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微生物学5沙门菌弧菌
第三节沙门菌属(Salmonella)1.种类繁多(血清型超过2500个)2.宿主范围广,多对动物致病3.只对人类致病的占少数–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伤寒沙门菌–希氏伤寒沙门菌4.动物沙门菌也可对人致病–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鸭沙门菌一、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1.未接种细菌3.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产气、硫化氢阴性2.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硫化氢阴性4.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硫化氢5.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硫化氢主要生化特性主要沙门菌的生化特性菌名葡萄糖乳糖硫化氢动力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希氏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抗原结构(O抗原、H抗原、Vi抗原)1、沙门菌“O”抗原---耐热菌体抗原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从1~67),实际上共有58种。不同沙门菌可有相同的O抗原,故将有共同O抗原沙门菌归一群(组),共可分40多组。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菌,其O抗原大多属于A~E组(P126表10-5)。2、沙门菌“H”抗原---不耐热鞭毛抗原H抗原分为第1相、第2相第1相特异性高,以英文小写字母表示第2相特异性较低,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各组沙门菌可依H抗原不同分种、型,H抗原为特异性抗原。化学本质为蛋白质。3、沙门菌“Vi”抗原---表面抗原少数沙门菌(伤寒杆菌等)新从病人体内分离标本常有表面抗原Vi---virulence毒力Vi抗原可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凝集,在细菌鉴定中应予注意。Vi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低效价抗体,随细菌清除,此抗体消失,故测定Vi抗体有利于检出带菌者。二、致病性1、侵袭力沙门菌有毒株经口感染小肠末端派伊尔淋巴结M细胞被吞噬在吞噬细胞内增殖(不完全吞噬)致病物质2、内毒素导致体温升高、白细胞数变化等3、肠毒素个别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鼠伤寒),作用与大肠杆菌、霍乱弧菌肠毒素相似,引起胃肠炎致病物质致病菌伤寒沙门菌,副伤寒甲、乙等沙门传染源病人、带菌者(尤为重要)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所致疾病1、肠热症(伤寒、副伤寒)血流(第?次菌血症、内毒素)全身淋巴组织中大量增殖(肝、脾、肾、骨髓)伤寒沙门菌胃小肠末端M细胞肠粘膜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局部炎症、症状加重局部炎症溃疡、穿孔全身症状(发热、不适、全身疼痛)潜伏期/前驱期(病程第1周)①①②②全身症状(稽留高热肝脾肿大等)极期(病程第2-3周)整个病期约一个月左右少数患者病后带菌(肠道内、胆囊带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感染后体内有抗体产生,但对胞内菌无免疫作用,常用抗体测定作为伤寒病的辅助诊断——肥达反应。细胞免疫逐渐增强细胞内细菌被清除逐步痊愈病后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终身免疫•因摄入大量(108)其它沙门菌污染食物后引起•潜伏期6-12小时•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持续3-5天2、胃肠炎(食物中毒)3、败血症多见小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病原菌为其它沙门菌(猪霍乱、鼠伤寒等)可致全身感染,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局部胃肠炎少见。