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0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上次回顾一般均衡理论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福利理论本讲目标垄断与反垄断政策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外部性信息不对称10.1垄断和反垄断政策一、垄断造成效率损失与竞争性厂商相比,垄断厂商的产量低而价格高垄断厂商依仗垄断地位攫取高额利润,使改进技术和管理的动力大大下降垄断导致寻租行为垄断与效率损失•资源浪费•社会福利损失D=ARMRMCQO$PMC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PmQmEFQCPCG图10-1垄断的效率损失§垄断与效率损失•社会福利损失D=ARMRMCQO$PmQmEFQCPCGHI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垄断与效率损失•社会福利损失D=ARMRMCQO$PmQmEFQCPCGHIJACB△消费者剩余=-A-B△生产者剩余=A-C△社会剩余=-B-C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二、反垄断政策(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是政府反对垄断及其垄断行为的重要法律手段,也是规范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行为的根本大法,又称经济宪法。在许多发达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同程度上制定了反垄断法,特别是美国,经过一系列的修正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反托拉斯的法律体系。•1890《谢尔曼法》(ShermanAntitrustAct)•1914《克莱顿法》(ClaytonAntitrustAct)•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ederalTradeCommissionAct)•1950《塞勒-凯弗维尔法》(Celler-Kefauver)•美国这些法律条文禁止企业做以下事情:(1)参加限制贸易的密谋,即参加固定价格或者分割市场的协议;(2)垄断或图谋垄断一个行业、获得过大的市场;(3)进行其结果可能大大消弱竞争、易于造成垄断的合并;(4)制定排他性固定,如规定购买者不得买竞争对手的物品等;(5)搞价格歧视(即差别价格)(6)用不正当竞争方法或者运用欺骗的做法。美国反垄断法的执行机关是联邦贸易委员会(反不正当的贸易)和司法部的反托拉斯局(反不正当的垄断活动)。三、对自然垄断的管理1、自然垄断:一般指公用事业,如电力公司、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邮电公司等,这些厂商的最大利润量出现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某点。或者说这些公司的最佳规模是很大的。–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条件的作用,行业呈现出长期平均成本递减的特征。2、对自然垄断的管制–边际成本定价:P=MC•缺点:企业亏损,需政府补贴–平均成本定价:P=AC•缺点:企业无动力降低成本–差别定价:高价补偿低价10.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定义–在经济中存在许许多多不满足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商品,通常不具备消费或使用的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性质:一是非排他性;二是非竞争性。同时具有这两个性质的物品被称为纯公共物品。具有两者之一的物品就可以被称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非纯公共物品竞争性(不能共同消费)非竞争性(可以共同消费,而不增加边际成本)一定程度竞争性排他性(可分别收费,不付费则不能消费)非排他性(无法分别收费,或分别收费成本太高)一定程度排他性水果衣物国防外交道路、无线频道•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如果一种东西不具有排他性,即无法收费,那么,谁愿意占有这种东西呢?又有谁愿意生产和提供这种东西呢?别忘了,当我们说让市场提供某种东西时,那是指,由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来提供这种东西。如果一种东西的使用无法收费,自然没有或很少有人交费,即人人都倾向于成为免费搭车者,生产者也就不能从这种东西的生产中得到收益,因此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不会生产这类东西。–一种东西只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一,市场就不可能有效地提供这种东西,即市场失灵。9.3外部性一、外部性(Externality)–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收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成本)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经济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外部效应”、“外溢效应”、“邻里效应”。•正外部性(PositiveExternality)–私人收益–社会收益•负外部性(NegativeExternality)–私人成本–社会成本二、对付消极外部性的措施1、税收/补贴0QsQpQPPsPpEsEpMCpD图10-2税收调节2、内部化合并通过合并,企业的外部成本被内部化,从而合并后的企业所决定的产量等于社会的最优产量。3、确定所有权(明确产权和谈判)•科斯定理(CoaseTheorem):无交易成本时,明确产权能解决外部性问题。(1937年科斯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发表于1960年的《法学和经济学杂志》,并于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0.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类似于不具有竞用性的公共物品,获得信息可减少经济主体的决策风险和失误,从而提高预期收益。•不完全信息:交易主体对相关信息总是不完全知晓。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是有成本的。•信息不对称:交易各方对信息的占有量不相同,通常,对相关信息的占有量多的一方在交易过程中处于相对优势,拥有较少信息的一方会处于劣势。比如: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风险情况。二、信息与商品市场•逆向选择:指那些最不利的交易对象,往往隐藏信息,最积极寻找交易并有可能被选中。表现在消费行为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是随着价格上升而减少,而是相反,价格越高需求反增。•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质量不好的物品总是比优的、质量较好的物品优先被人选择并获得一个好的收益,或者说,交易是从劣到优,而不是从优到劣的选择。•旧货(二手物品)市场常常有这种情况。•保险市场也常常有这些情况。保险市场常常有儿童保险,而对老年人的保险则难以建立。银行的信贷市场、药品市场也是逆向选择常常发生的市场。商品市场的逆向选择——最优的性价比消费者知道商品有不同的质量,除了用保质期和企业规模等因素来判断不同产品的好坏外,还可用价格作为判断因素。消费者认为价格越高,产品的平均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如下图:qc线是产品的价格—质量线。①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平均质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②上凸:表示平均质量上升“速度”越来越慢,即价格上升速度快过质量。③与横轴的交点不为零:表示在价格不为零前质量早已下降到零。④线上某点与原点的连线:单位货币买到的质量(类似性价比或价值)。价值最大点A点,A点之前,价值增大;A点之后,价值减少。所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A点之前是随价格上升而上升即逆向选择,A点之后随价格上升而下降。qpqcP*0A三、信息与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信息不对称(不知谁更易产生风险)•最易出事的人也是买保险最积极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底细,也愿意接受较高的保险费。•提高保险价格后会减少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其中主要是减少风险小的“好”的投保人。所以,保险价格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会亏损),否则会诱发败德行为。道德风险:指交易达成后,交易的一方(通常为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倾向于从事交易另一方并不希望发生的高风险活动,从而可能给交易的另一方带来巨大的损失。总结垄断与反垄断政策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外部性信息不对称课后任务
本文标题:微观经济学第十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6514 .html