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循环系统(血管生理).
循环系统第四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四、微循环五、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1.弹性储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最大分支–管壁坚厚,富含弹性纤维,具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2.分配血管:中动脉,将血液输送到小动脉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形成血管外周阻力,维持动脉血压。外周阻力大部分发生在微动脉,其收缩和舒张可以改变组织器官的血流量。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细胞–舒缩活动控制毛细血管的开放或关闭,控制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舒缩活动改变毛细血管血压,影响滤过7.容量血管:静脉–管壁薄,可扩张性大,容纳循环血量60-70%8.短路血管: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吻合支–调节体温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血压: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流动着的血液对血管壁所施加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分为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一般检测上臂肱动脉。–收缩压:心室收缩主动脉血压升高,收缩中期所达到的最高值–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心舒末期所降到的最低值–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舒张压+1/3脉压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Theory1.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前提:循环系统血液充盈•动力:心室收缩–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转变为:①推动血液流动(动能)②使大动脉血管壁扩张并形成侧压(势能)•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外周阻力–血流的阻力=能量的消耗:血压渐降•条件:大动脉的弹性贮器特性–①使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内的连续血流。心舒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将贮存的势能转变为推动血液流动的动能。–②缓冲血压波动,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各段血管的压力梯度:主A:100mmHg小A:85mmHgCap:30mmHgV始:10mmHg心房(大V):≈0小微动脉是主要的阻力血管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主要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1)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博输出量↑→收缩期射入主动脉血液↑→收缩压↑↑→血流速度↑→收缩期和舒张期流向外周的血液↑→残留血液增加相对不多→舒张压↑,脉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2)心率心率↑→心舒期缩短→心舒末期动脉血量↑→管壁侧压力↑→舒张压↑↑(明显)→收缩压↑(不明显),脉压降低(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末期存留动脉血量↑→舒张压↑↑(明显),脉压降低→收缩压↑不显著•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高血压病外周阻力增大(4)大动脉弹性老年:胶原纤维增多,弹性纤维减少,导致血管壁硬化,波动幅度增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系统足够地充盈。如:大失血→循环血量↓→血压↓过敏休克→血管舒张,容积↑→回心血量↓→血压↓老年人:①大动脉壁弹性降低:收↑;舒↓②小动脉、微A硬化:收↑;舒↑所以:收缩压↑↑;舒张压变化不大;脉压↑动脉血压影响因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搏出量(明显)心率(明显)外周阻力(明显)循环血量/血管系统容量大A弹性(明显)病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双上肢血压差过大略三、静脉血压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腔静脉血压–心脏射血能力—静脉回心血量–正常值:4~12cmH2O。临床作为控制补液的指标。偏低:输液量不足偏高:输液过快或心功能不全•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血压低重力与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跨壁压右心衰:颈静脉怒张,肝充血肿大,下肢浮肿左心衰:肺淤血和肺水肿略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心脏收缩力–收缩强则回心血量多•重力与体位–直立则回心血量低•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节律性舒缩运动与静脉瓣共同起“静脉泵”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呼吸运动(胸内负压)静脉曲张例:①患肢抬高→利V回流,防水肿②心衰取半卧位→下肢V回心量↓(∵平卧回心量↑→前负荷↑→肺淤血↑→呼吸困难)③高温→皮肤舒张贮血量↑→回心血量↓④长期站立+V瓣膜的损伤→下肢V曲张。⑤立正久站→下肢V回心量↓+精神紧张→虚脱。卧位转为立位→心脏水平以下静脉静水压↑→静脉扩张,血液积滞→静脉回心血量↓→心输出量↓→动脉血压略重力对静脉功能的影响远比动脉大。原因是静脉的可扩张性大。四、微循环定义: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最基本功能:血液和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肠系膜微循环模式图(一)组成及功能典型的微循环由7个部分组成:1.微动脉:环形平滑肌控制血流量,受N和体液调节(总闸门)2.后微动脉:微动脉分支成更细的后微动脉(分闸门)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决定真毛细血管的血液,受局部体液调节。4.真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场所5.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调节回心血量6.动-静脉吻合支:调节体温7.微静脉:调节组织液生成,受N和体液调节(后闸门)(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名称血流通路血流特点作用迂回通路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血流缓慢物质交换直捷通路微A→后微A→通血Cap.血流速较快利血回流A-V短路微A→A-V吻合支→微V随温度变化调节体温→真Cap.网→微V主要场所→微V微循环的三种路径(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之间存在裂隙,成为物质交换的孔道。略(四)微循环的自身调节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Po2↓后微A和Cap.前括约肌舒张真Cap.开放血流量及流速↑后微A和Cap.前括约肌收缩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Po2↑真Cap.关闭血流量及流速↓略(五)毛细血管处物质交换的方式1.扩散(diffusion):毛细血管内外水分子及水溶性物质靠物质分子的热运动,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小孔,实现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条件:物质的分子直径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特点:不耗能的被动过程2.滤过和重吸收:毛细血管内外存在压力差时,水分或小分子溶质顺压力差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小孔进行移动.滤过:液体从血管内向血管外移动重吸收:液体从血管外向血管内移动3.吞饮(胞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能包围和吞饮某些液体性物质进入胞浆,形成吞饮小泡,再运送到内皮细胞另一侧排出。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以这种方式在毛细血管进行交换。五、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来源: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动力: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差)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其中约90%在静脉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其余10%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有效>0→组织液生成(动脉端)滤过压<0→组织液回流(静脉端)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主要因素生成量例症毛细血管压↑↑炎症、充血性心功不全等所致的水肿血浆胶体↑营养不良、肾炎等渗透压↓血浆蛋白↓所致水肿淋巴↑丝虫病、癌症等回流受阻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烫伤、细菌感染通透性↑所致的局部水肿略橡皮肿局部水肿略
本文标题:循环系统(血管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5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