4、无症状带菌者多见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部位胆囊与年龄性别关系密切三、微生物学检查伤寒病人按病程不同取不同标本第一周第二周起病程全程食物中毒者取排泄物、呕吐物、可疑食物败血症患者取血液细菌的分离鉴定标本血尿、粪便骨髓细菌分离鉴定步骤粪便、尿增菌培养SS中国兰挑取不发酵乳糖菌落血清学鉴定:直接玻片凝集血液骨髓标本①②③伤寒杆菌表现葡萄糖+乳糖—动力+H2S+/—双糖管•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及副伤寒甲、乙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根据血清中抗体效价及动态变化,可作为伤寒、副伤寒病人的辅助诊断试验。血清学试验——肥达反应(Widaltest)概念1、正常效价O抗体≤1:80H抗体≤1:160PA抗体≤1:80PB抗体≤1:802、病程中动态观察二份血清,第二次效价增长四倍以上有意义3、O、H抗体的区别O-Ab-IgM(特点)H-Ab-IgG(特点)分析肥达反应结果▲O、H均不增高——伤寒、副伤寒可能性小▲O增高、H不增高——感染早期、其它沙门菌感染▲O不增高、H增高——预防接种后、非特异性回忆反应▲O、H均增高——伤寒、副伤寒可能性大4、抗体始终不升高的可能因素早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等例:发热两周后入院,肥达反应结果如下甲:O1:160H1:80PA1:40PB1:40乙O1:80H1:320PA1:40PB1:40丙O1:160H1:80PA1:40PB1:320丁O1:320H1:640PA1:40PB1:40伤寒病人微生物检查阳性率02040608010012345678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系列1-尿液中细菌培养;系列2-血液中细菌培养;系列3-粪便中细菌培养;系列4-肥达反应抗体效价阳性率病程:发病后周次•细菌培养(按前面步骤进行)•Vi抗体效价测定Vi抗体≥1:10有意义。四、防治原则(了解)▲预防接种:死菌苗、活菌苗(Ty21a株)▲彻底治疗病人及带菌者▲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伤寒带菌者检查变形杆菌属(简述P181)•变形杆菌属肠杆菌科•有周身鞭毛,运动活泼,培养基中迁徙生长•能分解尿素(重要特征)•主要引起各种创伤感染、尿路感染等变形杆菌的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的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菌体抗原,与部分立克次体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因此可用变形杆菌作为抗原与立克次体感染者血清做交叉凝集反应,称外裴试验(Weil-Felixtest)——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等疾病外裴试验第11章弧菌属(Vibrio)为一大群菌体弯曲呈弧状的革兰阴性菌主要特点: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培养要求为碱性环境自然界广泛分布,尤其是水体中,致病菌主要有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与肠杆菌科不同的是氧化酶试验阳性。※自1817年已发生过7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前6次由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引起,第7次由霍乱弧菌ElTor生物型引起。※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的发现与命名——1854年首次发现,1884年分离成功-Koch第一节霍乱弧菌霍乱弧菌病原菌的发现与命名※EITor弧菌的发现与命名——1905年在埃及EITor检疫所检出,当时未发现与霍乱发病有关系。1961年确定为霍乱病原菌,命名为EITor型霍乱弧菌※1992年出现新流行菌株O139,是目前在东南亚各国流行的主要病原菌,这是首次由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流行霍乱弧菌病原菌的发现与命名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G—弧形,有单鞭毛,运动十分活泼。霍乱弧菌扫描电镜×15000※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耐碱怕酸—pH8.8~9.0碱性蛋白胨水/碱性琼脂平板。※霍乱弧菌可在无盐的环境中生长,其他弧菌不能。■培养特性※霍乱弧菌具有O抗原、H抗原※O抗原目前发现的已有155个血清群,O1、O139群引起霍乱,其他血清群引起人类胃肠炎等疾病。※O1群又可分为3个血清型。■抗原构造与分型霍乱弧菌O1群血清型血清型(抗原组分)01多克隆抗体01单克隆抗体ABC出现频率造成流行小川型(AB)+++-常见是稻叶型(AC)++-+常见是彦岛型(ABC)++++极少见未知■抗原构造与分型※根据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的每一个血清型还可分为2个生物型。