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五(教师卷)——九上文言文(三)设计人:周永红试做人:姚艳审核人:周卫红班级学号姓名【复习要求】1.链接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二章》《曹刿论战》《田忌赛马》。2.把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重点虚实词、直译文句、理解文章主旨。【文言文常见考点】1.划分朗读节奏2.解释重点文言实词3.辨析文言实、虚词的不同用法4.理解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5.准确翻译重点语句6.概括内容,分析写作特色或人物性格形象7.迁移拓展:析主旨,联系实际谈看法【操作平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故君子..()有.()不战3.翻译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4.填空:(1)本文作者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本文出自《孟子》。“道”是一定的政治主张的意思。孟子提倡的“道”是行仁政,即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争取人心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从文章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民齐者强——荀子;人心齐,泰山移(谚语)2(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以攻城和守城为例,论述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曹刿论战》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可以/一战。2.下/视其辙。二、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⑴齐师.伐我()⑵又何间焉()⑶肉食者鄙.()⑷何以战()⑸弗敢专.也()⑹必以分人()⑺小惠未徧()⑻牺牲..玉帛()⑼弗.敢加.也()⑽必以信()⑾神弗福也()⑿小大之狱.,虽.不能察()()⒀必以情()⒁忠之属也()⒂战于.长勺()⒃可以一战()⒄公将鼓之()⒅齐师败绩..()⒆下视其辙()⒇既克.()21.公问其故.()22夫.战()23一鼓作气()24.再而衰()25彼竭我盈.()26.望其旗靡.()三、辨别下列一词多义。(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五、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一句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召令徒属曰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属予作文以记之D.神情与苏黄不属六、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可以一战”中的“以”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可以为师矣B.必以信C.必以情D.必以分人七、简答:1.《曹刿论战》出自《左传》,相传作者是左丘明。32.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护佑上,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曹刿认为国君忠实地为百姓办事,才能取信为民,而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鲁国的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都不如齐国,人心向背就更加重要了。3.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这次战争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虽然鲁国的军队的数量和武器装备都不如齐国,但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能忠实地为百姓办事,取信于民,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在作战时,曹刿能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取得了胜利。所以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1.曹刿有政治谋略和军事才能;2.曹刿能积极进谏;3.鲁庄公能谦虚纳谏,知人善用。4.本文记述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可写的内容很多,为什么文章只详细记述了曹刿论战的内容?“论战”是本文的中心,通过详细写论战的内容,告诉人们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并生动塑造了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5.曹刿深谋远虑,但鲁庄公也有很多可贵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曹刿不是“肉食者”,但鲁庄公能和他议政,并虚心接受他的正确意见。可见,鲁庄公是能谦虚纳谏,知人善用的君主。3.《孟子》二章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行拂/乱其所为。二、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1.二者不可得兼..()2.故不为苟得..也()4.死亦我所恶.()5.故患.有所不辟.也()()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9.呼尔..而与之()10.蹴.尔而与之()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万钟于我何加焉()13.乡.为身死而不受()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5.是亦不可以已.乎?()16.此之谓失其本心..()17.舜发.于畎亩之中()18.孙叔敖举于士()1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0.必先苦.其心志()21.劳.其筋骨()22.行拂乱..其所为()23.所以..动心忍性()24.入则.无法家拂士()()()25.衡.于虑()26.而后喻.()三、解释多义词1.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之则生,弗则得死。2.拂: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3.曾: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4.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野芳发.而幽香发.于声5.市:百里奚举于市.见山上人烟市.肆6.忍:所以动心忍.性忍.能对面为盗贼7.于:管夷吾举于.士所欲有甚于.生者48.蹴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客从外来,与.坐谈四、下列各组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百里奚举于.市.能谤讥于.市.朝B.人恒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C.由是则.可以辟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丧失罢了。③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受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六、《鱼,我所欲也》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出历史上两个能“舍生取义”的名人的事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主要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生命受到威胁、在有高官厚禄诱惑时,文天祥拒不降元舍生取义。在生命受到威胁时,闻一多仍然坚持声讨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的罪行,遭特务暗杀。七、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我们,国无忧患,国人不思进取,国家易遭灭亡。虽然现在是太平盛世,但国家仍有很多问题存在,我们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中国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田忌赛马》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2.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2.君弟重射()3.臣能令君胜()4.田忌信然之()5.及临质()6.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7.既驰三辈毕()8.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9.卒得王千金()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你只管下大赌注打赌,我能使你取胜。2.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骑三种等级的马比赛完后,田忌一次不胜利两次取胜,最终得到了王的千金。四、简答:1.《田忌赛马》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2.田忌听取并运用了孙膑的办法,最后赢得赛马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1.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思考,采取恰当的方法,以达到好的效果。2.合理配置资源,正确运用战术,在竞争才易取胜。3.有舍才有得,放弃该放弃的,这样才能争取最大限度拿到想要得到的东西。4.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本文标题:得道多助(教师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5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