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形势与政策2015材料
1.1.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发展的脉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战略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二战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美国不仅走上了世界战略的大舞台,而且在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于是,它彻底抛弃孤立主义政策,从国际关系的边缘走向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早在大战期间,罗斯福就设计了一套建立战后世界秩序、实现“美国世纪”的办法,通过主导成立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签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等,为战后整个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了基石。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建北约,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3)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和平战略”,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⑸卡特政府(1977-1981年)的“世界秩序战略”。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发展南北政治、经济关系,减少第三世界对美国的敌视,削弱苏联的影响。③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谋求同中国建立对抗苏联的战略合作关系。⑤重视人权外交。⑹里根政府(1981-1989年)“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里根是在美国内外交困的时刻上台的。里根放弃了前几任缓和和维持均势的战略,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以下几点政策:①1985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谋求美国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并且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和拖垮苏联。②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在第三世界和军备上同苏联激烈争夺。③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力图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使盟国服从于反苏的总战略。④里根执政初期,美中关系起伏波折,随后趋于平稳。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迅速。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年)的全球战略老布什总统任期内,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①1989年初,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②1989年底,提出了建立欧洲新格局的“新大西洋主义”:主张把北约、欧共体、欧安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其实质是要在重塑欧洲格局的过程中保持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确保美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利益。③对中国推行既维持美中关系的基本框架,又诱压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两手方针。④更加重视第三世界的动荡对美国的影响,加强美国处理地区危机的能力。1991年实施沙漠风暴计划,打击伊拉克。⑤提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参与和扩展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所谓“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美国提出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控制西欧、东亚、西南亚和前苏联地区,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克林顿政府确立了对华“全面接触”政策,即希望通过接触而不是对抗保证美国战略利益的实现;通过吸引中国参加国际体系,约束中国,使之按美国倡导的国际规则、规范从事。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2008年)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既9.11后,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④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⑤2003年3月,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推行“大中东民主化”战略,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⑽奥巴马政府(2009年-?)奥巴马将在相当大程度上继承小布什总统的全球战略观念。保持全球战略调整的平衡性和实施的可持续性将是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的重要风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他在小布什政府做得过头的政策领域内表现出明显的变革倾向,如适当减轻打击恐怖主义力度,从伊拉克撤军。另一方面,奥巴马将会在布什政府不作为的领域有所作为,重新关注亚太地区,提出亚洲再平衡战略。再者,奥巴马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优先次序加以调整,结合国内经济,动员国际社会为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做贡献并对国际金融乃至经济体系加以重建,但仍把握主导权。地缘政治重点微调。1.2.亚洲再平衡战略A.