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题(教师版)
第1页共11页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文言文实词(每小题3分,共10题,共30分)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②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仰望)B.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②自幼学属.文(连缀、连接)C.①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②善.万物之得时(喜好,羡慕)D.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超脱)②塞上长城空自许.(答应)C(偃仰,俯仰。所以,用来……的方法(依据)。许,期望)2.对下列各句中的“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①且放白鹿青崖间.(中间,之间)②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隔)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间)⑥石错出其间.,如林立(之间、中间)A.③⑤⑥B.②③⑥C.①⑤⑥D.①②⑥D(③参与,⑤抄小路)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D)A.①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②野芳发.而幽香③舜发.于畎亩之中B.①既克,公问其故.②广故.数言欲亡③故.为之说C.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帝感其诚.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D.①勿以.善小而不为②不以.物喜③扶苏以.数谏故D(表原因,因为。A项,征发、征调/开放/崛起。B项,原因/故意/所以。C项,的确、确实/忠诚/如果)4.下列各组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①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①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②儿之.成,则可待乎D.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②宋何罪之.有?A(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代指象笏/定后标。C项,结构助词,的/取独。D项,音助/宾前标)5.对下列句子中虚词“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舍生而.取义者也④吾尝终日而.思矣⑤学而.不思则罔⑥择其善者而.从之⑦人而.不信,何以为言⑧蟹六跪而.二螯A.①⑥/②③/④/⑤⑦/⑧B.①⑤/②/③⑧/④/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⑤/②④/③/⑥⑧/⑦B(表转折/表递进/表并列/表修饰/表顺承/表假设)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第2页共11页A.①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②今乃.亡赵走燕B.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①岂上之.人无可援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①亦足知其.志之所存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A.副词,才/副词,竟、反而。B.语气助词/兼词,于此。C.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均为代词,代自己)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泣.孤舟之嫠妇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B(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数量作动词)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侣.鱼虾而友麋鹿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A(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9.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D(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10.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甚矣,汝之不惠②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④梁,吾仇也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⑥其势弱于秦⑦痛哉斯言⑧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⑨何以谓之文也A.①⑦/②⑥/③⑤/④/⑧/⑨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A(主谓颠倒/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第3页共11页二、文言文阅读(共3题,共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21分)姚敬恒先生事略[清]全祖望《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③时:通“伺”。④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恒皇恐,长跪谢谢:感谢B.访以海上事访:询问C.闽督肃然颔之颔:点头同意D.遂以此落其家落:使……衰败11.A(谢,道歉)12.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诵读经典,泰然自若。12.A(“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错,根据最后一段中“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可知他“名声未彰”不是因为“是商贾而非士大夫”。)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4页共11页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能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13.D(本文主要选取人物的几个生活片段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主要采用传神的语言描写)【参考译文】《李二曲集》中另外辑录前代讲学的各位士人,有出身于农工商贾,一共写成一卷,来勉励学习的人。根据我最近所听到的,近来应潜斋的高徒有叫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的,都是从父亲离世、无所荫庇,能成为儒家风范的人中选拔出来的。凌嘉印、沈文则的名声更高,在沈端恪公所写的传记中能见到。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姚敬恒,名宏任,别字思诚,是杭州钱塘人。姚氏,是杭州以前的大姓。姚敬恒早年失去父亲,他的母亲是一个贤德的妇人。姚敬恒不参加科举考试,隐没在集市店铺之中,渐渐地靠经营收取十分之一利息的职业来养家糊口。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说:“你也做出这等丑恶的行径吗?我没希望了。”姚敬恒非常惶恐,长久地跪着(向母亲)道歉,愿意改正以前的不好品行。于是在应潜斋先生那里接受学业,每天朗诵《大学》一遍,潜斋先生很喜欢他。一言一行,姚敬恒服从老师的教诲,淡泊而韬光养晦,凡事必宽厚仁道。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姚敬恒问他说:“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应潜斋感慨叹息说:“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姚敬恒说:“请允许我为先生主持这件事。”(沈甸华的)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应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另人的东西,只有对姚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然而姚敬恒不敢多拿出东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潜斋死后,姚敬恒执行丧礼如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姚江有个叫黄晦木的先生,很少有人能够符合他的心意,唯独见到姚敬恒而称许他,说:“这是一个像《后汉书·独行传》中的人物一样的人。”曾经在闽游学,闽都督姚公盛情招待他,拿平定台湾的事情向他询问。敬恒回答说:“郑氏政权不久就被平定了。只是闽中的民力消耗尽了,您应当拿什么来使它恢复元气呢?”闽都督恭敬地点头同意。然而敬恒因为学习儒家学说的缘故,收取十分之一利息的职业所取得的收入没怎么增加却勤于布施,财力渐渐不支,于是因这这使家道衰败了。晚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中。宪使到牢狱中检阅囚犯,敬恒正在诵读《大学》,宪使认为他与众不同,进入他的牢室之中,看见他的桌子上都是二程(程颢、程颐)、张载的书,招呼他一起坐下和他谈论,大吃一惊,当天就释放了他。然而姚敬恒最终因为贫穷离世了。他平生凡事亲力亲为,不写文章,因此很少有知道他的人。我已经在《潜斋墓表》中附了一篇志,又搜集了他的一些事情来为他作传,来匹配凌嘉印、沈文则两人,将等待后世有像李二曲这样的人。可惜寻访他母亲的姓氏,最终没有得到。1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3分)译:②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3分)译:第5页共11页③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3分)译:①而姚敬恒亲身躬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躬行”、“鼎足”、“顾”各1分)②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贸”1分,“愠”1分,句意1分)③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若此”1分,“无乃”1分,句意1分。)15.用斜线(/)给下面画波浪线的文言文断句。(3分)(不超过6处)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选自苏轼《决壅蔽》)15.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断句参考译文】朝廷清明、天下太平,最可贵的是什么?首先是天下没有诉讼没有冤情,人们不用拜谒(上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是尧舜时期的盛世。其次是有诉讼,诉讼后一定能得到审理;要拜谒(上级),拜谒后一定能得到关怀。让远方的小官吏,不认为朝廷是很高的;让普通的小民,不认为官府是很难打交道的。这样天下就安定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本文标题: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题(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