性状古典生物型(classicalbiotype)EITor生物型(EITorbiotype)溶解羊红细胞—+凝集鸡红细胞—+多粘菌素+—Ⅳ群噬菌体裂解+—●1992年在印度、盂加拉国暴发O139群霍乱流行。O139群在抗原性方面与O1群无交叉。WHO规定,霍乱的病原体包括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O-1群有3个血清型,每一血清型均含有二种生物型,古典生物型、EITor生物型,二种生物型均可引起霍乱流行■抵抗力对酸、含氯的化学消毒剂敏感•正常胃酸4min•漂白粉:水=1:4,1h二、致病性•致病物质1、侵袭力鞭毛---穿透能力强,穿过肠道粘液层,有利于细菌粘附于肠壁上皮细胞。菌毛---定居因子,是细菌定居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重要因素。2、霍乱肠毒素•霍乱肠毒素化学结构与致病机理性质外毒素,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结构A+B亚单位构成,A是毒性部分,B是运载和保护部分致病机理B与肠粘膜上皮细胞受体(GM1)结合,形成穿膜孔道A进入细胞内,作用于细胞内腺苷环化酶细胞内cAMP分泌增多再吸收剧烈吐泄•2、所致疾病------霍乱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经口传播人类为唯一易感者霍乱弧菌对酸敏感,正常胃酸可杀死细菌。霍乱弧菌肠毒素作用后,引起剧烈腹泻、呕吐,典型病例大便为米泔水样。病人可严重脱水、酸中毒;最终因循环衰竭,死亡。未经治疗者死亡率高达50%~75%3、免疫性•牢固的终身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出现保护性抗肠毒素抗体、抗菌抗体。•O139与O1之间无交叉免疫:O抗原基因由rfb区域编码,O139弧菌O抗原基因大部分缺失,使O-1菌苗对O139弧菌不起作用。三、微生物学检查•霍乱为烈性传染病,传播速度极快。•对首例病例要及时诊断,封锁疫区,上报疫情。•一般根据病情诊断,必要时将可疑物密封保存于碱性蛋白胨水,送上级检疫部门。直接镜检-动力、染色分离培养-碱性培养基快速诊断-免疫荧光血清学鉴定检查步骤*O1群霍乱弧菌死菌苗肌肉注射*目前疫苗的研制转向口服疫苗、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治疗:补液、抗菌防治原则嘉兴市秀城区某餐厅因承办婚宴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2004年4月28日中午12时左右,婚宴10桌,100人就餐。从当日17时起,就餐人群开始出现病人,至次日11时,中毒病人31人,罹患率为31%。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副溶血性弧菌广泛生存近岸海水和鱼贝类等食物中,温、热地带较多。我国华东沿海该菌的检出率为57.4~66.5%,尤以夏秋季较高。海产鱼虾的带菌率平均为45~48%,夏季可高达90%。腌制的鱼贝类带菌率也可达42.4%。第五节副溶血弧菌(了解)•副溶血弧菌(原名-嗜盐弧菌)•主要引起疾病----食物中毒•特点:•细菌嗜盐,易污染海产品,在海水中可存活50天。•培养要求3.5%氯化钠•潜伏期短,几小时即可发病。症状严重,可有水样、血水样便。恢复较快。TCBS培养基:显示绿色菌落,非蔗糖发酵第12章幽门螺杆菌(HP)G-杆菌,弧形、S形或螺旋状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尿素酶试验强阳性抵抗力弱,易产生耐药性生物学性状Helicobacterpylori,是螺杆菌属的代表菌种致病性感染普遍,粪-口传播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有关(1983年,澳大利亚皇家医院内科医生马歇尔、沃伦,2005年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不详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微生物学检查有创检查①直接涂片②脲酶试验③分离培养无创检查①碳标记呼吸试验②血清学试验传统方法新法PCR、核酸探针技术治疗抗生素(联用),痢特灵(呋喃唑酮)•Salmonella沙门菌属•Widaltest肥达反应•Vibrio弧菌属•V.cholera霍乱弧菌•non-agglutinatingVibrio,NAG不凝集弧菌本章专业英语词汇•了解主要沙门菌的生化反应。•伤寒沙门菌的主要致病因素及伤寒发病过程。•何谓肥达反应?如何观察分析肥达反应结果?•弧菌属的O抗原分型及与霍乱发病的关系。•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本章要点
本文标题:微生物学5沙门菌弧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6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