个题目逼着我们去思考,去反观,大自然永远是我们的老师,因而更具有启发意味和现实意味。(符合相关要点即可,每点2分)(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提琴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11.①舅舅决定忍痛卖琴。②父亲去卖琴。③舅舅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④母亲舍不得卖琴。⑤我去卖琴(本题5分,每点1分)12.(1)因被迫卖掉祖传珍宝的痛苦无奈;为能以这把提琴帮助妹妹一家渡过难关而欣慰。(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全得3分,意思对即可)(2)父亲估计到‘我’知道了真相,既赞许‘我’的作法,又为‘我’知道真相,过早地承担家庭的责任而感到无奈和不忍。(答“估计‘我’没有了解到
本文标题:文学类文本专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