“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内涵:强化美国与亚洲盟友如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的安全联盟关系;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在东北亚方面,对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方面,美国继续实施军事应对方案,以日本和澳大利亚为南北两大战略支点的军事同盟体系,建立以海军空军为主要作战力量的“海空一体”作战体系和以西太平洋岛链为依托的军事基地体系;拉拢东南亚、南亚国家如印度、缅甸等,拓展其在亚洲的伙伴关系,以增强其在亚洲的存在感;加强亚太多边经济体系的建设,如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代表“下一代自由贸易”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处理与中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美国“重返”亚太的主要目的:其一,“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在亚太地区争当霸主,显示美国的存在,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排美的政治、经济、安全力量格局。其二,搭亚太高速发展的顺风车,解决国内经济困境。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境况下,与陷入欧债危机的欧洲相比较,亚太地区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提速的引擎,美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一半以上都在亚太地区,因此,美国的战略重心必然要朝亚太地区倾斜。其三,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给美国的小伙计吃定心丸。美国在亚太地区有五大军事同盟,最近,美国又与一些南海声索国加强了军事联系。美国此举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他们传递一个信号,尽管美国大幅消减军费,但美国对他们的安全承诺不会降低。其四,在亚太地区提前布局谋势,遏制中国崛起。美国在亚太地区强化与五大军事同盟的关系,调整五大军事基地群的部署,在中国周边寻求更多的军事基地准入权,开发更多可资利用的战略伙伴和资源,加强针对中国的战略侦察和联合军事演习,特别是美国最近的“海空一体”战略,提出要应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明显有针对中国的迹象。B.影响:(1)美国国内失衡:当前美国内外交困,对内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与赤字、失业率双高的巨大压力,对外面临欧洲困局、中东乱局和亚洲变局,而这些都制约了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实施。(2)全球失衡:亚洲再平衡战略在世界上表现为美国全球战略的失衡,即在平衡其全球存在以确保战略重点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平衡。首先是欧洲,欧洲作为盟国最大的盟友,深陷经济困境和结构性矛盾,所以欧洲对美国战略转移引发的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后果十分不满。其次是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作为美国一度投入战略资源最多的地区,而美国为了向亚洲实行战略转移,逐步撤离中东,致使中东危机齐发,叙利亚冲突白热化,伊朗危机必经核“红线”等等,酿成世界最大之乱局。(3)亚太失衡:随着美国战略的实施,亚洲地区矛盾和冲突频发和升级:比如钓鱼岛问题和日韩竹岛(独岛)问题的急剧尖锐化,再比如中菲、中越之间的领土争端等等。1.3.美国介入亚太地区,中国所面临的发展与挑战:(1)挑战:A.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出于政治、经济利益考虑,美国要急于把整个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目的在于政治上对中国打压,挑拨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遏制中国向区域外发展;经济上欲构建排除中国的TPP,减速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军事上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军事同盟国,以领土纷争为由大肆挑衅,渲染“中国威胁论”,加大对盟国武器弹药销售牟取利益;文化上渗透,以普世价值达到和平演变,搞乱或分裂中国的目的,削弱中国力量对美国的影响。B.对中国周边形势的影响: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使得东盟也开始主动拉拢美国,而在南海问题上施压中国。美国的重返亚太还刺激了菲律宾、越南等国采取激进化和极端化的南海政策,不断给中国制造海上摩擦,如菲律宾制造的黄岩岛事件以及日本的钓鱼岛事件。长期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力量的增强,特别是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美国急需遏制中国在海洋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从而遏制中国的发展。在美国看来,东南亚地区存在着薄弱的地方,于是便利用东南亚一些国家与中国存在的岛屿和海洋权益争端,给中国制造麻烦。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增强这些国家对美国的依赖,从而为美国获得新的军事立足点创造条件。美国希望通过在东南亚地区获得新的军事立足点,建立对中国的封锁链,以阻止中国通过南海突破重围,走向远洋,从而阻止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步伐。除此之外,美国多年来一直努力把在太平洋地区的双边同盟发展成多边同盟。美国希望利用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确立美日联手打压中国的态势,力求形成以传统盟国为核心,辐射多国联盟的集体安全体系,并且美国还认为,把中国周边的安全问题国际化和复杂化可以让中国背上更多的安全包袱,使中国为了对付诸多安全问题而消耗战略资源,减缓中国崛起的速度,从而保证美国第一大国的地位不受到威胁。(2)发展:由于美国返回亚太,中国周边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机遇和危机并存,这促进了中国军事力量和科技的发展1、美国重返亚太,说明亚太的综合影响力已经位于全球北美、欧洲之后的第三位。美国重返必然以强大军力介入为后盾,美元经济攫取利益为目的。因此,重返亚太必然使全球最雄厚的美元联盟投资热钱大量流向亚太和中国,客观上会给亚太和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追捧支持作用,只要加强外汇管控,就可以把这股力量变为对中国有利的经济拉动力量。2、美国重返亚太,必然要把美国的资源体系中的部分资源调到亚太来,比如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等。客观上减弱了美国在中东、非洲、俄罗斯、南美等地区的力量,减弱了对这些地区中国盟友的压力,使得中
本文标题:形势与政策2015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